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服飾類7


  ◎雲南苗女之服飾

  雲南之苗婦皆尚短衣,衣齊腰而長裙,裙百折,或二百折,富者五重,貧者二三重,男子亦然。其衷衣及褌,冬夏皆紵。處女夜臥,不脫不沐,臨嫁方沐。既嫁,日一沐,沐畢,塗以蘇合油,貧者塗以羊膏,故膚如凝脂也。衷衣與褌相接,皆聯金扣以百數。褌口與襪相接,亦密綴以扣。扣皆圓而扁,貧者以鉛錫為之,合巹之夕始解。

  既定情,複著之,生子然後去。惟仲家、牯羊、黃毛仡佬、白倮倮、黑倮倮五種苗,以跳月為婚者,皆不褌。長官家女有縛足者,平民多不縛,便工作也。其縛甚易,山有草曰威靈仙者,取其根汁煎濯之,不數日而成纖趾矣。

  ◎貴州苗女之服飾

  貴州苗女,錦服短衫,系雙帶於胸背前,刺繡一方,飾以金錢。亦有以雙帶斜作十字形,交於雙乳間,背綴小錦一方,負物時橫貫其中以為紐者。

  陽洞羅漢苗在黎平,婦人戴金銀連環耳墜,胸前刺繡一方,短衫長裙。數日必淅米沃發,複於澗中洗之。

  ◎古宗之服飾

  古宗婦女之髻,辮發百股,以五寸橫木,於頂挽而束之。耳環細小,與麼些異。臭古宗以土覆屋,喜樓居。近衢市者,男則剃頭,衣冠尚仍其舊。僻遠者,男披髮於肩,冠以長毛羊皮,染黃色為簷,項綴紅線纓,夏亦不改。紅綠十字文罽為衣。

  冬或羊裘,不表,皆盤領,闊袖束帶,佩尺五木鞘刀于左腰間。著西紅革靴,或以文罽為之。出入乘馬,愛馳騁。鞧韉極麗,多飾以金、銀、寶石。婦辮發下垂,雜綴珊瑚、綠松石以為飾。衣蓋腹,百褶裙蓋臁肕,俱采罽為之。裙或文罽,或采色布,罽韈單革軟底,不著袴履。項掛色石數珠,富則三四串,自肩斜繞腋下。一妝裝飾之物,有值數百金者,珊瑚、瑪瑙、硨磲、玳瑁以及銀錢、銀虎之屬,悉著於辮。而賤者無飾,且跣足。

  土官頭目剃頭辮發,入城,用漢人衣冠,歸則易之。惟帽檐之飾,以織金錦為別。

  ◎打牙仡佬之服飾

  打牙仡佬在平遠、黔西,婦人剪前發,披後發,蓋取齊眉之意也。以幅布圍腰,無襞積,曰桶裙。

  ◎滇綿穀為女裝

  蜀人滇謙六富而無子,屢得屢亡。有星家教以壓勝之法,雲:「足下兩世命中所照臨者,多是雌宿,雖獲雄,無益也。惟獲雄而以雌畜之,庶可補救。」已而生子曰綿穀,謙六教以穿耳、梳頭、裹足,呼為小七娘,娶不梳頭、不裹足、不穿耳之女以妻之。

  及長大,遂入泮。生二孫,偶以郎名,孫即死。於是每孫生,亦以女畜之。綿穀韶秀無須,頗以女自居,有《繡針詞》行世。楊刺史潮觀與之交好,為序其顛末。

  ◎某中丞好女裝

  某中丞少好女裝,人皆稱之為三姑娘,光緒時人也。

  ◎妓效男裝

  光、宣間,滬上衏中人競效男裝,且有翻穿幹尖皮袍者。然《路史·後紀》雲:「帝履癸伐蒙山,得妹嬉焉。一笑百媚,而色厲少融,反而男行,弁服帶劍。」此女子男裝之初祖也。

  ◎孫之獬改裝

  世祖初入關,前朝降臣皆束髮,頂進賢冠,為長袖大服。殿陛之間,分滿、漢兩班,久已相安無事矣。

  淄川孫之獬,明時官列九卿。睿親王領兵入關時,之獬首先上表歸誠,且言其家婦女俱已效滿妝,並于朝見時薙發改裝,歸入滿班。滿以其漢人也,不許;歸漢班,漢又以為滿飾也,亦不容。之獬羞憤,乃疏言:「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奏上,世祖歎賞,乃下削髮之令。及順治丁亥,山東布衣謝遷奮起兵入淄川,之獬闔家慘死。

  ◎成親王之袍褂

  成哲親王有潔癖,居恒明窗淨几,不染纖塵。且豐裁峻朗,所禦泡褂極舊,然熨貼整削,皆以斜紋布制之,(俗謂之褡褳布,為京師特產。)遠望之,恍如玉樹臨風。嘗奉命致祭某陵,圍而觀者如堵牆。爾時京華風尚,不著新衣,王實啟其漸也。嗣是有以素綢為裡者,或且用之於朝會矣。

  ◎湯衣谷燕居衣品服

  湯衣谷以知縣需次江寧,自度必不得于時,益恣為沈冥,不復自振。貧且善病,僻居城東偏。或索衙參時手板觀焉,曰:「亡之久。」顧朝廷千秋節,必衣其品服於家三日,如在官然者。或召之宴,則以其服往。

  群妓且目且笑,不為動。獨一妓者翁之,則慨然曰:「若翁我,知我且老,不復堪天下事矣,已矣!」年四十有八卒。衣穀,名裕,錢塘人。

  ◎講官禮服

  同、光時,經筵日講、起居注官,三滿人,二漢人。皇上衣為何色,則五人不得參差,否則立幹處分。而內監等又不先日宣言,故必多攜以進,便隨時更換也。

  ◎德菱之禮服

  某歲,孝欽後以萬壽,賜宮眷德菱以禮服。服為大紅緞繡金龍,護以雲彩,鑲金邊,內襯灰鼠皮,袖口及領用貂,此郡主服也。德菱,漢軍人,駐法欽使裕庚女。

  ◎舞燈衣

  每歲上元或萬壽節,令樂工舞燈,衣五色畫衣,分行成字,凡數十變,有太平萬歲萬壽無疆諸字,以黃綾冊書成字樣,陳諸禦案,以備觀覽。

  ◎朝服之宜忌

  臣工召對、引見,皆服天青褂、藍袍,雜色袍悉在禁止之列,羊皮亦不得服,惡其色白,近喪服也。故朝服但有海龍、猞猁猻、貂、灰鼠、銀鼠,而無羊皮。夏不得服亮紗,惡其見膚也,以實地紗代之,致敬也。

  ◎袍之開衩

  衩,衣衩也,今謂衣旁開處曰衩口。官吏士庶皆兩開,宗室則四開。衩衣,即開褉袍,唐人已有之。《唐書》僖宗衩衣見崔彥昭。王建《宮詞》:「衩衣騎馬繞宮廊。」

  ◎缺襟袍

  缺襟袍,袍之右襟短缺,以便於騎馬者也,行裝所用。然實起于隋文帝之征遼,詔武官服缺胯襖手。唐侍中馬周請於汗衫上加服小缺襟襖子,詔從之。

  臣工扈從行圍,例服行裝,《會典》所雲「行袍行裳,色隨所用,行裳冬以皮為表」,蓋即缺襟袍也。行裳,俗呼戰裙。

  京外大小文武各官,若因公出差,以禮服謁客,則行裝。行裝不用外褂,以對襟大袖之馬褂代之,色天青,其材為織團龍之緞,或寧綢。袍必缺襟,馬褂較外褂為短,便於乘騎也,惟靴、帽仍依平時。其實始為軍服而及于扈從行圍,後遂沿用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