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廣東新語 | 上頁 下頁
墳語(3)


  丁公二子墳

  丁公積知新會縣。多惠政。有二幼子殤。葬黃雲山。公既沒。民為二子置祀田。其墓至今不廢。黃孚【黃孚。新會人。官德化教諭。有性理真詮、白沙遺事。】詩。黃雲山下多黃雲。雲裡鷓鴣啼小墳。謂此。

  山場

  廣之著姓右族。其在村落者。人多襟岡帶阜以居。廬井在前。墳墓在後。其瀕海者。亦必多置山場。以為蒸嘗之業。子姓以昭穆序。祔葬先塋。貧者乘凶血葬。毋有積久而不葬。或以無地而葬以水火者。而吾鄉沙亭。其地半當山海間。山場凡有數所。自宋以來。奉宗千有餘人。環祖宗之精爽以居。人與鬼數十世毋相離也。朝見祠而生敬。而求神聚于陽。暮見墓而生哀。而求氣散于陰。人不出鄉。鬼無為客。仁孝之風。庶幾去古不遠者也。吾祖父阡在湧口之山。山形如平沙落鴈。兩三峰正當草堂。松楸之聲。不絕於耳。煙嵐之色。不絕於目。吾不廬墓而墓咫尺吾廬。雖謂之廬墓可也。

  塔

  塔本浮屠氏所制。以藏諸佛舍利者。即中國之墳也。華人今多建之以壯形勢。非禮也。吾嶺南在在有塔。其藏佛舍利者。惟廣州城中花塔。是佛之大塚也。予推原浮屠氏之意。其塔非為形勢而設。故以附於墳語。

  六祖發塔

  六祖發塔。在廣州光孝寺佛殿後。六祖初剃度時。其徒為藏發於此。蓋發塚也。佛以膚發為垢濁。委而去之。顧乃作塔以藏之。使人見而瞻禮。是猶有我相在也。失其旨矣。

  四塔

  廣州有四塔。其在城中者。一曰花塔。在六榕寺。梁大同間刺史蕭譽所建。其形八方。凡九級。高二百七十尺。上有銅柱。柱上一金寶珠。以銅周回為圜。一級一圜。皆有銅煉以護之。塔下有魯般像。一手遮目仰視塔。所視處常為雷震去。凡數十葺之皆然。一曰光塔。在懷聖寺。唐時番人所建。高十六丈五尺。其形圓。輪囷直上。至肩膊而小。四周無楯欄無層級。頂上舊有金雞。隨風南北。每歲五月。番人望海舶至。以五鼓登頂呼號。以祈風信。

  洪武間。金雞為風所墮。乃易以風磨銅蒲盧。上有榕一株。白鶴棲之。二塔為一城之標。形家者常謂會城狀如大舶。二塔其檣。五層樓其舵樓雲。其在城東五裡者曰赤岡塔。蓋會城東郊之山。左臂微伏。兩脅林巒。與人居相錯。累累若釜鐘然。形家者以為中原氣力至嶺南而薄。嶺南地最卑下。乃山水大盡之處。其東水口空虛。靈氣不屬。法宜以人力補之。補之莫如塔。於是以赤岡為巽方而塔其上。觚棱峻起。凡九級。特立江幹。以為人文之英鍔。其東二十五裡有潖洲。當二水中。勢逆亦面巽。有二山連綴。穹然若魁父之丘。其內一山。石塚高平。於是又塔其上。以其水常有金鼇浮出。光如白日。因名曰海鼇之塔。二塔既成。屹然與白雲之山並秀。為越東門。而引海印、海珠為三關。而全 粵扶輿之氣乃完且固。蓋吾粵諸郡。以會城為冠冕。會城壯。則全粵皆壯。乃今二塔在東。三浮石在西。西以鎖西北二江之上流。東以鎖西北二江之下流。而虎門之內。又有浮蓮塔以束海口。使山水回顧有情。勢力逾重。是為江上之第三道塔雲。

  榴花塔

  榴花塔。在莞之桐嶺。其鄉曰榴花。因名塔曰榴花塔。鄉為宋義士熊飛起兵之地。嘗大戰殲元兵於此。陰雨中。時聞金鼓之聲。塔下為花溪銀塘。有巨石。飛自刻花溪銀塘四大字。亂之複整。

  將軍墓

  將軍墓。在永安古名都下陳田。將軍姓字不詳。自建縣未有祀者。常有光氣燭天。相傳為古將軍墓。下有銅鼓石一片。不嘗作響。有閩人翁文珪者省墓。築室於旁。其石輒響。大響則翁氏有大慶。小響則有小慶。世世衣冠。人謂即將軍後裔雲。

  孝子墓

  孝子墓凡二。皆在永安。其在縣北牛塘大山頭之下者。孝子黃讓所葬。在縣西林田張八嶺者。讓子啟愚、啟魯所葬。父子三孝。故皆稱孝子墓。讓墓無碑碣。然永安人無不知為黃孝子墓者。大均嘗過之。書于石曰。父孝子。子孝子。牛塘與林田。兩墳隔十裡。牛塘不封樹。行人罔不指。啟愚、啟魯墓。有石書曰。大明孝子黃啟愚、啟魯之墓。石廣二尺。長三尺五寸。左右白垔刻二鶴二兔。壇砌方磚五。花石方圓大小不一。父子事載永安志。墓則予所補書雲。

  忠僮陳添桂墓

  陳添桂者。海陽人。諸生莊蒞之家僮也。蒞家海陽龍溪東溝砦。家頗富饒。隆慶二年。巨寇林道乾率眾攻砦。砦陷。蒞與家人盡匿複垣之內。寇執添桂。詰知為蒞家僮也。窮其主所在。以先避郡城為解。寇怒。懼以危言。其對如初。已而斷左手。不言。複斷右手。亦不言。寇乃更斷其首領以去。當是時。蒞家人之在複垣者。並聞其語及受苦楚聲甚悉。然不知為支解也。比出。見遇害狀異常。相與慟哭。添桂時年十有八。未娶。蒞殯之如家人子禮。墓在畸溝田。每伏臘。享祭以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