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七修類稿 | 上頁 下頁
和詩


  今人但知和詩,不知義有三焉:依韻和之,謂之次韻;或用其題,而韻字同出一韻,謂之和韻,如張文潛《離黃州詩而和杜老玉華宮詩》是也;用彼之韻,不拘先後,謂之用韻,如退之《和皇甫湜陸渾山火》是也。然唐以前亦未聞也,必有賡焉,意興而已。

  觀《文選》何劭、張華、二陸、三謝諸人贈答,是可知矣。就使子美不過如是,如高適《寄杜》雲:「草玄今已畢,此外更何求?」杜則曰:「草玄吾豈敢,賦或似相如。」

  杜《送韋迢》雲:「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迢則曰:「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杜又雲:「雖無南去雁,看取北來魚。」惟元、白二公,多有次韻,陸、皮則盛之矣,至宋蘇、黃輩,唱一賡十,甚則全集,如蘇和陶是也。

  嗟人!詩以道性情,一拘韻腳,縱有高義,或不能用,況短於才者乎?且如東坡天縱,在惠州《寄鄧道士》詩,即次韋蘇州《寄全椒山中道士》韻,時事尚不同也,庶或可展其才,然拘之即有工拙。韋雲:「今朝郡齋冷,或憶山陰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樽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蘇曰:「一杯羅浮春,遠餉采薇客;遙知獨酌罷,醉臥松下石。幽人不可見,清嘯聞月夕;聊戲庵中人,空飛本無跡。」

  觀此二詩,已覺有性勉之別;至於韋結二句,先輩以為非複言語思索可到,出自天然,若有神功,然則蘇結安能及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