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
動物類18 |
|
◎龍 龍,舊說謂為鱗蟲之長,能興雲雨,利萬物,故為四靈之一,而目之為神物。而地質學家尚不能斷定其有無,且疑為海蛇,然大抵與古代之恐龍相近。若果有龍,則不但有尾,且可必其甚長耳。至古之所謂神龍者,非他,乃氣象學上一最可驚異之現狀,即俗所謂龍上水或龍噴水之龍,及繪畫中怒目吐舌乘黑雲而飛騰之龍是也。 《易》曰:「雲從龍。」其實龍即雲也。兩地之氣壓不平均,則生風。凡空氣上升,體積增長,溫度低降,則生雲。湖海上之水龍,即神龍,實為一極低之氣壓而成。其初生也,海上有旋轉之風,旋渦之中,離心極大,氣壓因而低減,海面之空氣因而上趨。旋轉愈力,中間之氣壓愈低,而自海面及四周之風趨之愈捷,因而黑雲層積。且新來之風,一入低氣壓,體積即增大而生雲霧。 是故其雲愈降愈下,卒至極近海面,臨岸觀之,不啻黑雲中有怪物下降。且氣壓極低時,其力足以吸水上升。至水升過高,則複散於空際。無怪村夫鄉老見之,驚駭怯走,不敢逼視,而群稱之為龍上水也。惟相傳已久,今亦姑仍舊說耳。 或曰,龍之為物,論其身首,實為壁虎之類。其特異者,變色龍有長舌,恒隱口內,伸出時,約四五寸,(十五至二十生的邁當。)舌具粘膩之涎,昆蟲在前,龍身不動,但疾伸其舌,黏蟲食之。身平扁,背高聳墳起,類雞冠而長,外皮似鱗非鱗,有時身腹脹鼓,類氣囊,實則內脹其肺也。有四足,長而且細,其足各五趾,或向後,或向前,靈轉自如,如鳥之爪爬無異。尾甚長,能升樹,以尾環繞枝頭,目瞼上下相合,略似皮囊,且翕張如意,上下左右可隨意環顧。 ◎宋牧仲見龍屍 宋牧仲嘗于順治乙酉見大內所藏真龍之屍,全身盤屈,貯篋中,一角五爪,鱗甲如鐵,長丈餘。 ◎王衡門見諾龍 順治戊子二月五日,桐城楂林居民王衡門,偶於山澗中獲一物,狀如龍,長五尺餘,頭角鱗爪皆具,剖視腹中,有石子升餘,烹食之,味殊甘美,無他異。王文簡公士禎謂即《太平廣記》之諾龍,體似蜥蜴,微具龍形者是也。 ◎李鴻雷家見龍 康熙壬子,某日正午,新城李鹺副鴻雷家,忽有一物,蜿蜒數尺,鱗鬣可畏,遍體金色,爛然奪目,自院入室。已,複出,形漸長大,知為龍也。忽雲霧滃然,庭中晦冥,遂不見。 ◎蘇州龍鬥 乾隆甲寅五月,蘇州有龍鬥於空中,風雨驟至,天昏地黑,掀坍洞庭山湖濱民居無算,壓斃若干人。至六月二十九日昧爽,吳江垂虹橋畔忽墮龍皮一張,約丈餘,鱗大於碗。 ◎岳州廢井出龍 道光季年,岳州有一龍,出自某村廢井,長丈許,遍體黑色,爪角畢具。農人不知其為龍也,群執農具,逐而擊之。龍不能抗,避入禾苗中。方搜索間,忽見白霧自禾中出,始如輕煙一縷,繼則蓬蓬勃勃,佈滿空中,霹靂一聲,龍乃夭矯而上。向之長丈許者,後則長數十百丈,遍體燦爛作黃金色。踰時霧散,群往探視,則稻田數十畝已化為深潭。 ◎鐘祥見龍 鐘祥城南二十裡有地曰周家觜者,往往見龍,或垂空蜿蜒而下,腥雲四塞,或拔地騰去,留窟深邃不可測。同治己巳四月二十有四日,忽有青蠅百千萬億,坌集地上,徑長五十余丈,高三尺,尾五尺,頭倍之。撥視其下,別無所見。旋撥旋合,三日方失。蓋龍身多蠅,此墮地而隱形於其間者也。 ◎龍頭骨 廣州陳天如太史家藏龍頭骨一具,高尺許,縱橫皆倍之,重四十斤有奇,作灰黑色,中有二骨平起,多橫槽,瑩澤如漆。見者皆以其形似龍,因以得名。出土之年為同治庚午,蓋其先人命工鑿池,深至二丈,於土色層轉中得之。其時地質之學未明,即有格物家,亦皆蔽於舊說,物藏其家,向不示人。 挽近科學昌明,海內外博物學家遠者郵書問訊,近者踵門索觀,評察各殊,仍未判定。惟陳居西樵山麓,水道濴洄,按之《水經》,在漢以前,皆為大海,此物遺骨奇枒,疑為太古時代之水陸兩栖類動物,沒入地層中,歲月已深,因而化石,故二骨平起處,寖為礦質,獨多光澤也。 ◎土井子石龍 新疆之地有曰土井子者,多大風,即風戈壁也。光緒初,張勤果公曜令裨將前往開路,於戈壁上紮帳棚,棚中穴地以避風。一日日暮,黑氣遠來,知有大風至,士卒以群槍排擊之。夜半,聞有物墮地,聲甚厲。次晨相距裡許,有一物,似蠍虎,長十三丈,作深綠色,脊背墳起,大小如覆盂,色紅,兩目週邊紅白數圍,鼻孔露黃毛,頷下如朱砂,皮厚如指。墳起處,刺之,出白汁,著手即腫。 此物每吐黑氣大風立致,能挾風而騰。食駝馬。士卒支解後,於其腹得金銀女飾四十余兩,馬鐙、馬掌有吞而未化者。土人謂之石龍,實即蜥蜴也。 ◎薛叔耘見龍 無錫薛叔耘中丞福辰嘗以盛夏過揚州,方旱,艤舟窮堤下,忽見密雲矗南面,耕甿走相告曰:「龍見矣。」須臾,天四圍如墨,有二龍皆長數丈,垂雲端,夭矯蟠紆,乍有乍無。俄大雨驟至,雷風隨之。二龍去薛益邇,暴長十丈余,屈伸良久,始香龍之前,白雲擁護之,故不見其首。明日,渡揚子江,複有三龍錯見如前狀,已而遇雨。 ◎吳中有龍災 光緒甲申,吳中有龍災。蓋五月癸卯晦,日晡,有龍自吳江雪落樣地方馳向青浦澱湖之南穎,攫金澤港而東,狂風雷雹隨之,至婁縣之徐家墩始騰而上,大為災。 ◎龍鳴如牛 光緒戊戌,有由海道赴粵者,舟至中途,忽覺波浪翻騰,顛播殊甚。於窗次注視,見南方有二龍,蜿蜒向東行,其體屈曲,高處如山阜,且行且鳴,聲類牛,又與吹竹筒之音相似。鳴時海水壁立,舟益播蕩,舟中西人咸驚恐無人色,亟轉舵向北行。一時許,波浪始平。後詢其所見何物,則以大海蛇對,華人則皆謂為龍也。 ◎南匯有龍掛 光緒丁未六月初六日午後,雲霧滃郁,有龍掛於空際,大風拔木,南匯四團沿海浮厝之棺,吸入雲際。少時墮地,棺悉裂碎,至有飛現僵屍者。 ◎蛇 蛇體為長圓筒狀,修尾,無足,以肋骨自由伸縮而行。全體有鱗紋透明之表皮,年年更脫,謂之蛇蛻,舊以入藥。舌分裂兩歧,齒曲如鉤。其有毒者,別具毒牙二,自能起伏。常穴居土中,喜乾燥之地,亦有產于水中者。種類甚多,可大別為有毒、無毒二種。 蛇之無毒者,其類不一,太原府即有之,人呼曰涼蟲。唐申王體最肥,夏畏熱,玄宗命取無毒蛇置於腹痕中縮處,此即是矣。 北方少蛇虺,青海之島中則常有之,而又見之于柴達木之濕熱地。頭塞鼠穴,張氣吹之,鼠暈死,蛇徐徐入,咀嚼之。鼠中毒者,肉皆紫黑,最易傳染,牧養牲畜者宜慎之。有雌雄蛇,長僅七八寸,背上赤練凡數十節,伏於大樹根,兩蛇環結,口對如交飴狀,行時方解,互相前後,不辨雌雄,蒙人名之曰業夏格爾膏希,其毒劇烈,屢害人畜,垂涎滴草上,牛羊食之立斃。斃者必棄之荒穀以免傳染,窮山毒瘴,半由此種凝結而致也。 ◎蝮 蝮,毒蛇也,多居濕地,長尺餘,頭大,形如三角,頸細,毒牙如管狀。全體灰暗,有褐色斑紋。至尾,則驟短小。其毒最烈。 ◎蚺 蚺為蛇類之最大者,長者至三四丈,有斑紋,如古錦纈。肛門兩側,尚存後腳之跡。產于嶺南,南美等熱地亦有之。常棲於樹,雖無毒齒,而筋力強大,能絞殺人畜而吞食之。肉可食。頭方口闊,目光如鏡,其皮有黑白斑,尾甚細,尾末可貫錢數百文。土人言蛇大如人臂,行即生風,常豎身三四尺而逐人。性最淫,婦女山行者,須佩觀音藤一條,否則必為所纏,以尾入陰,即死。 觀音藤全枝有倒刺,似虎杖而較柔,人見山有此藤,即知近處有蚺蛇矣。肉能袪風,愈瘡瘍,功效如神,以燒酒浸之,可歷久。人用其皮以繃三弦之鼓,必硝熟,始可用,生者易蛀,且易裂。蚺骨有名如意鉤者,形如錢,惟雄者有之,為房中術上藥,口銜之,可通宵不倦。其腹之油,能縮陽,不可近。 肅山周鳴皋客太平時,有小僮出外,見人宰蚺蛇,歸忽大哭,問之,以失陽告。裸而視之,陽物與二卵俱縮入腹中。一僕雲:「方開蛇腹時,僮以手理其腸胃,必沾蛇腹中之油,故至此也。」問僮,則於弄蛇腸胃後,旋即溲溺,手曾一撫陽耳。遍求解之之法,皆雲:「蛇生幾年,則陽縮幾年,屆期自出,無藥可治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