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
宮苑類2 |
|
◎孝欽後訓政時之殿 殿約長二百尺,寬一百五十尺,以烏木為之,一切鋪飾皆黃建絨。偏左置長案,鋪黃緞。孝欽後入殿升寶座,兩旁有孔雀毛所制之翣各一柄,皇帝之座在其左,大臣皆跪于案前,面孝欽。殿后有若暖閣者,約長二十尺,寬十八尺,圍以雕欄,約高二尺,可容一人出入,登陛六級,即至此處。後有小屏,寶座後有屏風,長二十尺,高十尺。 ◎崇政殿 太祖初定遼瀋,建立宮室,卑淺其制,有茅茨土階之意。所建陪京宮殿,大清門內即崇政殿,為視政朝賀之所。其後鳳凰閣分限內外,內為清甯宮,供奉神主,即為燕寢之地,其旁六宮分列,制度皆極儉樸。 ◎體仁閣弘義閣 體仁、弘義二閣在明時曰文昭、武成。 ◎文淵閣 文淵閣之名始於明,閣制仿浙江鄞縣範氏天一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義,以貯《四庫全書》,有禦制記勒石。 ◎清福閣 清福閣凡二間,為頤和園扼勝之處。閣四面有窗,孝欽後輒以大間為餐室,小間為更衣室,蓋孝欽每至一處,必有更衣室也。 ◎翔鳳閣 七閣藏書,在奉天者曰文溯,蓋太宗統師入關,嘗釋奠于盛京文廟,即築翔鳳閣以譯書史。 ◎樂善堂 樂善堂,高宗書齋名。高宗嘗自署十全老人,有小玉印刻此四字,內府圖書多押之。 ◎倚虹堂 京都西直門外高梁橋,有倚虹堂船隖,孝欽後幸頤和園輒於此登舟。 ◎浴德堂 浴德堂在武英殿西北,屋三間,堂以白色煉瓦造成,人聲回應,劃然有聲。蓋乾隆時征服回部,虜獲香妃,納入後宮,而居其父母于宮外,順治門內南鬧口,有所謂回子營者,即當日回王居邸也。香妃入宮,大為高宗愛幸,思念父母,欲歸不得,高宗乃於南海之濱,建望家樓,以慰其意。其後,西為井亭,高與堂齊,亭中一井,以磚石砌成方形之水管,沿堂之後簷而過。東為浴室,室之頂形圓如蓋,井旁之方水管直接於此。 其側一小門,鐵欞為窗,一磚台,有階級可登,或謂昔時此台置一鍋爐,以煮水者。觀其佈置,冷熱水俱可由管直注于浴盆,蓋此固為高宗當日賜香妃沐浴之所。其建築仿歐西義大利形式,說者以為當時高宗命意人設計而成也。 或又謂乾隆時,武英殿中皆貯書籍,凡欽命定刻之書,俱於殿之左右值房校刊裝潢,浴德堂為詞臣校書之所,舊稱之為修書處,此當在香妃逝世後之事矣。 浴德堂後,院落甚寬,樹木蔥郁,有河流自西北而東南,為內金水橋之經流,俗稱筩子河,左與社稷壇為鄰。 ◎十王亭 太宗撫定遼瀋,集思廣益,造亭于宮右,遇有軍國重事,集宗藩議於亭中而量加採擇,名十王亭,蓋宗藩有十人也。 ◎大內應候室 光緒中,大內有宮眷應候室,在牡丹山上,地如郊野,室中陳設皆竹器,窗格雕成蜨形壽字,內懸粉紅絲簾。室後為竹棚,繞以欄杆,憑欄置椅,上懸紅紗燈,薄暮即燃。 ◎大內密室 孝欽後臥室旁有一室,複自此而進一過道,兩壁繪畫極美,由壁基下抽出二木塞,此壁移開,即現一室,如地穴狀,無窗。先由上入,房之一端有一大石,上鋪黃褥,旁置香爐一,無他器具。其盡處又為一過道,仍如前之木壁,如此層層推去,為無數密室,蓋宮牆皆為過道,每一過道即有一密室。其中一室,孝欽收藏珍寶,光緒庚子,孝欽西狩,珍寶皆藏室內,其後歸視,均未移動,蓋此室就外視之,為一片黑石之牆,絕不見有密室也。 ◎如意館 如意館在啟祥宮南,館室數楹,凡繪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裱褙帖軸之匠,皆在焉。高宗萬幾之暇,嘗幸院中,看繪士作畫,其用筆草率者,輒手教之。有繪士張宗蒼,以山水擅長,仿北宋諸家,無不畢肖,上嘉其藝,特賜工部主事。他如陳孝泳、徐洋輩,皆以文學優長,得欽賜舉人,一體會試,或以外郡佐雜升用,亦各視其才也。 ◎綺花館 綺花館在頤和園,有機匠居之,織綢緞焉。每年分賞王公大臣之疋頭皆取材於是,僅黃藍紅三色,作壽字花紋。總其成者,為尚衣某。 ◎獅子園 獅子園為高宗降生之地,常于世宗忌辰臨駐。 ◎暢春園 葉洮,字金城,青浦人。胸有邱壑,大內暢春園一樹一石皆其佈置。 ◎圓明園 圓明園在掛甲屯北,距暢春園裡許,(園為世宗居藩邸時賜園,康熙己醜建。)高宗六巡江浙,羅列天下名勝點綴於園,其中四十景俱仿各處勝地為之,萬幾餘暇,題為《四十景圖詠》,命詞臣校錄刊之,頒賜王公大臣。園有門十八,南曰大宮門,曰左右門,曰東西夾門,曰東西如意門,曰福園門,曰西南門,曰水閘門,曰藻園門;東曰東樓門,曰鐵門,曰明春門,曰蕊珠宮門,曰隨牆門;正北曰北樓門。為閘三:西南為一空進水閘,東北為五空出水閘,為一空出水閘。(園水發源玉泉山,由西馬廟入進水閘,支流派衍至園內日天琳宇、柳浪聞鶯諸處之響水口,水勢遂分,西北高而東南低,五空出水閘在明春門北,一空出水閘在蕊珠宮北,水出苑牆,經長春園出七空閘,東入清河。大宮門前輦道東西皆有湖,是為前湖。) 大宮門五楹,門前左右朝門各五楹,其後為宗人府、內閣、吏部、禮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鑾儀衛、東四旗各衙門等直房。東夾道內為銀庫,又東北為南書房,東南為檔案房,西為戶部、刑部、工部、欽天監、內務府、光祿寺、通政司、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太僕寺、禦書處、上駟院、武備院、西四旗各衙門直房。西夾道之西南為造辦處,又南為藥房。大宮門內為出入賢良門,五楹,門左右為直房。前跨石橋,度橋,東西朝房各五楹,西南為茶膳房,再西為翻書房,東南為清茶房,為軍機處。(出入賢良門是為二宮門,凡武職侍衛引見禦此門校射,左右直房為各部院臣工入直之所,東西設兩罩門,各衙門奏事由東罩門遞進,茶膳房太監人等由西罩門出入。門前河形如月,中駕石橋三,其水自西來東注如意門閘口,會東園各河而出。)出入賢良門內為正大光明殿,七楹,東西配殿各五楹,後為壽山殿,東為洞明堂。(園景四十,正大光明殿其一也。) 正大光明殿東為勤政親賢殿,五楹,(四十景之一也。)殿東為飛雲軒、靜鑒閣,其北為懷清芬,又北為秀木佳蔭,轉後為生秋庭閣,東為芳碧叢,後為保合、太和殿,三楹,又後為富春樓,樓東為竹林清響。正大光明殿后曰前湖,湖北為圓明園殿,五楹,後為奉三無私殿,七楹,又後為九州清宴殿,(四十景之一也。)七楹,東為天地一家春,西為樂安和,又西為清暉閣,閣前為露香齋,左為茹古堂,為松雲樓,右為涵德書屋、富春樓,北為禦蘭芬樓。 樓後為紀恩堂鏤月開雲,(四十景之一也。)原名牡丹台,(乾隆甲子易名,丙戌年題額曰「紀恩堂」。)堂後有池,池西北方樓為天然圖畫樓,(四十景之一也。)北為朗吟閣,又北為竹邁樓,東為五福堂,五楹,後殿五楹為竹深荷淨,其東南為靜知春事佳,又東渡河為蘇堤春曉。由五福堂渡河而北,山阜旋繞,內為碧桐書院,(四十景之一也。)前宇正殿後照殿各五楹,其西岩石上為雲岑亭,書院西為慈雲普護,(四十景之一也。)前殿南臨後湖三楹為歡喜佛場,其北樓三楹,上奉觀音大士,下祀關羽,東偏為龍王殿,祀圓明園昭福龍王。慈雲普護之西,臨湖有樓,上下各三楹,為上下天光,(四十景之一也。)左右各有六方亭,後為平安院,西折而南度橋為杏花村館,(四十景之一也。)西北為春雨軒,軒西為杏花村,村南為磵壑餘清。 春雨軒後,東為鏡水齋,西北室為柳齋,又西為翠微堂。杏花春館之西度碧瀾橋為坦坦蕩蕩,(四十景之一也。)三楹,前為素心堂,後為光風霽月堂,東北為知魚亭,又東北為萃景齋,西北為雙佳齋。坦坦蕩蕩之南為茹古涵今,(四十景之一也。)五楹,南向,其後方殿為韶景軒,四面各五楹,軒東為茂育齋,西為竹香齋,又北為靜通齋。茹古涵今之南為長春仙館,(高宗舊時四十景之一也。)門三楹,正殿五楹,後為綠蔭軒,西廊後為麗景軒。長春仙館之西為含碧堂,五楹,後為林虛桂靜,左為古香齋,其東楹有閣,為柳齋,為墨池雲,後為隨安室。 由長春仙館西南門迤西為藻園,內為曠然堂,五楹,堂後為貯清書屋,堂東池上為夕佳書屋,稍北為鏡瀾榭,東南為凝眺樓,為懷新館,西北為湛碧軒,西南為湛清華、杏花春館,西北為萬方安和,(四十景之一也。)建于池中,形如卍字。 萬方安和後,度橋折而東,稍北,石洞之南為武林春色,(四十景之一也。)池北軒為壺中日月長,東為天然佳妙,其南為洞天日月多佳景。(舊總名桃花塢,雍正丙午高宗讀書於此,額曰「樂善堂」。)武林春色之西為全璧堂,東南亭為小隱棲遲。堂後由山口入,東為清秀亭,西為清會亭,北為桃花塢,西為清水濯纓室,又西稍北為桃源深處,塢東為館春軒,東北為品詩堂。萬方安和西南為山高水長樓,(四十景之一也。)西向九楹,後擁連岡,前帶河流,地勢平衍,凡數頃。(其地為外藩朝正錫宴及平時侍衛校射之所,每歲燈節則陳火戲於此處。)山高水長樓之北,度橋,由山口入,梵剎一區,為月地雲居殿,(四十景之一也。)五楹,前殿方式,四面各五楹,後樓上下各七楹,東為法源樓,又東為靜室。西度橋,折而北,為劉猛將軍廟。 月地雲居之後循山徑入,為鴻慈永佑,(四十景之一也。)安佑宮前琉璃坊座南面額也,左右石華表各一,坊南及東西複有三坊,環列其南,為月河橋。又東南為政孚殿,三楹,西向宮門五楹,南向為安佑門,前白玉石橋三座,左右井亭各一,朝房各五楹,內重簷正殿九楹,為安佑宮,內中龕奉聖祖禦容,左龕奉世宗禦容,右龕奉高宗禦容,左右配殿各五楹,碑亭各一,燎亭各一。 鴻慈永佑後垣西北為紫碧山房,前宇為橫雲堂山房,東宕洞中為石帆室,東南為豐樂軒,北為霽華樓,迤東為景暉樓。橫雲堂西池上為澄素樓,西北為引溪亭。東垣外徑,連岡三重,度橋而東則匯芳書院也,(四十景之一也。)內宇為抒藻軒,後為涵遠齋,齋前西垣內為翠照樓,東垣內為倬雲樓,又東為眉月軒,樓南稍東為隨安室,又東敞宇三楹為問津,踰橋有石坊,為斷橋殘雪。匯芳書院之南為日天琳宇,西前樓下之正字也,其制有中前樓、中後樓上下各七楹,有西前樓、西後樓上下各七楹,前後樓間穿堂各三楹,中前樓南有天橋與樓相屬,天橋東南重簷八方者為燈亭,西前樓南為東轉角樓,又西稍南為西轉角樓,中前樓之東垣內八方亭為楞嚴壇。 又東別院為瑞應宮,前為仁應殿,中為和感殿,後為宴安殿。日天琳宇迤東稍南,稻田彌望,河水周環,中有田字式殿,凡四門,其東北面皆有樓,北樓玉宇為澹泊寧靜,(四十景之一也)東為曙光樓,殿之東門外為翠扶樓,西門外別垣內宇為多稼軒,七楹。其東臨稻畦者,前為觀稼軒,後為怡情悅目,為稻香亭,又東稍北為溪山不盡,為蘭溪隱玉,多稼軒西池南為水精域,西偏為靜香屋,為招鶴磴,池後東北為寸碧,西北為引勝,正北為互妙樓。澹泊寧靜度河橋而西為映水蘭香,(四十景之一也。)東南為釣魚磯,北為印月池,又北為知耕織,為濯龍沼,西南為貴織山堂、祀蠶神。映水蘭香東北為水木明瑟,(四十景之一也。)其北稍西為文源閣,上下各六楹,(乾隆甲午年所建,與文淵閣、文津閣皆貯四庫全書,並有記。)閣西為柳浪聞鶯。西北環池帶河為濂溪樂處,(四十景之一也。)後為雲香清勝,東為芰荷深處。折而東北為香雪廊,廊東為雲霞舒卷樓,為臨泉亭,其南為匯萬總春之廟,正殿為蕃育群芳,東北為香遠益清樓,西為樂天和,為味真書屋,又西為池水共心月同明。 廟東沿山徑出為普濟橋,濂溪樂處迤北對河外稻塍者為多稼如雲,(四十景之一也。)前為芰荷香,東南為湛綠色,東北為魚躍鳶飛,(四十景之一也。)四面為門,各五楹,東為暢觀軒,西南為鋪翠環流,樓南為傳妙室。又南出山口為多子亭,其東禾疇彌望。河南北岸仿農居村市者曰北遠山村,(四十景之一也。)北岸石垣西為蘭野,後為繪雨精舍,其西南為水村圖。又西有樓,前後相屬,前為皆春閣,後為稻涼樓,又西為涉趣樓,右為湛虛書屋。東北度橋,折而西為湛虛翠軒,又西為耕雲堂,為若帆閣,西南臨河為西峰秀色。(四十景之一也。)河西為小匡廬,東為含韻齋,又東為一堂和氣,又東南為自得軒。後垣東為嵐鏡舫,西為花港觀魚。迤東東西船塢各二,北為四宜書屋,(四十景之一也。)安瀾園(乾隆壬午賜海甯陳氏園名,因仿此,有宸翰記。)之正宇也。 東南為葄經館,又南為采芳洲,後為飛睇亭,東北為綠帷舫,西南為無邊風月之閣,又西南為涵秋堂,北為煙月清真樓,樓西南為遠秀山房,樓北度曲橋為染霞樓。四宜書屋之東臨池樓宇為方壺勝境,(四十景之一也。)南建二坊,其北為噦鸞殿,為瓊華樓,殿東為蕊珠宮,宮南船塢,西北為三潭印月。度橋為天宇空明,後為澄景堂,東為清曠樓,西為華照樓。澡身浴德(四十景之一也。)在福海西南隅,即澄虛榭正宇,南為含清輝,北為涵妙識。折而西向為靜香館,又西為解慍書屋,西南為曠然閣。北度河橋為望瀛洲,其北為深柳讀書堂,為溪月松風。 平湖秋月(四十景之一也。)在福海西北隅,正宇西為流水音,東北出山口臨河為花嶼蘭皋,折而東南度橋為兩峰插雲,又東南為山水樂,其北為君子軒,為藏密樓,為蓬島瑤台。(四十景之一也。)在福海中央殿前,東為暢襟樓,西為神洲二島,東偏為隨安室,西偏為日月平安報好音。東南渡橋為東島,有亭為瀛海仙山,西北度橋為北島、接秀山房。(四十景之一也。)在福海東隅正宇後為琴趣軒,其北方樓為尋雲,東南為澄練樓,樓後為怡然書屋,稍東佛堂為安隱幢,南為攬翠亭。別有洞天(四十景之一也。)在接秀山房之南,依山臨河,西曰納翠,西南曰水木清華之閣,稍北為時賞齋,西為夾鏡鳴琴,(四十景之一也。)南為聚遠樓,東為廣育宮,前建坊座,後為凝祥殿。宮東為南屏晚鐘,又東度橋為西山入畫,為山容水態,西為湖山在望,為佳山水,為洞裡長春。 涵虛朗鑒(四十景之一也。)在福海東,即雷峰夕照正宇,其北稍西為惠如春,又東北為尋雲榭,又北為貽蘭亭,為會心不遠,其南為臨眾芳,為雲錦墅,為菊秀松蕤,為萬景大全。廓然大公(四十景之一也。)在平湖秋月之西,前為雙鶴齋,西為環秀山房,西北為規月橋,為臨湖樓,東北為綺吟堂,又北為釆芝徑。經岩洞而西為峭菁居,西為披雲徑,為啟秀亭,為韻石淙,為芰荷深處,北垣門外為天真可佳樓,西垣外為影山樓。坐石臨流(四十景之一也。)在水木明瑟東南、澹泊寧靜之東,曲院風荷(四十景之一也。)又在坐石臨流東南、碧桐書院正東,其西佛樓為落伽勝境,其南跨地東西橋九空,坊楔二,西為金鼇,東為玉蝀。 金鼇西南河外室為四圍佳麗,玉蝀東亭為飲練長虹。又東南度橋,折而北,設城關,為寧和鎮,其東南為東樓門,其北為同樂園,前後樓各五楹,前為清音閣,東為永日堂,中有南北長街,街西為抱璞草堂,街北度雙橋、為舍衛城、前樹坊楔三。城南面為多寶閣,內為山門,正殿為壽國壽民,後為仁慈殿,又後為普福官,城北為最勝閣。洞天深處(高宗禦書四十景之一也。)在如意館西稍南前宇,乃諸皇子所居,為四所,東西二街,南北一街,前為福園門,四所之西為諸皇子肄業之所,前為前垂天貺,中為中天景物,東宇為斯文在茲,(神龕懸至聖先師像。)後為後天不老。(四額世宗禦書圓明園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