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郎潛紀聞四筆 | 上頁 下頁 |
息壤 |
|
《荊州府志》載:康熙元年大旱,土人請掘息壤祈雨。掘不數尺,有狀如屋,而露其脊,複下尺許,啟屋而入,見一物正方,上銳下廣,迫視之,非土,非木,非石,非金,其紋如篆,雲即「息壤」。急掩之,暴雨不止四十餘日。 乾隆五十三年,荊江異漲,阿文成公奉命督辦,議在楊林磯等處,鑄鐵犀鎮水,並議複息壤禹王殿,立碣表之。蒙高宗俞允,發帑重建,自此荊州水災始澹。考《山海經》稱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路史》稱禹治水自岷至荊,定彼泉流之穴,爰以石屋鎮之。 《溟洪錄》載:唐裴宙牧荊,掘地得石,徑六尺八寸,徙棄之。陰雨彌旬,有道士勸作石室瘞之,乃止。《東坡集》有息壤詩,敘稱荊州南門外有狀若屋宇,陷地中,而猶見其脊,旁有記雲「不可犯」,畚臿所及,輒複如故,以致雷雨。 是息壤之在荊州,自唐虞已有其跡,至今靈異昭然可見。載籍所紀神奇詭偉之談,有為六經所不登,周孔所不道,而其事鑿然可信者,不得盡斥以無稽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