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名勝類2


  ◎白河風景

  自通州至天津,水程三日可達,河身甚廣,寬處約五十余丈,古所稱白河者是也。河兩岸植楊柳,蜿蜒逶迤,經數百里不絕。當三四月時,舟行其中,篷窗閑眺,千絲萬鏤,籠霧含煙,水天皆成碧色,間有竹籬茅舍,隱現于桃柳之間,為狀至麗。

  ◎秦淮河

  江寧之秦淮河,自文德橋至利涉橋,夾岸河房,向為應試士子僦居地。折而東,至釣魚巷,則鶯花舊隊也,桃葉渡在武定橋畔。

  ◎雨花臺

  江寧雨花臺地不甚高,而形勢雄壯,登高一望,全城在握。山產石子,紋理圓潤,置於瓦盆石洗中,植水仙花一二株,疏影橫斜,饒有天然風韻,吳門顧希林嘗得一石,上作蝴蝶雙飛形。山之麓,茅屋三楹,茶鐺竹具,可供遊客休憩。

  ◎莫愁湖

  莫愁湖在江甯水西門外,每至夏令,萬荷競放,掉舟其間,如入香雪海。湖有曾公閣,隔湖清涼山色蔥菁可人,人多假此宴客。

  ◎京口三山

  京口三山,曰金,曰焦,曰北固,(一曰北顧。)俱負盛名。北固山有寺,曰甘露,在北門外五裡許。入寺,有「天下第一江山」六大字嵌於壁,為宋吳琚所書。寺右有樓,曰多景,對江而立,即梳粧檯故址也。樓凡三層,樓右十步小亭,曰一覽,五步大亭,曰江山多處,亭西為石帆樓,再左為彭楊魁三祠,而關帝廟介於其間,最左為高宗和東坡詩碑亭,甘露之勝盡此矣。

  寺對面如青螺小髻者,即北固山,負地理歷史之重名,其風景卻蠢蠢無足觀,上有炮臺。金山在西城外五裡許,額題為「江天禪寺」,曰金山寺者,俗稱也。入門,隨山而高,拾級而登,為大雄寶殿,阿羅漢甚莊嚴。殿后上十餘級,為藏經樓,樓後為高宗禦制詩碑亭,凡三,亭右稍上為塔,塔七級,登臨眺矚,全城宛在目前。塔北有亭,聖祖題「江天一覽」四字,即妙高臺遺址也。

  塔下有法海洞,黝黑不辨手指,有僧居之,洞外有碑曰浮玉山,蓋金山舊名為浮玉也。焦山在東門外九裡許,孤峙江中,須棹舟登之。山麓有海若庵,庵右為高宗禦制詩碑亭,再右為文昌閣、文殊庵、東升樓,樓憑江,極明暢,彭剛直公玉麟謂足為焦山諸勝之首雲。山上舊有普濟禪院,聖祖禦題為「定慧寺」。寺左為行宮,右為松寥閣,題曰「松寥竹塢」四字,為高宗禦書。再右為瘞鶴銘亭,字漫漶已甚,有一二字為人鑿壞,以墮水而見重,將以出水而損其天真矣。右有大牆,題「海不揚波」四大字,所對處即不波亭。

  右為海西庵,即焦光祠,壁嵌漢三詔之碑石。後為仰止軒,祀楊椒山像,有三詔洞,即焦光隱處也,洞狹小,不能容膝。觀音崖有觀音閣,閣左為夕陽樓,上為西笑閣,折上數十級為回光精舍。再上為炮臺,再上為吸江樓,上供四面佛,憑檻四眺,群山繞膝下,象山則隔江仰首,若承顏色,實名勝也。

  ◎第一泉

  金山寺有第一泉,泉欄作方形,「天下第一泉」之題沒于水中,不能見,別有題碑曰「中冷泉」者,其別號也。以椀貯泉水,雖高出椀口二三分而不溢,其厚冽與杭州之虎跑泉相類,味極甘美。

  ◎劍池

  蘇州虎邱之劍池,相傳為吳王試劍處,有顏真卿書「劍池」二字。

  ◎蕪湖風景

  蕪湖攬長江之勝,風景極佳。城南有赭山,山傍桃塘,堤柳春舒,池荷夏放,風景至佳。赭山之巔有高樓,舊為庠序,後則宿兵矣。對江為梟磯祠,靈旗映漾,宮殿蒼茫。山右為弋磯山,有病院,與聖公會為比鄰。

  ◎汴中名勝

  九龍台在洛城東北瀍河之左,台高三十六階步,約十丈立方,四周皆平地,台有廟宇十餘間,供龍神像。台右有明季重修石碑,勒「明欽差督造府第內官監簽書右監丞孔寵重修」。又一碑,其略曰:「古有九龍台,基跨邙嶺,地屆瀍濱。」台基所築,未詳何時。

  存古閣在洛陽東關外,離城二裡,藏古碑八十餘種,方圓長扁不一。魏碑最多,秦漢磚亦有數十件,並有岳武穆行書碑數塊,筆有龍馬精神。

  龍門在洛河之南,距城二十五裡,兩山相對,形如壁立,中有一水,曰伊河。碑像不計其數,五尊一洞,名曰一鋪,像大至數丈,小至數寸,即以山石原質鑿成,皆北魏時許願之所築也。天子最高,諸侯次之,大夫又次之,下至庶民祇能寸許也。

  香山寺在龍門對面伊闕山上,道途平坦,柏木成林。(此柏有葉無枝,葉生於杆,高而且直,名曰箭杆柏。)外有瑤島、蓬壺諸坊,山秀水碧,廟宇層層如階級,清潔不凡,禦碑禦匾及沿山佛像亦多。

  ◎三百三十有三亭

  大興朱竹君名筠,嘗督學福建,于使院西偏為小山,號笥仙山。諸生聞之,爭來人致一石,刻名其上,凡九府二州五十八縣鹹具,刻名者三百餘人,因名其山之亭曰「三百三十有三亭」。

  ◎九峰山之勝

  浙江仙居縣之九峰山,距城十餘裡,遙望之適有九峰,遂以得名,層巒疊嶂,上出重霄,中有一峰最高,所謂主峰者是也。山下有亭,遊人至,皆稍憩息,乃登山。山路蜿蜒曲折,頗不易行,路旁石壁直立,行一裡許,則壁上有洞,洞有木椅一具,相傳為葛洪修道處。又行裡許,始至山門,門左側之壁上有泉眼無數,水點下滴,累累如貫珠,又如水晶簾,下承以池,水皆落池中,山僧即以之烹茶。

  入門十數武,有一大石室,如廳事然,後壁設佛龕,龕左有石洞一,深不可測,陰冷之氣侵入肌骨,雖多秉燭亦不能入也。石室東西壁更有五六石洞,皆大如屋宇,或為僧舍,或為客舍,或為庖廚。而客舍之上,又建一小樓,緣梯而升,登樓眺遠,眼界為之一空。昔人有雲:「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斯山之勝,概可知矣。山門外左右有小徑,循徑行不遠,又各有石室二間,皆山僧因洞為之,以備人之遊覽者。山僧僅四人。每歲遊人以八月間為最夥,蓋土著於是月多往遊也。

  ◎琵琶亭

  琵琶亭在九江城外之江岸,乾隆癸亥,瀋陽唐觀察英重修。增建高樓,題額曰「江天遺韻」,壁刊南熏殿本白太傅遺像,嘉慶中歙人方體所摹也。登樓四望,前臨大江,後對廬山,左則古木千重,右則人煙萬井。樓下回廊旋繞,境極幽曠,遊人題詠甚多。

  ◎黃鶴樓

  黃鶴樓為武昌名勝,高幾百尺,俯瞰大江,氣象雄壯。光緒癸未,鄰屋失慎,遂被焚,洎張之洞督鄂重建,改為西式,左右置炮臺,命名曰警鐘樓,然舊時形勝已蕩焉無存矣。

  當樓毀時,有姜氏老人,年已八十有九,在樓煎茗二十餘年,自第二層樓躍下,得不死,樓中諸物,概能記憶。宣統庚戌,南洋勸業會開幕,有制舊時黃鶴樓雛形者,得老人指示,閱四月而告成,毫髮無異。

  ◎奧略樓

  光緒末,武昌軍學兩界以南皮張文襄公之洞久督兩湖,為之在黃鶴樓故址建風度樓,供文襄小像其中。及文襄入軍機,致電鄂中,謂:「此樓形勢,關係全鄂,不當為一人所私。」乃改為奧略樓,取《晉書·劉弘傳》中「恢弘奧略,鎮綏南海」語意也。

  ◎巴塘八景

  巴山積雪 巴塘四周高山,勢若仰孟,山奇峭不毛,終年積雪,映日燦燦,光眩人目。山距巴塘二裡,夏時巴塘甚熱,人盡衣葛,而四山之積雪仍依然也。

  暖石回陽 巴塘大營官寨側有石一方,厚薄均丈余,立於熟土中,土人呼為火龍石。謂於乾隆某年自天墜下,而巴塘溫度於是陡加數倍,且謂巴塘終年無雪,亦此石所致。由巴塘糧台出示保護,漢人援其說,因以暖石回陽名之。

  二水交馳 小巴、巴楚,巴塘之二小河也。小巴發源於大朔山下,巴楚發源於啞吧廟側,一流巴塘之東,一流巴塘之西,而混合於清真寺下,不一裡而又各分東西,流入金沙江內,土人異之,因呼為二水交馳。

  溫泉沐浴 距巴塘二裡許有溫泉,夏日可浴,水含硫質,能去疾。光緒某年,巴塘糧員張仲牧捐資建屋,以便人民就浴,並定為單日浴男,雙日浴女,俾免競爭而識區別。

  板橋垂釣 巴塘丁零寺外即金沙江正流,藏民以往來不便之故,因建木橋,長八九丈餘,兩面置欄杆。漢族居巴者,因羨河中魚美,每於午後垂釣橋上,遂美其名曰板橋垂釣。

  柳林較射 巴塘清真寺下有柳數百株,藏民于秋收後往往移居林內,終日較射賭酒以為樂。數十人支布為鵠,于五十步外,以木箭射之,連中三次者,群具酒飲之。

  桃園賞花 距巴塘五裡許有桃園一,居金沙江岸,對岸為龍王廟。漢族居巴者,每于桃花盛時遨遊其間,水聲潺潺,風聲習習,洵足開拓胸襟而忘戍邊之苦也。

  古桑抱石 巴塘大營官寨有古桑一株,大幾盈抱,樹中藏一巨石,土人呼為桑抱石,其地因以得名。某有詩雲:「礦植原來性不同,古桑抱石信天工。天涯地角無論匹,要算巴山第一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