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七修類稿 | 上頁 下頁
秦漢書多同


  《孟子》所書:齊景公問于晏子曰:「吾欲觀於轉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觀也。」晏子對曰:「天子諸侯,無非事者,春劣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今也不然,師行而糧食,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景公說,大戒于國。《管子·內言戒》篇曰:威公將東游,問于管仲曰:「我遊猶軸轉斛,南至琅邪。司馬曰:『亦先王之遊已』,何謂也?」對曰:「先王之遊也,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秋出,補人之不足者,謂之夕。夫師行而糧食其民者謂之亡,從樂而不反者謂之荒。先王有遊夕之業於民,無荒亡之行於身。」威公退,再拜命曰:「寶法」。洪容齋讀而疑之,以管氏既自為書,必不誤也,何二子之語相似?因而載之三筆,欲細考也。元人鄭元祐以賈誼《新書》多同《大戴》之篇,意古或有是言。

  予嘗記憶所知者,《荀子·勸學》篇與《大戴》之勸學前面俱同,或句有先後,字有多寡,乃《大截》刊誤也。《禮論》與《史記·禮書》後段同,《樂論》與《樂論》互有詳略,內中《三年》問即《禮記》之所載也。《哀公篇》前半段即《大戴》哀公五義章也。《大戴》三本一篇,是截《荀子·禮論》中之一段,「天地者,生之本也」五百言,而《史記》又截五百言之後,「禮豈不至哉」以下作自己極言禮之損益,為禮書之結。《禮經·聘義》後,「子貢問比德于王」一段,亦《荀子》之所有。《禮》有《禮運》,《家語》亦有之,始則俱同,而中後則未詳於《禮》也。《大戴·曾子大孝》篇,與《小戴·祭義》同,《禮察篇》與《小戴·經解篇》同,且又重出於賈誼《治安策》。《文王官人篇》與《汲塚周書·官人解》相出入。《新書·保傅》前一段千六百言,無一字之不同《大戴》,中則《大戴》增益三公、三少之事,末段胎教幾二千言,又無也;但其中《大戴》說巾車之處,《新書》卻說懸弧之禮,此則不同也。然《大戴》總為一篇,而《新書》各條分之。《家語·執轡篇》言人物之生數一段,又與《鴻烈解·地形訓》、《大戴·易本命》數百言相同。《列子·黃帝》篇言海上之人好鷗一段,與《呂覽·精喻》篇海上之人好蜻者全類。《戰國策》楚宣王與群臣問答狐假虎威一事,與《新序》並同,但其後二十餘言不同,二者所同,皆不下二百餘言。

  予嘗反覆思維,豈著書者故剽竊耶?抑傳記者或不真耶?非也。二戴之於《劄記》,彼此明取刪削,定為禮經。其餘立言之士,皆賢聖之流,一時義理所同,彼此先後傳聞;其書原無刻本,故于立言之時,因其事理之同,遂取人之善以為善;或呈之于君父,或成之為私書,未必欲布之人人也;後世各得而傳焉,遂見其同似。於諸子百家偶有數句數百言之同者,正是如此耳,此又不能盡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