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精英的聚會 | 上頁 下頁
六〇


  從教學和培養學生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之後,他現在可以用餘下來的時間和精力,作最後一次努力,搜集整理盛年之時的那些成果了。《經濟學原理》的出版已有18年了,他在此期間積累的事實資料已經可以集結成書了。在確定晚年這幾卷著作的範圍和內容上,他的計劃幾經變換。他積累的材料如此之多,要把它們組合起來對他來說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對此,他在《經濟學原理》第五版(1907年)序言裡解釋說,1895年他決定把那些材料編為三卷:一、工業與貿易的現代狀況;二、信用與就業;三、政府的經濟職能。到了1907年,他已認為必須編為四卷了。於是他就決定集中全力編出其中的兩卷,即:一、民族工業與貿易;二、貨幣、信用與就業。這是最後的方案,只是隨著時間推移,他曾在第二卷中略去就業,而代之以國際貿易或商業。即使是這樣,直到12年後,他77歲之際,《工業與貿易》才得以出版。

  這段時期,馬歇爾埋頭於手頭的主要工作,其他事務並不太多。他偶爾給《泰晤士報》撰稿,其中有對勞埃德·喬治先生所作預算(1909年)的評價;撰寫了「酒精中毒與效率」(1910年)與卡爾·皮爾遜教授進行辯論;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1914年)撰寫了「戰鬥到底」和「戰爭中的平民」;對「有獎債券」也有所論述(1919年)。1916年他致信《經濟學家》,敦促提高稅收以支付戰費。1917年,為W.H.道森先生所編的《戰後問題》撰寫了一章,題目為「戰後的國家稅收」。

  戰爭爆發時馬歇爾寫給《泰晤士報》的那些信件有一定的價值。在尚未正式宣戰之前,他受邀簽署一項聲明,聲明指出我們在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中並無利害關係,因而不應該參戰。

  他回答說:「我想,和平還是戰爭的問題,不僅涉及我們的利益,而且事關民族責任。我認為我們應當立即進行戰爭動員,只要德國人入侵比利時,我們就應該馬上宣戰,而每個人都可以看出他們一定會入侵比利時。」多年以來,他一直對泛日耳曼主義心存戒心,他的信念就是「戰鬥到底」。

  因此,他採取的是明確的反和平主義態度,這一態度也並未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不過,他非常反對煽動民族情緒的行徑。他記得自己「瞭解並熱愛德國這個國家」,他們是一個「非常誠實而正直的民族」。因此,他認為「我們應當尊重他們,並向他們清楚地表明我們需要他們的友誼,但與此同時,我們又要同他們全力以赴地作戰,這既是我們的利益所在,也是我們的責任所在。」

  他也曾表達過「一種不安之感,恐怕公開演講會激起民族情緒,而這不僅對於保證勝利毫無益處,而且會大大激發雙方的相互屠殺,這將成為反抗德國侵略傾向的代價」。他的這些觀點,招致了那些狂熱的愛國者的憤怒。

  最終,在1919年,《工業與貿易》出版了。這體現了他的堅定意志,很多人到了他這種年紀都已經不再工作而安享晚年了。

  這是一本與《經濟學原理》完全不同的書。它大部分都是描述性的。整整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對他長期勞作的成果總結。他把各部分合為一卷,這給人以斧鑿之感。這種組合的困難多年以來一直困擾著他,這次也未能真正克服。這本書本來是一個機會,使他能夠把那些想要告訴這個世界的相互關聯的有價值的東西組合在一起,但這本書在結構上的整體性並不強。尤其是本書的附錄,他在其中收錄了16篇單獨的專論和文章。其中有幾篇是在這本書出版的多年之前就已寫成的。它們都很適於單獨發表,因此馬歇爾把它們都堆積在這裡,只能說是一個錯誤。

  這本書被分為三個部分,同附錄一樣,如果將它們分別出版,情況可能會好得多。

  第一部分,標題為「工業與貿易現存問題的根源」,這一部分是從英國、法國、德國,直到美國這一工業領導地位變遷的歷史,涉及的時期主要是19世紀的後半段。

  第二部分,標題為「企業組織的主導趨勢」,儘管不完全是談歷史,但也主要是對19世紀後半段這一時期內企業組織形式演化過程的描述。第一部分是對這一時期的經濟演進過程進行國別上的研究,而第二部分則是對此進行技術上的研究。

  第三部分,標題為「壟斷趨勢:其與公共福利的關係」,對同一時期,由交通、托拉斯、卡特爾和聯合企業所引發的特殊問題進行了細緻的探討。

  如果說這部著作仍不乏整體性,那是因為它對1900年左右在西歐確立的個體資本主義的形式,它的變遷及其與公共利益的關係進行了描述。從整體上說,這部書也表明了馬歇爾總是念念不忘的一個觀點,即企業組織形式和經濟活動形態所具有的不斷變化的特性。他特別提請人們注意,英國的工業領導地位曾建諸其上的基礎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然而,這本書的主要價值並不在於它的核心主題,而在於那些不那麼確切甚至有些模糊的地方。正是這些地方體現了馬歇爾對各種事物的淵博學識和老謀深算。這本書不像是一條鐵路,而更像一個礦藏——和《經濟學原理》一樣,包含許多有待發現和開掘的寶藏。和《經濟學原理》的另一個相同之處是,這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著作。但我相信,感到這本書有價值的很可能是那些已經具備了一定知識的人,而不是那些初學者。它包含了許多提示以及研究的出發點。沒有哪本書像這樣清楚地為讀者羅列出那些獨創性研究的來龍去脈。但對那些還一無所知的人來說,要去抓住馬歇爾的要領,這本書又過於平淡、流暢、文雅而且個人特色不突出了。

  《工業與貿易》取得了相當大的社會成功。第二版很快就應運而生,到1932年底,已印刷了1.6萬冊。這本書的讀者面非常廣泛,而且沒有遇到什麼苛刻的批評,這對年事已高的作者來說是個巨大的鼓勵和安慰。他感到,在他向這個世界表達自己的思想時,時間這個敵人並未成為他的障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