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七修類稿 | 上頁 下頁
箜篌


  箜篌,本師延為空國之侯所制,故名之也。後出桑間濮上,師涓為晉平公鼓焉;鄭、衛分其地而有之,因命淫樂為鄭、衛焉。故《釋名》曰:「靡靡之樂。」《樂府錄》亦曰:空候乃鄭、衛之音,以其亡國之聲,故號空國之侯。訛而為箜篌是也。應劭以漢武令樂人侯暉所作,以祠太乙,杜佑因曰:「因樂人之姓,非師延所作。」非也。

  蓋春秋時已有之矣,其形似瑟而小,其弦有七,用木撥彈之。近楊狀元慎得其器于蜀,左史李芝山雲,侯暉損瑟之二弦,加箏之九弦,為二十三弦,其音多擘,其聲多靡。又曰:至宋大晟樂,改為十四弦。經李知幾之詩為證,此必然也。

  嗚呼!其器久無,其音絕傳,今有之,惜未見耳。

  予又考古辭《公無渡河》、隋《昔昔鹽》,多彈此器;唐李憑最為妙手,故楊詩雲:「本是空侯樂,今為蜀國弦;新聲晉師發,舊譜李憑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