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龍川別志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張公安道嘗為予言: 「治道之要,罕有能知之者。老子曰:『道非明民,將以愚之。』國朝自真宗以前,朝廷尊嚴,天下私說不行,好奇喜事之人,不敢以事搖撼朝廷。故天下之士,知為詩賦以取科第,不知其它矣。諺曰:『水到魚行。』既已官之,不患其不知政也。昔之名宰相,皆以此術馭下。王文正公為相,南省試《當仁不讓于師賦》,時賈邊、李迪皆有名場屋,及奏名,而邊、迪不與。試官取其文觀之,迪以落韻,邊以師為眾,與注疏異,特奏令就禦試。王文正議:落韻失於不詳審耳,若舍注疏而立異論,不可輙許,恐從今士子放蕩,無所准的。遂取迪而黜邊。當時朝論大率如此。仁宗初年,王沂公、呂許公猶持此論。自設六科以來,士之翹俊者,皆爭論國政之長短。二公既罷,則輕銳之士稍稍得進,漸為奇論以撼朝廷,朝廷往往為之動搖。廟堂之淺深,既可得而知,而好名喜事之人盛矣。許公雖複作相,然不能守其舊格,意雖不喜,而亦從風靡矣。其始也,范諷、孔道輔、范仲淹三人,以才能為之稱首。其後許公免相,晏元獻為政,富鄭公自西都留守入參知政事,深疾許公,乞多置諫官,以廣主聽。上方向之,而晏公深為之助,乃用歐陽修、余靖、蔡襄、孫沔等並為諫官。諫官之勢,自此日橫。鄭公猶傾身下士以求譽,相帥成風。上以謙虛為賢,下以傲誕為高,於是私說遂勝,而朝廷輕矣。」 然予以張公之論,得其一不得其二,徒見今世朝廷輕甚,故思曩日之重,然不知其敝也。大臣恣為非橫,而下無由能動,其害亦不細也。使丁晉公之時,台諫言事必聽,已如仁宗中年,其敗已久矣!至於許公,非諸公並攻其短,其害亦必有甚者。 蓋朝廷之輕重則不在此。誠使正人在上,與物無私,而舉動適當,下無以議之,而朝廷重矣,安在使下不得議哉?下情不上通,此亦人主之深患也。可則從之,否則違之,豈害於重哉!西漢之初,專任功臣侯者如絳、灌之流,不可謂不賢,至使賈誼、董仲舒皆老死不得用。事偏則害生,故曰張公得其一不得其二,由此言之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