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能改齋漫錄 | 上頁 下頁
牛僧孺聰明台


  《國史·劉沆列傳》,曾南豐撰。雲:「沆,吉州永新人。曾祖景洪,事楊行密為江西牙將。有彭玡者,據州稱太守,脅景洪附湖南,偽許之。複以州歸行密,遂不仕。嘗謂人曰:『我不從彭玡,當活萬餘人。後必有隆者。』因名所居山曰後隆山。山有唐牛僧孺讀書堂故基,即其上築台曰聰明台。沆母夢牛相公來而生沆。」以上皆《列傳》所載。

  予按,《江南野史·彭昌傳》雲:「初唐相牛僧孺,其祖遠仕交廣。罷秩,還至郴衡間,為山賊所剽掠。唯僧孺母子獲存,遂亡入江南,止於廬陵禾川。迨長,為母所訓,遂習先業。縣之北有山名絮芋源,下有古台,故老傳為聰明台。其下有湧水,曰聰明泉。古今學者,多此成業。僧孺乃舍其上而肄業,迨十數年,博有文學。會母死,遂葬於縣之西南才德鄉太學裡。既隨計長安,以文投韓退之、皇甫湜為知遇,由是擢上第。不十數年,累秩輔相。時彭昌四世祖,居於僧孺母墓之側。應諸科舉,至京師,僧孺聞而引與見。問其墳陵,彭氏幼而不知,默不能對。及歸,為修其塋。會僧孺罷相,出鎮襄陽,未幾暴薨,故其墳未曾封。至今本縣圖經,但載聰明泉側,有牛相讀書堂,余址尚存。」《野史》本吉州人龍袞所撰,或得其真。今沆傳以祖景洪即其上築台,曰聰明台,誤也。野史以為故老相傳為聰明台耳。此國史之失也。

  予又按,唐杜牧所撰僧孺墓誌敘曰:「公孤始七歲。長安南下杜樊鄉東,祖文安侯有隋氏賜田數頃,書千卷,尚存。公年十五,依以為學,不出一室。數年業就,名聲入都中。故丞相韋執誼,命柳宗元、劉禹錫訪公于樊鄉。公乘驢至門,遂登進士第。」今《野史》以僧孺肄業于聰明台十數年,會母死葬於彼,因隨計長安,擢上第,誤也。墓誌以為七歲而孤,至年十五,依樊鄉以為學。及其上第,亦自樊鄉出焉。此《野史》之失也。

  予又按墓誌曰:「除河南尉,拜監察禦史,丁母夫人憂。制終,複拜監察禦史。」今《野史》乃以僧孺母死在未第之前,此又《野史》之失也。

  予又按墓誌曰:「僧孺以大中二年,薨于東都城南別墅。」今《野史》乃以僧孺罷相,出鎮襄陽,未幾暴薨,此又野史之失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