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履園叢話 | 上頁 下頁
漢熹平石經


  (熹平四年)

  熹平石經,見於後漢書靈帝紀,熹平四年議郎蔡邕與堂溪典、馬日磾、張馴、韓說、單揚等奏求正定諸經,而刻至光和中。尋遭董卓之亂,焚燒洛陽宮府官舍,碑已殘闕。後魏武定四年,由洛陽移至鄴城。周大象元年,又從鄴城移至洛陽。隋開皇六年,又從洛陽徙至長安。轉移遷徙,碑益漫滅,故唐初已有十不存一之歎。洪氏隸釋所載,不過九百七十又一字而已。

  余於乾隆五十年七月偶於書肆中購得舊本管子一部,中夾雙鉤五六紙,率皆殘闕不全,細心尋繹,得尚書洪范篇七十八字,君奭篇十三字,魯詩魏風七十三字,唐風三十一字,儀禮大射儀三十七字,聘禮廿八字,公羊隱公四年傳十八字,論語微子篇百七十字,堯曰篇三十九字,又盍毛、包、周有無不同之說及博士左立姓名十八字,合五百餘字,不詳何人所摹。惟視管子第一本上有國初徐樹丕印記,則知為牆東老人所鉤無疑矣。故翁覃溪閣學有詩雲:「熹平石經紙摹十,錢子得自徐牆東。」蓋紀實也。

  自餘模勒之後,南昌學宮有重模本,紹興學宮有重模本,如皋薑氏有重模本,而王司寇金石萃編亦載之。五十七年,餘北行過濟甯,錢塘黃小松時為運河司馬,又藏有舊拓尚書盤庚五行,論語為政八行,堯曰四行。小松屬餘並刻之,均為藝林罕見之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