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齊東野語 | 上頁 下頁
書史載箕子比干不同


  《書·微子·篇》曰:「父師、少師,殷其弗或亂正四方。」孔注:「父師、太師、三公,箕子也。少師、孤卿,比干也。」《史記·殷紀》乃雲:「紂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與太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剖比干心,箕子懼,乃佯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太師、少師乃持其祭器奔周。」《周紀》又雲:「紂殺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強,抱其樂器奔周。」又《宋世家》:「微子數諫,紂弗聽,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于太師、少師。箕子披髮,佯狂為奴。比干諫,紂剖其心。太師、少師乃勸微子去,遂行。」注但雲時比干已死,而雲少師者似誤。蓋三處皆乙太師、少師,非箕子、比干。獨《周紀》明言,太師名疵,少師名強。《漢·古今人物表》,亦有太師疵,少師強,殊與孔注不合。然二子同武帝時人,何以見異而言不同歟?及蘇子由作《古史》,乃用安國之說,劉道原作《通鑒外紀》,則又從《史記》之言,二公必各有所見故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