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
經術類8 |
|
◎春秋三傳之精義 《春秋》三傳,自唐孔穎達作《左氏疏》,徐彥作《公羊疏》,楊士勳作《谷梁疏》以後,注《左》者代不乏人,惟宋之張洽、元之趙汸最為明晳,大抵詳書法而略紀載。近行林堯叟本,又泰半剿襲,絕少會心。當代巨儒綜覽諸家,旁采眾籍,以廣杜預之所未備者,如顧炎武之《左傳杜解補正》,洪亮吉之《左傳詁》,梁履繩之《左通補釋》,其精確遠過於前人。 至《公羊》、《谷梁》二書,研究者寡,幾成絕學。自孔廣森、劉逢祿、陳立諸人出,而後《公羊》有《通義》、《釋例》、《義疏》之作,自柳興恩、鐘文蒸諸人出,而後《谷梁》有《大義述》、《補注》之作。二傳大義,昭如日星,皆諸人之功也。 ◎華時亨著春秋法鑒錄 順治甲申,世祖定鼎燕京而明亡,華時亨大悲,乃惟以杜門著述為事。日坐所謂劍光閣者,聚生徒,講學其中。目雖失明,輒命一童子旁誦《春秋左氏傳》,意有所發,覆命一童子旁書之。所著有《春秋法鑒錄》,蓋自托于左氏也。 ◎顧棟高篤好左氏春秋 顧棟高少治《春秋》,篤好《左氏》學,晝夜研誦,輒未暫輟。偶有忿懥,家人以《左傳》一卷置於其幾,怡然誦之,不問他事。自壯至老,懃懃訂述,常若不及。夏月閉戶,不見一客,卸衣解襪,據案玩索,膝搖動不止,每仰視屋樑而笑,人知其一通畢矣。 ◎左傳非姓左者所作 武陵趙文恪公慎畛嘗聞人言,《左傳》非姓左者所作,以傳在經左,故名《左傳》,昔之論左邱明者,均無確據也。 ◎劉張侯世傳左氏學 儀征劉張侯師蒼之曾祖文淇,祖毓崧,父壽曾,俱見國史《儒林傳》。張侯世傳《左氏》學,故師漢計相,而字其姓焉。中光緒丁酉拔貢,旋中本科舉人。嘗試經古覆試,諸人皆攜書籍滿竹籠,若負畚者,至力不能勝,張侯惟提一小籃,載筆硯數事。試題為《谷梁》大義,劉振筆直書,或與之語,口答手寫,幾於五官並用。 其青溪舊屋,門署一聯為「紅豆三傳,儒林趾美;青藜四照,寶樹聯芳。」或曰:「君家四傳矣。」張侯亟對曰:「不敢,不敢。」其實惠氏亦四傳也。從弟師培應秋試,張侯來江甯省其弟,在鎮江怡和躉船,失足墮水死。蓋其目短視,軀幹龐碩,褦襶無比,黑夜登舟,故及於難也。 ◎廖季平、章太炎之左氏學 廖季平初為王闓運入室弟子,其後學術頗與之異。廖初治《左氏春秋》,後變而治《谷梁》,成《谷梁春秋古義疏》十一卷,其說以《谷梁》與《王制》相出入。嘗自謂與張文襄公之洞論《左氏》,為成條例若干事,其後章太炎絳謁文襄,文襄出所為條例示之。錢恂謂文襄之識絳,實先見絳所為《左氏》,故謂有大才可治事,因屬其羅致之。時恂在文襄幕,求諸四方,得之於上海,與往湖北偕見文襄。 時絳已稍稍有主張革命名,不敢晝見,匿之於恂室中,午夜屏人見之,談達曙,大服之。月致百金,留匿署中而無所事。會文襄赴覲,後任為譚繼洵,不敢留,送二百金,辭之去。絳大怒,頗詈文襄矣。絳,字太炎,後改名炳麟,余杭人。 ◎孝經之精義 《孝經》止存唐玄宗注、宋邢昺疏,鄭注不傳。嚴可均輯本一卷,過於零落。偽孔注、偽鄭注出於日本,殊不足觀。為之疏者,前則阮福,後則潘任而已。福著《孝經義疏補》九卷,任著《孝經鄭注疏》十卷。 ◎讀書眼推勘深細 《抱桐讀書眼》一帙,款署鎮洋顧陳垿玉停著。抱桐,殆別字也。書凡百餘條,皆《四書》中別解,其精確處,實較集注之推勘為深細,而于古義有未安處,亦不為調停曲徇之說,擇而存之,足備參考。 陳垿為康熙甲午舉人,後官行人。沈文愨公德潛嘗謂婁東詩人,皆宗仰吳梅村,玉停獨能自辟町畦,宜其讀書能自具隻眼也。 ◎論孟之精義 《論語》存於今者,有魏何晏注及梁皇侃、宋邢昺兩疏,又有毛奇齡之《論語稽求篇》,錢坫之《論語後錄》,劉台拱之《論語駢枝》,焦循之《論語補疏》。惟劉寶楠之《論語正義》二十四卷,體大思精,閎通淹雅,非他人之小小補苴者所可及也。 《孟子》存趙岐注,宋孫奭為之《音義》。未詳何人儗他經為《正義》,於注義多所未解,而妄說之處,全鈔《音義》,略加數語,署曰孫奭疏,即朱子所雲邵武一士人為之者也。自明以來,學官所貯者止此。 爰及國朝,戴震出,得舊校本,付曲阜孔繼涵、安邱韓岱雲鋟板,於是經注之譌可正,闕可補。又撰《孟子字義疏證》,真有功於《孟子》者。循複著《正義》三十卷,遂得一洗偽疏之陋。 ◎孟子有逸文 《孟子》逸文,散見於經史者,「舜生五十,不失其赤子之心」,見康成《坊記》注。「堯舜之道,非遠人也,而人不思之耳」,見桓寬《論》。「人皆知糞其田,而不知糞其心」,見《說苑》。「三見齊王而不言事」,見《荀子》。「堯舜不勝其美,桀紂不勝其惡」,見《史記》。 又《後漢書·郅惲傳》,惲曰:「孟軻以『強其君之所不能為忠,量其君之所不能為賊』」,今《孟子》無此語,亦逸文也。 ◎小學之精義 魁儒之說經鏗鏗者,莫不由《說文》以辨形聲,由《爾雅》以通訓詁,故其撰著,皆卓然名家。《爾雅》則邵晉涵之《正義》,特出邢疏之右,郝懿行之《義疏》,訓詁精確,草木歸諸實驗。《小爾雅》則有胡承珙之《義證》,宋翔鳳之《訓纂》。《廣雅》則有王念孫之《疏證》,旁搜博考,足與經訓互相發明。精《說文》者,始于惠棟之《讀說文記》,其後則推段玉裁、王筠、朱駿聲三家。 駿聲之《說文通訓定聲》,發明轉注假借,其書似因而實創。筠之《釋例》,多引鐘鼎古籀,以證《說文》字,而又為之句讀,故皆服其精審。玉裁《說文注》,實為叔重功臣,而不免武斷。以《玉篇》校《說文》者,始于鈕樹玉,玉裁采其說,不著其名,樹玉憾之,作《段注訂》八卷。徐承慶又為《段注匡謬》,亦以玉裁名太重耳。至姚文田、嚴可均同撰《說文校議》,分條考訂,人亦稱為精確也。 ◎省文為說文之本字 今人作字之省文甚多,如以「禮」為「禮」,以「處」為「上虍下匆」,以「與」為「與」是也。凡章奏呈文,則不敢用,其實皆《說文》本字也。《說文》於《禮》字,雲為古文;於「上虍下匆」字,雲「止也,或從匆」;於「與」字,雲「賜予也,與與同」。今乃避本字而不用,轉以之為俗字,蓋不知本字之訓詁也。 ◎夲字之訓詁 「夲」字讀若六,即作六十解,見高宗禦制詩,金聽濤用之,可與卄卅卌等並行。 ◎工部造字以譯俗語 工部于工役器物檔案,每造字以譯俗語,為字書所未見。如天地壇大祀壁上掛燈,名尜尜燈,(祀天用青色紙。)其式兩頭尖,中大如橄欖形,亦會意象形之意也。聞此等字尚多,皆入公牘,且見之於奏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