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卻掃編 | 上頁 下頁
一七五


  憲銜起于唐中葉以後,《職官志》記其所因甚略,雲:「至德以後,諸道使府參佐皆以禦史為之,謂之「外台。」」按《李光弼傳》:「王承業為河東節度使,政弛謬,侍御史崔眾主兵太原,每狎侮承業,光弼素不平。及是詔眾以兵付光弼,眾素狂易,見光弼長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會使者至,拜眾禦史中丞,光弼曰:「眾有罪已前系,今但斬侍御史,若使者宣詔,亦斬中丞。」」然則當天寶時,諸道參佐固已有禦史之名,不得雲至德後矣。

  予嘗考之開元中,宇文融由監察禦史陳便宜,請校天下戶籍,收匿戶羨田佐用度。玄宗以融為覆田勸農使,鉤校帳符,得為勳亡丁甚眾,擢兵部員外兼侍御史,融乃奏慕容琦等二十九人為勸農判官假禦史,分按州縣,疑此為憲銜之始。

  蓋自後凡以他官被委任欲重其事者,鹹假以禦史之名,又因以賞功,自方鎮及賓佐幕職,下逮卒伍之長,莫不領中丞、大夫禦史之名,名器之濫莫甚於此。本朝初尚因之,故至今中丞猶有「端公」之稱,蓋謂是也。元豐官制行,悉罷,然封拜蕃夷君長至今猶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