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夢蕉亭雜記 | 上頁 下頁
晚清官場盤根錯節


  壬午冬會試北上,以車道艱苦,改由海船入京。先在武昌度歲。比時黃鶴樓未毀於火,旅寓即在其下,時往登臨,縱覽長江上流形勢。覺中興曾、胡削平大難,即以此為基礎,憑弔久之。厥後張文襄公督鄂垂二十年,百廢俱舉,規模巨集肆。第鄂系中省,財賦只有此數,取錙銖而用泥沙,不無積盛難繼之慮。覘時者頗心憂之。

  余辛醜外簡漕督,旋調中州,遂臨吳會。積資既久,署中賓僚僉以吳楚一家為言,冀為升遷預兆。付之一笑而已。丁未夏,兩廣總督出缺,樞府擬奏請以餘承乏。鹿文端昌言,謂豫撫張安圃(人駿)中丞曾任廣東撫藩,熟悉地方情形,遂邀簡任。不數月,川督出缺,余蒙恩升授。為昔年贅姻作幕之地,舊遊重來,一時傳為佳話。且川黔接壤,風土攸宜。不比五羊濱海之區,新黨橫行,難以駕馭。

  迨入京陛見,文襄適以鄂督內召入直樞廷,與繼任某制軍臭味差池,頗思易人而治。余循例往謁,文襄謂:「四川地方遙遠,交通不便。如君才地,似與長江一帶為最宜。」余漫應之,不識其意雲何。嗣陛辭還寓,行有日矣。文襄於丙夜遣價來言:翼日早十鐘散直後,即來寓有話面談,當在寓靜候。詎文襄到後,項城亦來。甫入座,文襄拂然對項城曰:「君言我所辦湖北新政,後任決不敢改作。試觀今日鄂督所陳奏各節,其意何居?且其奏調各員,均非其選,不恤將我廿餘年苦心經營締造諸政策,一力推翻。」意極憤憤。項城婉言代某制軍疏通,以余行將過鄂,囑傳語某制軍,謂文襄所辦興學、練兵、理財、用人各大端,極宜蕭規曹隨,不可妄行更易。余笑應之。項城以文襄盛氣相陵,不便久坐,告辭而去。餘送之門外,暗忖似此情形,某制軍必難終鄂任。文襄今日來寓,有事面商,或恐意將屬我。

  第聞該省財政枯窘,債臺高築,較之川省財力豐富,不啻天淵,豈可以此易彼。爰重入坐,假他事與文襄款洽。文襄意所欲言,一時未便直吐,但雲:「君此次遠別,不知何日再見。可在京多住數日,不必汲汲西行。」余複溫應之。

  翼日,恐文襄再來絮煩,匆匆乘京漢火車而去。抵漢時,將項城之言,轉達某制軍。適餘先請假三月,回籍省墓。戊申二月屆滿,正擬由黔持節入川,先驅已到渝州,己亦束裝待發,適奉上諭,某制軍與餘互相調補。未經西上,仍複東行。邊遠勞臣,誠不知聖意所在。嗣悉督辦四川藏衛邊務事宜某大臣現護川督,為某制軍介弟,稔知餘將蒞蜀任,特預條陳藏事。謂藏與川相為表裡,一切籌兵籌餉,責在川督。總督與邊務大臣休戚相關,源源接濟,藏事自易奏效。否則,無從辦理云云。文襄因持原奏,力陳于兩宮之前,謂邊務大臣之意,恐川督非所素識,不肯為力。查鄂督與該大臣系胞兄弟,合辦川、藏事宜,公議私情,更屬責無旁貸。不如即將鄂、川兩督互相調補。制曰:「可。」

  余回抵鄂省接篆後,即速某制軍入川。逾年,江督缺出,政府請以餘調補。文襄獨謂:「方今時勢,鄂省據天下上游,輪船鐵路,四通八達,較南北洋尤為重要,不宜輕易總督。」事遂中止。逮餘調任北洋,已在文襄歿後。此公若在,恐余須久任楚疆。但不知武昌發難時,余倘尚督是邦,又是如何景象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