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南村輟耕錄 | 上頁 下頁 |
六九 |
|
△大明四年庚子君年五歲,常持荻畫灰學書。 △泰始元年乙巳(宋明帝)君年十歲。得葛洪《神仙傳》,即有志養生,語人:「仰青天。睹白日,不覺為遠。」及長,博讀書,邃解文武諸伎。自後天文地理人事,雖至淵妙,鹹臻底極。當時已罕傳,歷年愈遠,行世寢稀。《梁傳》所載十二種,今傳惟三種,傳不能紀十種,《唐志》所載九種。今傳惟四種,傳有志無八種,傳無志有五種。《本草》後入增衍。考正益詳,間與集注差異。 △元徽二年甲寅(宋蒼梧王)君年十九。蕭將軍錄尚書,引為諸王侍讀。故事,止典文學,無他務。除奉朝請,故事,止奉朝會請召,本不為官,雖在宦途,亦居靜地。及求縣,乃不遂,緣執可見。 △永明十年壬申(齊世祖)君年三十七。家貧,求宰縣,不遂,脫朝服掛神武門去。止句曲山。體即輕捷,性嗜山水,所曆必吟詠盤旋不已。語人:「吾見朱門廣廈,雖適其華樂,而無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澤,知難立止,自常欲就之。」永明中,求祿得,輟差舛,不爾。豈得為今日之事,亦緣執使然。此語甚真。是事先有根,次有緣,次有勢,相符乃入。所謂「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惟難契,故曠世難就。 △隆昌元年癸酉(齊郁林王)君年三十八。沈約為東陽,屢要不至。自棲句曲不出。所謂遍歷名山,求訪仙藥,或未然。一至句章,禮育王塔。一至丹陽,應太子召。他適皆無考。又言,往東陽從孫游岳,授符圖經法,亦無考。惟楊羲靈寶五符,傳句容葛粲,粲以傳陸修靜,陸以傳孫。許敘二景歌,東陽章靈民出都遇得,以與孫。度所得止在秣陵句曲之間,非遠適而後傳。 △永元元年己卯(齊東昏侯)君年四十四。在句曲,築樓高三層,身處其上,弟子居其中,賓客至其下。與物遂絕,不娶,無子,他眷亦不通。先斷此根,可議他事。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聆響為樂。閑獨游泉石。此門忌濁,便清神仙。上景多雲霞,下景多山水。物多金玉,色多紫碧。他皆類是。所謂熟之養之覆之。若欲成辨,必加將護,大要離塵換境為上。 △中興元年辛巳(齊和帝)君年四十六。蕭都督至新林,遣弟子戴猛之迎謁。初,齊未作水醜木之歌。至是,援讖文成梁字,令弟子進之,遂以梁建國。後覆沒,亦預言朱點,巳巳詩歎朝陽重離七元。卒驗。雖隱茅山,不卻人主詢謀。中大通初,獻善勝成勝二刀,度武帝狃陳慶之覆魏洛陽,好大之心寢侈。參會侯景,大觸駭機,豈盡忘救世者,但觀時耳。蚤慕張良甚深。黃石編書,蓋傳真秘諜。兵法、其間餘事,推己及物,亦致平緒術。此門隱除魔,顯定亂。學道者問及,君著水鏡握鏡當是早為,豈掛晚念。 △天監元年壬午(梁高祖)君年四十七。梁武帝在西邸,與遊。及即位,恩禮彌篤,問訊弗絕。屢招不出,畫兩牛一枚,放水草之間,一金絡頭人執杖驅之,知不可複。致旁族季直,亦不肯事梁。武帝嘗歎:「梁有天下,遂不見此人門風,何繇乃爾。」 △天監四年乙酉君年五十。移居積金澗。泉石益奇,無蛇虎,有佳木及雜藥。初乏青林。及來居,皆自茂,在句曲東壟。 △中大通元年己酉君年七十四。遇異人宣喧,以本草用虻蟲水蛭之屬,傷物,遲一紀,可解形。至期,果化,屍解,凡十餘種。世傳喧自青城來句曲。先升,以君聞,帝錄其積水之功。化後,為蓬萊都水監。見《仙傳》及《拾遺》,甚略。今茅山相傳稍詳,但微涉異。 △大同二年丙辰君年八十一。雙眼或方。夢勝力菩薩授菩提記,乃詣貿阝縣,禮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世傳呂岩從鐘離權受劍訣,後二百餘年,來參黃龍惠南,始竟佛言。不修正覺,別得生理。休止深山大島,絕於人境。報盡還來,散入諸趣。晚年,始堅此願,《唐志》有所著《草堂法師傳》。當時佛教雖隆,禪宗未開,圓覺以大通五年至,以是年去,留台城十九日,度君不及相見。 △大同六年庚申君年八十五。逆克亡日,仍為《告逝詩》。及卒,顏色如常,香氣彌山。華陽頌雲:「號期行當滿,亥數未終丁。迨乃承唐世,將賓來聖庭。」化後,一遇丁亥,為陳臨海王光大元年。再遇丁亥,為唐太宗貞觀元年。升平之盛,降古所稀,聖庭當是此時。初,隋文帝輔周,以國子博士召孫思邈,不應。密言:「後五十年,有聖人出,吾且助以濟人。」 宣政元年至貞觀元年,適滿五十年,應命來見,太宗官之,不受,辭歸太白山,風素類隱居。他無種不類,形有轉移,神無變易。自是至丁卯,獨孤信鎮洛陽之時,正七歲。至丁亥,太宗召至長安之時,得八十七歲。暮齡有少容,所以驚嗟。慮照鄰稱其自謂生開皇辛酉,當時已不信。若爾,豈得聖童之稱,博士之召?貞觀丁亥,方二十七歲,豈得少容之歎!若言數百歲,豈得七歲弱冠之譽!度思邈之生,適繼隱居之沒,其為後身何疑?挺契頌又雲:「重離倘或似,」謂簡文與武帝俱非令終;又雲:「七夕乃扶胥,」謂武帝凡七改元。世稱推戴為策立侯景嘗為懷朔鎮功曹吏。至是,篡梁,稱漢。故雲「扶胥」,所謂篇中字皆有義旨。後人自以篇中事求之,則機萌一頌二十字顧豈虛設,矧又彰明?業運頌又雲:「濟神既有在,去留從所宜。」神既濟矣,在於何所?華原孫氏,即其所在也已。當知佛言報盡還來,及舍生趣生,至確何信,識者更推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