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
師友類1 |
|
◎魏叔子論師友行輩 魏叔子以易堂之交如親兄弟,降及三世,其尊卑有不可班例者,嘗曰:「餘年近五十,未舉子,而門人之長者,僅少餘四五歲以下,門人之子與通家子子,有舉子者矣。假令吾今即舉子,而其子且長於吾子,乃令其父以行輩為後進,非情也,義也。故作師友行輩議,質諸同堂,使後之人有所依據焉。」叔子,名禧,字冰叔,號裕齋,寧都人。有兄際瑞,字善伯;弟禮,字和公,世稱「甯都三魏」。 其議曰:師者,師其德;友者,友者義。以德義為名分,故兄弟子孫行輩,非如族姓姻戚之有一定可遞推也。古者師友無服,義無一定,故不可以制服。知服之不可制,則知行輩之不可遞推,為合禮義矣。請言其例。德業之師,以父道事之,師之父,尊其稱曰祖,師之妻,尊其稱曰母,此名不可殺者也。至所以事之之禮,則不盡如祖與母也。其父有名德,而妻賢,齒且長,以祖與母事之可也。不然,則奉以名焉可已。師之至親伯叔兄弟,俯然為子弟,吾不可以雁行也。非名德,宜自居於後進。師之弟,學與齒可雁行,則雁行之矣。曰師伯叔者,俗人之稱也。何也?師之弟,有可以為吾弟子者,則分非一定也。 師之子,以兄弟禮之,常也。然師有以門人為其子師者,故學與齒相去也遠,而師視其門人如至友,則師之子可事以父執。(有初相友而後為師弟者,有本為師弟而情義實如朋友者,師之子隅坐隨行,拜跪當如通家子禮,但以伯叔侄稱呼,則不可以先後輩可也。)漢昭烈謂後主曰:「汝事丞相從事,當如事父。」是君臣且然矣。昔者吾以父事吾師楊一水先生,而先生使二子晟、晉以父執事余。及其長也,乃為弟子焉。(彭躬庵曰:「師之子可以先輩事其門人,以父執則不可。」)同立乎一師之門,有先輩焉,有輩焉,其禮不可班也。父與子,師及閘人,可共進而師一人。門人之子,于師之子為後進,常也。學與齒可雁行,則雁行之矣。故曰,師也者,師其德;友也者,友其義。非德非義,苟非名分之必不可移,則不可以遞推。吾友之子以吾為父執,不可移者也。故友之孫,視吾子為前輩,常也。(友之子稱父執曰友伯叔,自稱曰友侄,于同輩以齒序相稱,曰友兄弟。子之子相稱曰世兄弟,稱父執曰世伯叔,自稱曰世侄,以世別友者,原以世誼相推故也。)而齒與學相等,則雁行可也。友之子與吾子,不徒以通家為兄弟,而自為兄弟。 其孫與吾子,雖齒學等焉,而雁行不可也。(父自為兄弟者,其子皆稱友,不稱世。)友之中,有可以兄視其父而弟視其子者,父友之子亦友之者,古人所謂群紀之間也。交親如兄弟者,則不可必,視其所始交,或父其父,或子其子,不可移也。此其大較也。 嶺南之東筦,有九姓祠焉。遠祖九人,相厚善為兄弟,其子孫世世以行輩敘叔侄,絕婚姻。此賢者之過,然而不易及也。其子孫必賢者也,否則再世如路人矣。(彭躬庵曰:「愚意易堂九人即不得如九姓,而子與孫世次必不容混,即齒學等不擠也,過此則出入可矣。」)父之友或親為兄弟,或同齒同學,出入同友善,則皆可以伯叔禮之。今夫伯叔之服,自期至於緦以及同姓,其親疏固有殺也。故父之友,有事之如親伯叔父者,有如從再從以下者,有僅奉之以其名者。天子稱同姓諸侯曰父,異姓曰舅是也。余少於前輩,甚重伯叔之名,或不得已,循其禮焉,而心慚則過也。 ◎馮金伯友錢滌山而兼師 錢芬,號滌山,馮金伯敬事之,實友而兼師也。順治丁亥春初,馮阻雪盱眙,北征不果,憩于虎邱竹亭。旬日聚首,唱酬之余,錢嘗作畫貽馮,滿紙雲煙,藏弆篋衍,每一展視,則不勝有人琴之感。 ◎汪蛟門惓惓師友 汪蛟門有《五客話舊圖》。客為一師四友,讀其序,知其惓惓于師友也。序曰:「懋麟自順治末受知于濟南王公,康熙初,舉鄉試,始通賓客,與海內名賢相結納。乙巳,得交合陽王公;丁未,得交昆山徐公;己酉,應閣試入京,得交澤州陳公,相與論詩,有合焉。時陳公官侍讀,徐公為孝廉,王公領縣潛江,而濟南公則由揚州推官遷禮部主客矣。歲庚戌,徐公取上第,入詞館,濟南西曆戶部郎,懋麟在中書,四人者相聚于闕下。惟王公隔江漢,相去三千餘裡之外,雖時見其詩,思其人,而遠莫能致也。 壬子秋,濟南公典試入蜀,尋乙太夫人憂去。明年,徐公覲省去,懋麟遭母憂去,而陳公方朝夕講幄,蒙上知,凜然公輔,不似予輩之憔悴而濩落也。又三年丙辰,王公自潛江被召,授給事中。余與徐公服滿入京,而王公先以憂去,不得見,惟予四人者,複聚于闕下,暇輒論詩。 未幾,徐公與予再以憂去。越三年己未,予兩人再來,濟南公已改館閣,尋拜祭酒,而陳公久領翰林學士,先數月乙太夫人喪歸裡,又不得見。又二年辛酉,王公始來給事門下,陳公繼入,再領翰林,五人者始聚而不散。回憶二十年來,聚複散,散複聚,中更憂患,情事不殊,若不期而然者,陳公於此有深感焉。於是壬戌七月,相聚于城南山莊,賦詩飲酒相娛樂,命興化禹生貌五人像為一圖,屬懋麟為之記。」 ◎趙秋谷師友在馮氏 朱竹垞、吳天章、陳元孝,雖皆折輩行與趙秋穀交,而秋谷天才駿厲,視儕輩無足當意,獨善德州馮大木廷櫆。所師承者,常熟馮定遠班。嘗曰:「吾平生師友,皆在馮氏矣。」由是名日高,忌者亦日眾。 ◎王兆符于方氏有師友 王昆繩棄家漫遊,其子兆符自天津遷金壇,複從方望溪侍郎苞于白下。昆繩嘗語望溪曰:「兆符視子猶父也。吾執友惟子及李剛主,吾使事剛主,曰:『兆符于方子之學,未之能竟也。』」 ◎成容若有師友 成容若為康熙時名公子,明珠子也。容若有徐健庵、查初白、薑西溟為師,朱竹垞、高澹人、顧梁汾、徐電發為友,名章俊語,價重雞林,不假《通志堂經解》為重也。 ◎汪默庵有師友 新安汪燧,字默庵,與高匯旃、吳徽仲、汪惕若、徐齊為師友,善言《易》,有《讀易質疑》二十卷。高寄詩有雲:「游吳握手皆奇士,還裡論心有碩儒。」 ◎黃崧甫陳凝齋之師友 廣昌黃崧甫主政永年,為新城陳凝齋大令道之師。而崧甫之友若甯化雷副憲鋐、宣城劉觀察方藹、雲南傅中丞為詝、劉司寇吳龍,皆海內賢者,並折節樂與凝齋交,皆以師友之禮事之。凝齋所自取之友,則為海甯祝洤、新建夏之瀚,每聚首,輒相與講習正學。 ◎師儒為學之師友 國朝師儒之為學也,皆得力于師友,淵源有自,故能卓然有所成就。仁和譚仲修大令獻嘗論列之,其言絕學、名家、大儒、通儒、經師、校讎名家、輿地名家、小學名家之關於師友者,節錄如下。 絕學 汪容甫有同學劉端臨、李孝臣、賈稻孫、江鄭堂。章實齋有同學邵二雲。龔定庵有同學魏默深。黃春谷有同學焦裡堂。春谷之弟子為王句生、梅蘊生。 名家 惠定宇有弟子江艮庭、余古農。 大儒 顏習齋有弟子李剛主、王昆繩、劉繼莊。剛主別師為毛河右。昆繩有同學馬宛斯。 通儒 黃梨洲之私淑為全謝山。顧亭林之同學為張稷若。 經師 江慎修一傳為戴東原,再傳為段懋堂、金檠之,三傳為陳碩父,四傳為戴子高。碩父有同學胡竹村、胡墨莊。姚惜抱有弟子管異之、陳碩士、梅伯言,其師資為劉海峰、姚薑隖。張皋文有同學洪稚存、孫淵如。 校讎名家 盧召弓有同學孫伯淵、畢秋帆。 輿地名家 顧景范有同學顧亭林。 小學名家 段懋堂有諍友徐謝山,言《說文》之學。江慎修一傳為戴東原,再傳為段懋堂,言聲韻之學。 ◎丁氏兄弟自相師友 錢塘丁松生大令丙以學行著于時,蓋得力于其兄竹舟主政申也,教以事而喻諸德。主政以兄而兼師資友誼,實為晚近所僅見。主政有子,長為修甫舍人立誠,次為道甫太守立本,大令長子為和甫舍人立中,以同堂昆仲而亦互相切磋,自相師友,遂皆為世聞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