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蕉軒續錄 | 上頁 下頁
禋于六宗


  「禋于六宗」,《祭法》曰:「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東坡先生從之,朱文公亦以《祭法》為主,蔡沈集注遵師說也。

  浚師按:胡氏三省《資治通鑒》注雲:「《尚書》『禋于六宗』,而諸儒互說不同。王莽以《易》六子,遂立六宗祠。王肅亦以為《易》六子。摯虞以為《月令》『孟冬天子祈來年于天宗』,天宗,六宗之神也。劉邵以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六宗者,太極沖和之氣為六氣之宗者也,《虞書》謂之六宗,《周書》謂之天宗。孔穎達曰:『王肅六宗之說,用《家語》之文,以四時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水旱也,為六宗。孔注《尚書》同之。伏生與馬融以天、地、四時為六宗。劉歆、孔晁以《乾》、《坤》之子六為六宗。賈逵以為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也。』今《尚書》歐陽、夏侯說六宗者,上及天,下及地,旁及四方、中央,恍惚助陰陽變化,有益於人者也。

  古《尚書》說天宗日、月也,辰、岱、河、海也,日、月為陰、陽宗,北辰為星宗,河為水宗,岱為山宗,海為澤宗。鄭玄以星也,辰也,司中也,司命也,風師也,雨師也,為六宗。虞喜《別論》曰:『地有五色,太社象之,總五為一,則成六。六為地數,推校經傳,別無他祭也。』劉昭以為此說近得其實。張髦曰:『父祖之廟六宗,即三昭、三穆也。』魏文帝以天皇太帝、五帝為六宗。杜佑取之。鄭氏曰:『禋之言煙,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此一則胡氏薈萃諸家,敘而不斷,今之說經者罕有其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