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履園叢話 | 上頁 下頁 |
出母 |
|
世傳孔氏三世出妻,此蓋誤會檀弓「孔氏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之說。按其文曰:「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又曰:「子上之母死而不喪,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喪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喪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無所失道,道隆則從而隆,道汙則從而汙,伋則安能。為伋也妻者,是為白也母;不為伋也妻者,是不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也。」此則後人謂孔子、子思出妻之證也。 按左傳:「康公,我之所自出。」出之為言生也,謂生母也。其曰「子之不使白也喪之何也」,蓋嫡母在堂,不得為三年喪耳。其曰「為伋也妻是為白也母」者,正其妾之謂也。必白為妾所出,而子思不令其終喪故也。考之年譜,孔子六十六歲,夫人亓官氏卒。六十七歲,有伯魚母死期年猶哭,子曰「誰與」之問。六十八歲,孔子歸魯。又考之古禮,父在為母服期,合諸夫子六十六歲而亓官夫人卒,六十七歲正伯魚期年喪畢之時,而伯魚猶哭者,蓋賢者過之也。 夫子之言,殆謂父在而哭母之禮不可過,非謂母出而為子之服又當降也。乃迂執者拘於期字之義,謂出母無禫,期可無哭,必以實孔子出妻之說。如謂孔子所出者即亓官夫人,則後人何不記夫人之出,而反記已出之夫人之卒?如謂伯魚之期而猶哭者又一夫人,則孔子有二夫人,而伯魚為生母之喪矣。然則子上之不喪出母,生母也,非見出於父之母也,更無待辨,何疑乎子思有出妻之事,而兼疑乎伯魚為出母之喪哉!況檀弓止有出母字,並無出妻字。後人因出母字而溯從前一代為出妻,亦弗思之甚。 謂伯魚出妻者,蓋亦據檀弓曰:「子思之母死于衛,柳若謂子思曰:『子聖人之後也,四方於子乎觀禮,子蓋慎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聞之,有其禮無其財,君子弗行也;有其禮有其財,無其時,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又據檀弓曰:「子思之母死于衛,赴於子思。子思哭于廟,門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為哭于孔氏之廟乎?』子思曰:『吾過矣!吾過矣!』遂哭於他室。」即以此說論之,既曰庶氏之母,則固明指為庶母矣,何曲為之解者反曰伯魚卒,而其妻嫁于衛之庶氏也?子思又嘗居於衛,則母之從子于衛,亦尋常事,而何言乎嫁于衛也?禮諸侯一娶九女,惟嫡夫人祔廟,魯隱考仲子之宮,為春秋所譏。則妾之不可祭於嫡室,自古而然。是子思之哭生母于他室而不於廟,固其宜也。孟子曰:「是欲終之而不可得也。」非不能申喪于生母之謂也。 然則夫子為政三月,而魯國大治,商賈信於市,男女別于塗,豈室家之內,朝夕薰陶,及於積世,獨不能如有虞之化,率二女以執婦道耶?學者偏信彼而疑此,亦惑之甚矣。此說始于周櫟園,南匯張友白亦極論之,可以破千古之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