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觚剩續編 | 上頁 下頁
阿顛


  端州白雲山,其頂有湖,俗訛為鼎湖。湖與山相吞鬱,故其雲時時蒸動而出,人入其中,如虱行破絮,恒對面不可相見。山宜蒔茶,山僧恃此而給,聚居其上,不待行乞也。

  有阿顛者,不知其所從來,投寄僧寺,為之採茶,常竟日不食。雖值甚寒,不肯衣布,自編草作衫褌,織為履,較其足倍長闊,曳之行;或掛杖頭,置牆隙,輒跣足出入白雲深處,呼之多不應,與人語多不能解,因共呼為「阿顛」。其腰間懷如黑石者二,無事則出而就火燒之,見人來即從火取出,收還故處,曰:「燒尚未熟,熟則與爾共啖之。」

  其臥席中間,有雙手掌痕,夜分喃喃似語,亦無有解其語者。山故多虎,一日咥二牛去,寺僧戲謂顛曰:「爾能擒此虎否?」顛曰:「諾。」遂編草為索,請系之來。至日暮,返照射入峻阪,遙於雲破處,忽見顛以草索系一白額虎,自阪叱叱而下,約二裡許,直至寺前,指謂僧曰:「經盜食吾牛者。」

  隨引虎頸索,鞭虎腹背數百。眾畏索斷不可測,鹹請放之,乃聽去。虎垂尾疾走,若犬畏人擊狀。人以此識顛之異,而顛固如常也。蓋至今猶在白雲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