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椒生隨筆 | 上頁 下頁
金陵城垣考


  按查金陵之名始自週末,楚威王滅越置金陵邑,秦始皇改為秣陵。漢初名彭郡,元封二年改為丹陽。三國時,吳王權建都名為建業。西晉末避亂,湣帝東渡駐蹕于此,王丞相導營建國都於舊城,稍加增擴,以天子所居禁省為台,遂稱台城,雞鳴寺、北極閣等處即台城北址也。嗣後割據東南,如宋、齊、梁、陳皆建國都。隋文帝統一區宇,更名蔣州。唐初名潤州,至德二載置江寧郡,乾元元年改升州。五代楊溥時為金陵府,徐知誥名江寧府。宋初為升州,建炎三年改建康。元初為建康路,天曆二年改為集慶路,明初為應天府,成祖以後為南京。雖地名紛更,實則皆指為台城。六朝舊城,均近覆舟山,去秦准北約五裡許;台城之西為石頭城,即今之鬼臉城,孫吳時,江在石頭城下,為險要必爭之地。初築土塢,後因山加甓,遂為石頭城,設揚州官廨於其中。台城之東南為東府城,孝文王道子領揚州牧,乃居先舍,故俗稱東府,即今通濟門左右也。六朝時,太子宮及王侯士大夫府第皆在焉。

  東府、石頭皆為台城之遮罩。六朝以來,凡兵自南入,皆先取東府、石頭二城,自京口來者,則直取台城焉。

  冶城在石頭城之南,孫吳時,李宏茂治為鼓鑄之所,今朝天宮即其遺址。後琅琊城一名白下城,齊武帝以其依山帶江,徙金城治於此(金城即前琅琊城,亦名宣武城,晉元渡江,僑立琅琊郡,在上元東北金陵鄉)。在台之北,今神策門外之石灰山下,其故址也。《晉書》:蘇峻據石頭城,將攻京口,晉兵之屯白下者,得聞其集眾鼓聲以相望,不及十裡故也。同夏縣城在東府城之南隅,梁武帝生於同夏裡,置縣為城,以舊宅為光宅寺,今城南飲虹橋、孝侯台(即周台)即其故城遺址。考之志載,台城北雞鳴寺南之通濟門,即別為東府城,台城之不廣可知。故東宮及王侯第皆不居台城,而居東府城。世說會稽王繞東府城行散,則東府城可以徐步周行,其不廣亦可知。他如白下城僅屯兵二千,石頭城因山為壘,專為扼江岸之險而設,冶城但為鼓鑄,置城示治邑,規模之小可想見矣。楊吳度其形勢,併合各城,從新改築,跨秦淮南北,週二十五裡。建宮城于天津橋北,其外城南盡長幹橋,西帶冶城、石頭城,東止今之通濟門,北至北門橋。當時迤北西流小水,皆截入城濠,今之北門橋及浮橋、竹橋、大中橋一帶河水,即東北城濠也。

  紹興渡江,仍即故都稍加修治。洪武初,因宋元舊城推而廣之,西南就其遺基,東自東門截濠開拓,增建南門二:曰通濟、曰正陽。東北跨雞籠山,轉折而西,循湖濱迤邐而北,其北從北門橋外包北郭十余裡,江寧縣所屬之舊村,並括獅子山悉為城內。二年九月興築,六年八月告成,周九十六裡,共十三門,建宮城於東隅。順治初,改宮城為駐防城,略因其舊。西南一帶,順治十七年重築,起太平門至通濟門東止,長九百三十丈,連女牆高二丈五尺,遂以外城為江寧府治。此則得自吾衡曾雲門司馬尋譯江南省志,詳備可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