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蕉軒隨錄 | 上頁 下頁 |
論耶穌教 |
|
魏默深前輩(源)撰《海國圖志》搜采極博,其論回教、論天主教詳矣。特僅分敘事蹟,斥駁其書,而於回教、天主教源流,仍未能一一辨晰。大西洋瑪姬士輯著《外國地理備考》,總其目為五大州,曰:歐羅巴州、曰亞細亞州、曰亞非里加州、曰亞美里加州、曰阿塞亞尼亞州。歐羅巴除回回國外,其餘各國皆奉耶穌教,大同小異。亞細亞州(西藏、印度等處)。教門分歧,曰儒,曰釋,曰道,以及回回、天主、大秦、星德(亦作新德)。那內克,趣向不同。亞非里加教有回回、有耶穌、有大秦等名目。亞美里加原奉古教,自歐羅巴人前往,始有奉耶穌教者,而餘教亦複遵奉。阿塞亞尼亞有回教,有釋教,有諸神教,有耶穌等教。其說紛紜,究亦莫能詳其原始。浚師曾細考之,大要仍不出釋、道兩途。漢使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過焉耆山,得休屠祭天金人。顏師古注曰:「作金人,以為天神之主。」則不必遠引襖祠之說,可斷為天主二字之始。 後《魏書·釋老志》:「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謂之三歸。又有五誡,去殺、盜、淫、妄言、飲酒,大意與仁、義、禮、智、信同。」泰西人紀猶太古事,示十誡以訓民,教以事神天、敬父母、勿殺、勿奸、勿妄證、勿貪財、七日禮拜省過愆,則不必旁征天堂。地獄之說,而斷為拾釋氏之唾餘。唐建中二年大秦寺僧景淨述《景教流行中國碑》,有「三一妙身,無元真主」,按《升元經》曰:「道有大法,得之立得,是謂三一之道。」《太上素虛經》曰:「三一者,一身之虛宗,百神之命根,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是以胃池體方而受物,腦宮圓虛而適真。」 《登真隱訣》曰:「太極帝君寶章者,東海青童君授涓子以封掌名山。涓子剖鯉所獲,是太上召三一守形也。以朱書素,佩之左肘,勿經履污穢,佩之八年,而三一俱見矣。三一者,三元真一君也,授其封掌之教。」《真誥》:「紫陽真人受蘇君三一元丹之道。」則不必廣窮其開生滅死之說,而斷其為竊道流之宗旨。不特此也,《三才圖會》載吉慈厄國皆大山圍繞,盤山為城,禮拜堂百餘所,出金、銀、金絲錦,富民居住皆樓臺。吉慈厄非即今之千絲蚋轉音乎?《建康實錄》吳赤烏十年:「胡人康僧會入境,帝曰:『昔漢明帝感夢金人,使往西方求之,得摩騰(名)、竺法蘭(名)來中國立經行教』。」今法蘭西非即本法蘭而名其國乎?回教自隋開皇中始入中國,《西域圖志》:「回人尊敬造化之主,以拜天為禮,每城設禮拜寺,始生教主曰天主。」劉智(明江寧人,回回)。 《天方輿地經》:「東土、西土、中土,自東至西作一直線,自南至北作一橫線,兩線相交為十字形,天方當其十字交處。」今天主教十字架非即回教之支流乎?天方經典:「凡我域中,不容歐若堂。」魏氏注:「歐若堂,天主教也。」不知亞細亞州各國所奉之教,天主、大秦亦所常有,似歐若堂,絕非天主堂。總之,釋教、道教、回教,皆在天主教之前,彼蓋變化而出之,以為不立新論則不能聳眾,欲聳眾則非撇去釋、道、回回一切門面語不足以見立論之高,於是曼衍支離,患遂中于人心而莫之底止。和議既定,彼教遍行中國,愚夫愚婦從而習者,滔滔皆是。惟在地方大吏督率牧令,遇事持平,據其理之是非,化其心之畦畛。更以其暇勸農桑,興學校,野無遊手,家有蓋藏,所以固結人心者,正不在刑驅勢迫也。因閱《海國圖志》而一論之,其他書所述未見於志中,及志中所載有於吾意不合併有舛誤者,附錄於後: 《外國所奉各教名目》:羅馬天主公教,加爾威諾修教,路得羅修教,厄肋西亞國修教,德亞古教,屙瑪律回教,大秦教,星德教,那內克教,巴拉馬教,諸神教。 《地理圖考》惟于高麗國志雲:「士則業儒,俗則崇釋。」幾內亞國雲:「或拜山河,或奉禽獸,各從其志。」 《釋氏通鑒》雲:「河州東穀有一天寺,常聞鐘聲。」當是天主堂之濫觴。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天說》一雲:「老宿言:『有異域人為天主之教者,子何不辯?』予以為教人敬天,善事也。奚辯焉?老宿曰:『彼欲以此移風易俗,而兼之毀佛謗法,賢士良友多信奉者故也。』因出其書示予,乃略辯其一二:彼雖崇事天主,而天之說實所未諳。按經以證,彼所稱天主者,忉利天王也,一四天下三十三天之主也。此一四天下從一數之,而至於千,名小千世界,則有千天主矣。又從一小千數之,而複至於千,名中千世界,則有百萬天主矣。又從一中千數之,而複至於千,名大千世界,則有萬億天主矣。統此三千大千世界者,大梵天王是也。彼所稱最尊無上之天主,梵天視之,略似周天子視千八百諸侯也。彼所知者,萬億天主中之一耳。余欲界諸天,皆所未知也。又上而色界諸天,又上而無色界諸天,皆所未知也。又言天主者,無形、無色、無聲,則所謂天者,理而已矣。何以禦臣民、施政令、行賞罰乎?彼雖聰慧,未讀佛經,何怪乎立言之舛也!現前信奉士友皆正人君子,表表一時,眾所仰瞻,以為向背者,予安得避逆耳之嫌,而不一罄其忠告乎?惟高明下擇芻蕘而電察焉。」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天說二》雲:「又問:『彼雲梵網言一切有生皆宿生父母,殺而食之,即殺吾父母。如是則人亦不得行婚娶,是妻妾吾父母也;人亦不得置婢僕,是役使吾父母也;人亦不得乘騾馬,是陵跨吾父母也。士人、僧人不能答,如之何?』予曰:梵網止是深戒殺生,故發此論,意謂恒沙劫來,生生受生生,生必有父母,安知彼非宿世父母乎?蓋恐其或己父母,非決其必己父母也。若以辭害意,舉一例百,則儒亦有之,禮禁同姓為婚,故買妾不知其姓則蔔之,彼將曰:蔔而非同姓也,則婚之固無害。此亦曰娶妻不知其為父母、為非父母,則卜之,蔔而非己父母也,則娶之亦無害矣。禮雲:倍年以長,則父事之。今年少居官者,何限其舁轎、引車、張蓋、執戟,必兒童而後可?有長者在焉,是以父母為隸卒也。如其可通行而不礙,佛言獨不可通行乎?夫男女之嫁娶,以至車馬、僮僕,皆人世之所常法,非殺生之慘毒比也。故經止雲一切有命者不得殺,未嘗雲一切有命者不得嫁娶、不得使令也。如斯設難,是謂騁小巧之迂談,而欲破大道之明訓也,胡可得也?複次,彼書杜撰不根之語,未易悉舉,如謂人死其魂常在,無輸回者,既魂常在,禹、湯、文、武何不一誡訓於桀、紂、幽、厲乎?先秦、兩漢、唐、宋諸君何不一致罰于斯、高、莽、操、李、楊、秦、蔡之流乎?既無輪回,叔子何能托前生為某家子,明道何能憶宿世之藏母釵乎?羊哀化虎,鄧艾為牛,如斯之類,班班載於儒書,不一而足,彼皆未知,何怪其言之舛也。」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天說三》雲:「複次南郊以祀上帝,王制也。曰欽若昊天,曰欽崇天道,曰昭事上帝,曰上帝臨汝,二帝三王所以憲天而立極者也。曰知天,曰畏天,曰律天,曰則天,曰富貴在天,曰知我其天,曰天生德於予,曰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是遵王制集千聖之大成者夫子也。曰畏天,曰樂天,曰知天,曰事天,亞夫子而聖者孟子也。天之說何所不足,而俟彼之創為新說也?以上所陳,倘謂不然,乞告聞天主,倘予懷妒忌心,立詭異說,故沮壞彼王教,則天主威靈洞照,當使猛烈天神下治之,以飭天討。」 張爾岐《蒿庵閒話》雲:「利瑪竇,歐羅巴國人,萬曆辛巳來貢耶穌像、萬國圖、自鳴鐘、鐵絲琴。上命馮琦叩所學,惟嚴事天主,精器算耳。越庚戌,瑪竇死,詔以陪臣禮葬阜城門外。劉侗《帝京景物略》雲。然又聞瑪竇初至廣下舶,髡首袒肩,人以為西僧,引至佛寺,搖手不肯拜,譯言我儒也。遂僦館延師,讀儒書。未一二年,四子五經皆通大義,乃入朝京師。其所著書,有《交友論》二十五言、《畸人》十篇、《天主實義》。同至諸人,亦各有論著。分言理、言器為二種,刻之曰《天學初函》。又所攜書七千餘卷,並未及翻譯。所言較佛氏差為平實,大指歸之敬天主,修人道,寡欲勤學,不禁殺牲。專以辟佛為事,見諸經像及諸鬼神像,輒勸人毀裂。所詆皆佛氏之粗者、誕者,有答虞德口、僧蓮池二書,頗令結舌,亦一快事。然其言天主,殊失無聲無臭之旨。且言天堂地獄,無以大異於佛,而荒唐悠謬殆過之。甲申後,其徒為耶穌教會者,男女猥雜,幾與白蓮、無為等,大非利氏之舊矣。以此為辟佛助儒,何異於召外兵而靖內難乎?要之,曆象器算,是其所長,君子固當節取。若論道術,吾自守吾家法耳。」 張爾岐《蒿庵閒話》雲:「耶穌教每月數日祀天主,剪牲陳饌,隨其所有,質之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之義,僭甚矣。或曰貴賤雖殊,皆乾父坤母而為之子,先王制禮,乃大有限制,諸侯而下皆不得伸一獻以答生成,於心不有歉乎?曰:不然。天子圜丘方澤,所陳者皆四方郡國之筐篚、田野細民之拮据也。賤者修其物,貴者修其儀,普天之下,固未嘗一人不祭天地也。譬之事親,亞旅耕田,牧者豢羊豕雞豚,庖人司烹宰,婦孺潔器具、冪酒醴,奉而進之,二人之前者,宗子、方婦而已,餘人未嘗輒得至前也。苟欲事天,士大夫各勤其職,庶人謹身節用以供王稅,於義備矣。因是而推,斯民和樂之氣即為德馨,怨恫之聲即為腥聞,諸吏民自養者,即盜竊天地神之牲粢盛而食者也。利氏固解人,當時何不以此告之?」 《海國聞見錄》:「東南洋諸番,惟呂宋最盛。因大西洋幹絲臘(即幹絲蚋)是班牙(即西班牙)。番舶運銀到此,交易島番,土產雲集。西洋立教建城,聚夷族,原系呂宋土番。」按:徐松龕中丞《瀛寰志略》引「呂宋原系土番」句節刪不清,黃可垂《呂宋紀略》雲呂宋為幹絲蚋,當是千絲蚋據呂宋地。觀《聞見錄》及《紀略》後載可知。 《海國圖志》引趙氏翼《簷曝雜記》:「天主堂供天主如美少年,名耶穌,彼中聖人也。像繪於壁而突出,似離立不著壁者。」按《建康實錄》曰:「一乘寺,梁邵陵王綸所造。梁末賊起,遂延燒。陳尚書令江總舍堂宇寺,今之堂是也。寺門遍畫凹凸花,代稱張僧繇手跡。其花乃天竺遺法,朱及青綠所成,遠望眼暈如凹凸,就視即平。世鹹異之,乃名凹凸寺。」今洋人用藥水映人像於鏡中,及一切畫冊,望之無不凹凸隨形者。趙蓋未知西竺法耳。 李衛《改天主堂為天后宮碑記》、丘嘉穗《天主教論》、沈大成《讀通典職官》,其貶斥與楊光先同。惟趙翼《天主堂說》頗有原委,《海國圖志》均未載。 王昶《金石萃編》謂《景教碑》西洋與大秦相距遼遠,似不能合。不知其地雖遠,其教可傳。如亞美里加州亦何嘗不因歐羅巴人到其國,遂習耶穌教耶?今之航海來中國者,其相距不更遠耶?昶又謂《唐傳》載波斯國俗,似與今回回相同。碑稱「常然真寂,戢隱真威」等,真字不一而足,回回禮拜寺亦謂之真教寺,似乎回回之教,未始不源于景教。其說更謬。回回入中國,見於《隋書》,景淨《述景教碑》在唐時。天主教實從回教變幻而出(前已載明)。昶又謂碑稱景教,景字之義與景星、景光流照之義相符,是真三家村學究解高頭講章語。道書具在,言景字者多矣,昶何以不一寓目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