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蕉軒隨錄 | 上頁 下頁
文昌帝君


  吳荷屋中丞(榮光)《吾學錄》載:「文昌之祀,其說有二。一以為天神,《天官書》鬥魁戴匡六星,一上將,二次將,三貴相,四司命,五司中,六司祿,是為文昌宮,文昌之稱始於此。一以為人鬼,在周為張仲,在漢為張良,在晉為涼王呂光,在五代為蜀主孟昶。在姚秦之世,又為越人張惡子立廟梓潼山,唐明皇西狩,追封左丞,僖宗入蜀,封順濟王,宋咸平中改封英顯,元延(佑)初加封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帝君,帝君之稱始於此。」按:《潛確類書》:「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如筐形,天之六府也,主集計天道。一曰上將大將軍,建威武;二曰次將尚書,正左右;三曰貴相太常,理文緒;四曰司祿司中,隸賞功進爵;五曰司命怪太史,主滅咎;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寶。占光色明潤,大小均齊,則天瑞臻,百職理。」云云。所雲「六曰司寇」,與《天官書》「六曰司祿」不符。

  《寰宇記》:「濟順王本張惡子,晉人,戰死而廟存。唐廣明二年僖宗入蜀,神見於利州桔柏津,封為濟順王,親幸其廟,解劍贈之。時王鐸扈從,因題詩雲。」《輿地紀勝》:「靈應廟即梓潼廟,在梓潼縣北十八裡七曲山。」《明一統志》:「按《圖志》,神姓張,諱亞子,其先越人,因母報仇徙居是山。自秦以後,世著靈異。宋建炎以來累封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所記濟順王與吳錄作順濟王不符。

  又《寰宇記》:「張惡子昔至長安,見姚萇,謂曰:『卻後九年,君當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見尋。』至建元十二年,萇隨楊安南伐,未至七曲山,迷道。游騎忽見一鹿,逐至廟門,鹿自死,迫騎共剝之。有頃,萇至,悟曰:『此是張君為吾設主客之禮。』烹食而去。」據此,梓潼靈應廟似專為張亞子立。余家舊藏梓潼縣七曲山文昌帝君像石拓,所乘騎或曰白特。特,雄也,牡馬亦曰特,《周禮·夏官·校人》「凡馬,特居四之一」是也。朱文正公(珪)自以前身為文昌宮之盤陀石,因號盤陀老人。有扶乩者謂文正系文昌二世儲君,名淵石,故字石君,奏加文昌封號,行九拜禮。雖傳聞異詞,然既列於祀典,而舉業家求科名者遂崇奉罔替。吾邑文昌祠據形家言地勢最佳,為合邑人文所關,以故香火較他處極盛。道光間先資政公曾捐貲重修,複書楹帖雲:「人間文字無憑,惟行陰騭;天上主司有眼,但看心田。」

  不沾滯考據文昌是星、是人,而專就讀書進取者勉其存心立品,宜吾師黃琴士先生歎為超脫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