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埋憂集 | 上頁 下頁
獅子


  元魏時,波斯國獻獅子,為萬俟醜奴所獲。醜奴破,始達京師。莊帝謂侍中李彧曰:「朕聞虎見獅必伏,可覓試之。」於是詔近山郡縣捕虎以送。鞏縣山陽並送二虎一豹。帝在華林園觀之,於是虎見獅子,並皆瞑目不敢動。園中素有一盲熊,性甚馴,帝令取試之。熊至,聞獅子氣,驚怖跳躍,曳鎖而走。帝大笑。

  又,國朝康熙間,西域貢獅子二,形如圖畫。後口外打圍遇兩羆,人不能勝,召獅子搏得之。老獅力盡而斃,小獅繼亦逸去,其羆皮實之以草,置雍和宮,懸牌腰間,一重一千三百餘斤,一重八百餘斤。是熊之與羆,勇怯又懸殊矣。

  按《爾雅·釋獸》:「狻猊食虎豹。」注:「即獅子也。」《正義》引《說文》雲:「虓,獅子也。」《大雅·常武》雲:「闞如虓虎。」雖與虎並舉,其實虎之力猛,烏足擬獅子哉?然《博物志》又載魏武帝伐冒頓,經白狼山,逢獅子。使人格之,殺傷甚眾。忽見一物從林中出,大如狸,起立車軛。獅子將至,此獸便跳起,立獅子頭上,遂殺之。至洛陽三十裡,雞犬皆伏,無鳴吠者。不知此為何獸。亦可見猛如獅子,又有能制之者矣。則凡天下之自負其勇者,又何異遼東之豕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