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考試類7


  ◎欽命會試及順天鄉試題

  國初,凡鄉、會試三場,俱由主考出題。自順治戊戌後,會試及順天鄉試頭場《四書》三題,由皇上欽命密封,送內簾官刊印頒發。

  ◎鄉會試不重策

  鄉、會試雖有三場,實重首場,首場又重首篇,餘亦具文而已。然其弊亦自有由,第三場之策,每道不過三數百言,甚或即就題紙起稿。例如題為問「班氏《漢書》果何所本?《藝文志》與劉氏《七略》有何異同?《古今人表》何以不列今人可得而言之否?」則對者即曰:「班氏《漢書》實有所本,《藝文》與劉氏《七略》實有異同,《古今人表》不列今人,皆可得而言也。」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宋《四朝聞見錄》謂高文炳好以藏頭策試士,士不能應,但以也字對者字。此風尤盛行於順天鄉闈。三場之策,但以也字易歟字,餘虛字大抵仿此,謂之勾策題,亦曰「對空策」。故第三場極易畢事也。

  光緒癸酉以後,始漸尚實策,蓋自石印書大行,諸士子率以對實策相矜。凡場中可用之書,無不攜入,甚或一人不能勝,則糾合數人為之。各認一道,互相易換,惟策首數句及篇中諸虛字,略為改易而已。試官閱至第三場,已昏昏欲睡,況又遇此千手雷同之作,欲其過目,烏可得哉?

  ◎鄉會試五門發策題

  道光癸卯,兩廣總督祁恭恪公王貢請於鄉,會試策問五道,定為五門發題,曰博通史鑒,曰精熟韜鈐,曰制器通算,曰洞知陰陽占候,曰熟諳輿圖情形。禮部駁之。

  ◎順天鄉會試薦卷加批

  順天鄉試及會試同考薦卷,向不許夾有批語。道光壬午九月,有旨,令以後考官薦卷加批,從禦史王松年請也。

  ◎鄉會試有副榜

  鄉、會試之副榜,明代曰激賞。順治乙酉,定取中副榜之制。鄉、會試卷,有文理優長於額數者取作副榜,與正榜同發。凡中副榜者,免其廷試,即由禮部諮送吏部授職。

  戊子,世祖諭知廩生中副榜者,貢至吏部謁選,其最者以推官用,次知縣,次州佐。增、廣、附生中副榜者,入成均讀書,滿一年,送吏部曆事考用,與廩生同,後不為例。計順治甲午、丁酉、庚子三科,皆舉行,至康熙癸卯、丙午、己酉,遂不許立副榜名色。至壬子,大司成某複請舉行,如甲午例,上允行。其後僅鄉試有副榜,會試無之,惟于所中進士外,挑取謄錄而已。

  ◎青年鄉會試科目

  青年得科目者,順治丁亥,王文靖熙年二十;乙未,伊文端桑阿年十六;戊戌,陳文貞廷敬年二十。康熙癸醜,徐文定元夢年十八,納蘭侍衛成德年十九;己未,李丹壑孚青年十六;辛未,黃昆圃叔琳年二十;庚辰,史文靖貽直年十九;壬辰,舒大成年十八;辛醜,勵宗萬年十七。雍正庚戌,嵇文恭璜年二十。

  乾隆丁巳,德定圃保年十九;乙丑,夢侍郎麟年十八;戊辰,朱文正珪年十八;壬申,熊恩紱年二十;甲戌,戈太僕源年十九;丁醜,彭紹升年十八;辛巳,秦司寇承恩年二十;丙戌,祥布政鼐年二十;甲辰,蔣制府攸銛年十九,文侍郎甯年十八;丁未,何太守元烺年十九,其弟寧夏府知府道生年十八,同中式。嘉慶己未,張侍郎麟年十八。道光以後亦有之。

  ◎宗室鄉會試科目

  康熙初,置宗室科目,不久停止。乾隆乙丑,複設,中達麟圖;戊辰,中良誠;辛未,中玉鼎柱。後達以侍班失儀罷,遂停文科目。嘉慶己未,仁宗親政,從肅親王請,複設鄉、會試。

  壬戌,中果齊斯歡、慧端、德朋阿三人。果為鄭恭王胞侄,慧為簡良王曾孫,德為良祭酒子,皆入詞林,一時稱盛。後累科皆中二三人。果洊至戶部侍郎,德至左庶子,惟慧以散館降職,任宗人府理事官。

  ◎鄉會試改策論表判

  康熙癸卯八月,禮部遵旨議覆鄉、會考試停止八股文,改用策、論、表、判。頭場策五篇,二場論二篇,表一篇,判五道,以甲辰科為始,從之。自是以至丁未會試皆然,尋複之。

  ◎乾隆後滿洲鄉會試科目

  乾隆以來,滿洲科目最盛者,首屬索綽絡文恭公觀保,與其弟文莊公德保,同登進士,子孫亦科名不絕。其次則屬他塔拉剌史善達,與其叔觀察嵩齡,同登辛巳進士,其侄中丞文幹,複中甲辰進士。文短小精悍,胸多智略,登第時,年甫十八,以資至少宗伯,未為膴仕也。善時藝,下筆如飛,皆宗陳金正軌,不趨時尚。

  任金吾時,盜賊斂跡。督學浙江,試文萬卷,親自披擷,不假人手,蔣香杜舍人在其幕中,偶有所諈諉,大怒,立逐出之。朝持議皆剛正,成哲王笑曰:「若遠皋者,可為忠矣。」後出撫河南,以嚴刻故,屬吏摭拾其事,劾罷。嘉慶朝,授西藏辦事大臣,未逾年受瘴癘卒。

  ◎鄉會試之龍虎榜

  道光某科,粵之舉人,第四十八名盧慶龍,第七十名為黃虎拜,人稱龍虎榜。而康熙癸巳秋八月,萬壽恩科會試,時亦稱龍虎榜,以第一名孫見龍,第二名黃文虎也。

  ◎世宗複浙人鄉會試

  雍正丙午,世宗以浙人查嗣庭、汪景祺詩文悖逆,風氣惡薄,於是詔罷浙江春秋貢士。戊申,設觀風整俗使以訓之,時奉命持節至者,為大宗丞奉天王國棟。未幾,王與總督彭城李衛學使、交河王蘭生先後上言浙人感天子教育之恩,洗心滌慮,痛自湔除,而複科一事,尚未得間以請。

  會武威孫詔守寧波,嘗言諸生以立品奉公為尚,有倚托青衿,不急國課作四民倡者,其罪尤甚。因下令于試士時,先使有司核報,苟有此輩,即令停試。

  已而學使行部至甬,聞孫所行,善之,檄行通省,是歲浙人之課為天下最。世宗已嘉浙人自新之速,聞是事大喜,即降旨准複開科。

  ◎世宗加恩鄉會試士子

  雍正庚戌科會試,特命廣額四百名。又會試之前奉諭,凡雍正己酉大臣子弟鄉試失舉者,采中十二名。又雍正壬子科各省鄉試,奉旨,每額十名,加中一名,有零者亦加一名。

  ◎鄉會試中式不分經

  乾隆丁未,停鄉、會試分經中式之例。每科以一經命題,將《五經》輪流分試,俟輪試畢後,即以《五經》出題,並定添注塗改不得過百字等例。

  ◎錢籜石鄉會試題同

  秀水錢籜石侍郎載于雍正壬子浙江鄉試中副車,乾隆壬辰會試在八月,舉進士。而是科會試之題與壬子浙闈之題同,且同在八月,更奇。會試之舉於秋,實僅見也。

  ◎朱鴻灝鄉會試題同名次同

  咸豐己未,福建鄉試題為「大學之道」四字,明年庚申會試題適與之同。閩人朱鴻灝未、申聯捷,均中第六名,蓋題同而名次亦同也。

  ◎鄉會試卷重公羊

  制藝中之講《公羊》者,自光緒戊子江南鄉試始。主考為李芍農侍郎文田、王可莊太守仁堪,皆崇尚經學者,故所取士,如費念慈、李傳元、江標,皆表表者也。次年己醜會試,總裁為潘文勤公祖蔭,正場首藝,凡發揮《公羊》「王魯」之義者,無不獲售,江南連捷者至十餘人。

  癸巳,費充浙江副考,所取之士,如錢保壽、鄒壽祺,皆治《公羊》學者。榜後,謠諑大興,議者至疑為關節。實則其時數科內博取科名者,有兩大秘訣,純正者摹仿管韞山文稿,新奇者治《公羊》家言,尤以何氏《公羊釋例》一書為最善本,蓋體例詳明,而文采亦不枯寂也。

  ◎鄉會試之號軍

  會試及順天鄉試之頭場,於未點名前,先點號軍,輒見垢穢之流,千百蜂擁而入。即有數十差役,持鞭棒雜打之,有不畏打者輒沖而入,如畏打稍逡巡,俄而額滿,被驅矣。人多不解其故。

  蓋充號軍者,須由所司先給腰牌。買此牌,已須銀一二兩,而貨牌者,又必溢額多售,故必嚴杖之,使不能徑入,一俟點訖,即便喝止。其幸得入場者,所得賞錢,不足抵牌費,勢不得不取償於竊盜,故北闈號軍之竊盜,遠過於各省。

  南闈號軍竊物甚少,間有之,亦惟食物小器而已。北闈則衣服貴重物,無不偷竊。且互相容隱,互相傳遞,甚有前號竊物遞交後號者,故查獲甚難。又凡士子出場時,寄頓之物,往往為所幹沒,若煙槍違禁之物,則直取之,且敢用辭以相恫嚇。然士子待號軍之惡,亦十倍于南闈,甚至有痛毆之而折其臂者。

  ◎遊學生之進士舉人

  自光緒乙巳七月詔停科舉以後,進士舉人之名稱悉已消滅。而是年六月,考試東西洋畢業遊學生,賞金邦平等進士舉人出身有差,(自是每歲試遊學生以為常)則猶沿科舉之舊也。

  至宣統己酉,乃始有明文之規定,蓋考試東西洋畢業遊學生章程出,中有分等給獎一條。列最優等者獎給進士,列優等中等者獎給舉人,各冠以某學科字樣,習文科者稱文科進士、文科舉人,他科仿此。

  ◎補給遊學生進士舉人

  宣統己酉十二月,賞給遊學專門詹天佑、嚴複等進士舉人有差。以詹、嚴為遊學生之先進,故補給之。詹,粵人。嚴,閩人。

  ◎蒲留仙論鄉試情形

  淄川蒲松齡,字留仙,曾撰有論鄉試情形之文,文雲:「秀才入闈,有七似焉。初入時,白足提籃似丐。唱名時,官呵隸罵似囚。其歸號舍也,孔孔伸頭,房房露腳,似秋末之冷蜂。其出闈場也,神情惝恍,天地異色,似出籠之病鳥。

  迨望報也,草大皆驚,夢想亦幻,時作一得志想,則頃刻而樓閣俱成;作一失意想,則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際行坐難安,則似破縶之猱。忽然而飛騎傳入,報條無我,此時神情猝變,嗒然若死,則似食甘毒之蠅,弄之亦不覺也。初失志,

  心灰意敗,大罵司沖無目。筆墨無靈,勢必舉案頭物而盡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濁流。從此披髮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嘗謂之文進我者,定當操戈逐之。無何,日漸遠,氣漸平,技又漸癢,遂似破卵鳩,只得銜木營巢,從新另抱矣。」

  ◎各省鄉試之中額

  本朝之有鄉試,始于順治乙酉,所定中額,順天一百六十八名,內貝字型大小一百十五名,北皿字型大小四十八名,旦字型大小三名,夾字型大小二名;江南一百六十三名,內南皿字型大小三十八名;浙江一百零七名;江西一百十三名;湖廣一百零六名;福建一百零五名;河南九十四名;山東九十名;廣東八十六名;四川八十四名;山西七十九名;陝西七十九名;廣西六十名;雲南五十四名;貴州四十名。

  又以南國子監既裁,應將監生中額歸併國子監。嗣經各省以及各字型大小屢經增減不一,至乾隆甲子,通行裁減各省中額,議准酌定滿字型大小二十七名,合字型大小十二名,共加《五經》遺額二名。夾字型大小四名,旦字型大小四名,貝字型大小一百零二名,南皿三十六名,北皿三十六名,共加《五經》遺額四名。中皿無定額,每二十卷取中一名,山東六十九名,山西六十名,河南七十一名,江南一百十四名,浙江九十四名,江西九十四名,福建八十五名,湖北四十七名,湖南四十五名,外一名。南北輪中,陝西六十一名,四川六十名,廣東七十一名,廣西四十五名,雲南五十四名,貴州四十名。

  ◎額定諸生鄉試之名數

  凡應鄉試之諸生,須先經提學考試,精通三場,始可入闈。順治乙酉正月,定直省額中舉人一名,取應試諸生三十名。康熙庚午,覆准江南、浙江每舉人一名,送應試諸生六十名。辛未,加至百名。乾隆甲子,議定直隸、江南、浙江、江西、湖廣、福建為大省,八十名;山東、河南、山西、廣東、陝西、四川為中省,六十名;廣西、雲南、貴州為小省,五十名。丁卯,議定直隸改照山東例,取六十名。又敕加恩,每副榜一名,應試諸生,大省加取四十名,中省加取三十名,小省加取二十名。

  ◎楊某為歪頭舉人

  順治丁酉江南鄉試,吳中有楊姓者獲雋,因其頭歪,人呼之為歪頭舉人,並為七字吟以贈之,曰:「側,吹笛,聽隔壁,思量弗出,頸裡摸跳虱,圈棚船立弗查,我是梁山阮小七。」此詩第五六句,皆吳諺,非吳人不能解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