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蕉軒隨錄 | 上頁 下頁
禹貢直解


  言有不可以人廢者,余讀嚴介溪集中《禹貢直解》五條,簡潔明暢,不作一穿鑿傅會語。撇去漢、宋諸儒固習,真善於說經者。嗚呼!鈐山十載,學業不為不深。奈之何用力于文章,而不盡心於政事,使天下後世目為僉壬之首耶?

  附錄《禹貢直解》

  「導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

  這是史臣記禹浚川的事,西海之山有水,散渙無力,不能負芥,故名弱水。萬水皆能載,此水獨弱而西流,其性異矣。禹則導其正派,至於合黎之山,餘波入於流沙之境。

  「導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

  汾關之山有水名黑水,萬水皆清,此水獨黑而南行,其色異矣。禹又導其經流,至於三危之地,入於南海之中。此水之在外國者,禹皆導之。

  「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南至於華陰,東至於底柱,又東至於孟津,東東過洛汭,至於大伾,北過洚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

  水之在北者,莫大於河也。積石在金城河闕縣西南羌中。龍門,山名,兩岸石壁峭立,河出其下,奔放噴薄如雷。禹則因積石導河至於龍門,自北而南,至於華陰,已而自南而東,至於底柱,又東所經,則至孟津、過洛,以及於大伾焉。自東而北,又過洚水,至於大陸,又北所經,播為九河,同逆河以入於海焉。九河,《爾雅》一曰徒駭,二曰太史,三曰馬頰,四曰覆釜,五曰胡蘇,六曰簡潔,七曰鉤盤,八曰鬲津,其一則河之經流也。俱在古滄、德、棣州之境,海水淪沒,今跡不存矣。

  「嶓蒙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于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於海。」

  水之在南,莫大于江、漢也。嶓蒙,山名,在隴西郡氐道縣,漾水所出也。源發嶓蒙為漾,至武都為漢,又東流為滄浪之水。蓋水之經歷,隨地得名。禹自嶓蒙導漾,由是東流為漢水,又東流為滄浪、三澨之水,則過於大別之山,南入于江,東匯為彭蠡之澤,東為北江,而其流入於海矣。

  「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又東至於澧,過九江,至於東陵東迤北會於匯,東為中江入於海。」

  岷山在蜀郡茂州文山縣,江水所出也。禹自岷山導江,由是東流為沱水,又東至澧澤,過九江,至於巴陵之地,由東迤邐來,而北以會於匯,東為中江,而其勢已趨於海矣。九江即今之洞庭沅水、漸水、元水、辰水、敘水、酉水、澧水、資水,湘水,皆合於洞庭,是名九江也。夫弱水、黑水,外國之異水也。河、漢、江水,中國之大水也。禹浚諸水,各有所歸,其功用先後之序如此,無非行所無事,為中國之民除害也,夫豈騁其私智而為之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