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履園叢話 | 上頁 下頁 |
鐵券 |
|
唐昭宗乾寧四年,賜先武肅王鐵券,當為吾家至寶。泳拜觀者凡兩次,第一次乾隆五十六年,在紹興府與修郡志,李曉園太守專劄台府克公借觀。第二次則道光三年三月,泳省先世墳廟,至浙,親往台州觀之。券藏東門外五十裡白石山下一小村莊,皆錢姓,地名裡外錢。其守券者曰錢永興,兄弟三人,皆務農,輪流值管。有小樓三間,專為藏券而造,並有五王遺像及忠懿王草書真跡,並宋、元、明人題跋極多。惜鄉城遠隔,未得裝池為可惜耳。 謹案鐵券之制,其形如瓦,高今裁尺九寸,闊一尺四寸六分,厚一分五厘,重一百三十二兩。蓋鎔鐵而成,鏤金其上者。文二十四行,行十四字,惟「忠以衛社稷」一行,「社稷」二字平抬,連後官銜一行「中書侍郎」云云,合三百四十二字。然剝蝕者已十之三四矣。鐵色如墨,並無鏽濫,而金書爛然,光彩射目,尚如新制。 按自忠懿王納土後,至太宗之淳化元年,杭州守臣以前券及竹冊、玉冊各三副,詔誥百餘函進呈,詔賜忠懿王嗣子惟浚藏之汴京賜第。仁宗登極,霸州防禦使晦侍左右,帝問券,欲見之。晦遂進呈,帝覽訖,賜還,券藏於昭化坊賜第。神宗元豐四年,特令錢氏孫朝奉大夫藻進呈,仍降付本家,永傳後裔。至駙馬都尉景臻尚主,宗器屬焉,券遂安于都尉之第。靖康元年,金人入寇,詔公主子榮國公忱奉母出居江南,以券行,因避地湘、湖間。紹興元年,遷台,高宗遂即台城崇和門內賜公主第,由是券世藏于台之美德坊。德佑二年丙子,元兵南下破台時,有家人竊負以逃,莫知所在。迨至順二年辛未,漁者偶網得之,乃在黃岩州南地名澤庫深水內。一村學究與漁鄰,頗聞賜券之說,售以鐵價,然二人皆不悟其字乃金也。有報于宗子叔琛之兄世珪,用十斛谷易得之。失水五十六年,青氈複還,誠為異事。 明太祖洪武二年秋八月,燕都西北州郡次第皆平,郊祀天地,大告武成。又念開國大臣勞烈,將錫之以鐵券,前一月下禮官議立制度。翰林學士危素奏言:「唐和陵時嘗賜錢武肅王,其十五世孫尚德,字允一,號存齋,天臺人,元末官青田教諭,實寶藏之。」遣使者訪焉。尚德即世珪子也,奉詔櫝券及五王遺像以進。上禦外朝,與丞相定國公李善長、禮部尚書牛亮、主事王肅觀之,鏤木為式。敕省臣宴于儀曹,恩意有加。陛辭日,命還券、像,劉基、宋濂、王禕等鹹贈以詩。尚德並其祖王手跡,各裝潢為卷,歷代名賢俱有題跋。 二十一年正月,十六世孫克邦以大臣薦赴闕,吏部引見。上以錢氏納土,至今子孫尚存,尋授克邦建昌知府。二十三年,都察院引見奉天殿,諭:「孺子前當五代時,天下大亂,各據偏方。爾祖能保兩浙之民不識兵革,到宋朝來,知太祖、太宗是真主,便將土地歸附。爾之祖先,忠孝好處,可延賞也。券、像複與爾歸守。」永樂五年正月,禮部奉旨差行人曹閏馳驛至台,十七世孫廣西參政汝性同行人奉券進呈,覽畢,以禮敦遣,藏于宗子鳳墀家,世守不墜。 至本朝乾隆二十七年,高宗皇帝南巡,三月初五日,予告刑部尚書裔孫錢陳群,率台之族孫武進士錢選等進呈乙覽,當奉到禦制七古詩一首。臣陳群進表稱謝,一時隨駕諸大臣及守土大吏、在籍搢紳,如莊有恭、範清供、齊召南、沈德潛、蔣士銓、沈初、費淳等,皆有恭和禦制詩原韻,為一時之盛。案是券凡七登天子之庭,非若世之商彝、周鼎,徒以世遠得名者所可比並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