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精英的聚會 | 上頁 下頁 |
五六 |
|
馬歇爾在這方面的結論以及他對社會主義思想的強烈同情與他那種對競爭力量的古老推崇之間並無矛盾。埃奇沃思教授寫道:「當我第一次接觸馬歇爾時——我想那是遠在80年代的事了——他認為競爭在價值決定中的支配地位將會長期保持下去,他如此旗幟鮮明的表述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並不是他親口告訴我的,但這與他在『經濟學家的老一代和新一代』這篇文章中的判斷是相一致的。『如果賣者出價,而買者接受,他們就會不顧國王、議會或托拉斯、工會的禁止而設法成交。』」 (6)在創造術語和思維工具方面,我想再沒有什麼比馬歇爾引入「彈性」的概念更令經濟學家們獲益甚多的了。在《經濟學原理》第一版的第三部分的第三章中,他對「需求彈性」的含義作了設定,這實際上是對這一概念的最早表述。如果沒有這一概念的幫助,關於價格與分配的前沿理論很難取得進展。 需求對價格變動的反應並不是成正比的,而是比之多或比之少,這種觀念在經過19世紀初關於供給與小麥價格關係的討論之後,已經為人們所熟知了。因此,無論是穆勒還是傑文斯都沒有對這一概念加以澄清,這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的一件事。然而事實的確如此,e=(dx/x)/(dy/y)這一概念完全是馬歇爾的創造。 馬歇爾在引入彈性這一概念時,並沒有指明這是一個創新,這一點發人深省,而這又充分體現了馬歇爾的特色。在這一思維工具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之後,進一步研究的累累碩果又一次被庇古教授而不是馬歇爾本人悉數吸取了。 (7)《經濟學原理》中涉及歷史的部分值得作些評論。第一版中,第一部分包括了以「自由工業和企業的成長」為題的兩個章節。而在最近的幾版中,這些章節中保留下來的部分又被打入到了附錄中。對此,馬歇爾始終是猶豫不決的。 一方面,他深知經濟學的相關事物具有變動不定的特點,因而他十分重視研究的歷史背景,並以此來糾正那種認為現存的公理將永遠顛破不滅的想法。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擔心在這方面佔用過多的時間(有一段時期,他大張旗鼓地開始歷史方面的研究,如果寫出來,據他說要用六卷的篇幅),他也不願意讓這些內容成為他的著作的重心。在馬歇爾致力於經濟史研究的時代,這方面現成的資料還少之又少,雖然他下了很大的氣力,但仍然在這條偏僻的歷史小道上徘徊不前,對於在書中應該把歷史背景置於何種地位他也大費腦筋。結果是折衷的,正如在《經濟學原理》中體現出來的那樣,這並不盡如人意,因為所有的東西都被壓縮成了泛泛之談,而其中的證據卻無法詳加羅列。 馬歇爾在歷史方面最出色的作品可能是《工業與貿易》中的某些部分。這本書出版於1919年,此時他的大部分著述工作都早已完成。而《經濟學原理》中有關歷史的章節卻遭到了威廉·坎甯安博士魯莽的攻擊,他在皇家歷史學會發表了演說,演說內容刊載在《經濟學雜誌》第二卷(1892年)中。馬歇爾這次卻打破了對批評置之不理的一貫原則,在這一雜誌的同一期上著文反擊,成功地結束了這場論爭。 漫不經心的讀者可能不會注意到,《經濟學原理》的寫作方法不同凡響。對於新穎與首創的聲明一概被免除了,文中也絕少指責他人的錯誤,那些早些時候聲名卓著的作家,無論他們到底說過些什麼,在馬歇爾的解釋裡,他們的意願都是良好的,無可指責的。經濟要素之間的一貫性和連續性,誠如馬歇爾的兩個座右銘——「自然界沒有飛躍」和「萬物歸一,一寓於萬物」——所示,是經濟學難題的癥結所在。然而,即便如此,除非對於初學者,這本書,尤其是其前四部分還是十分淺顯易懂的,它明白、恰當,宛如是對平常事情所作的文雅一些的表達。 這種行文風格使馬歇爾實現了他的目標。這本書為廣泛的大眾所接受,它提高了經濟學在公眾中的聲譽,而又極少引發爭論。一般的評論者很欣賞作者這種對待論題、對待前輩、對待讀者的態度。而令馬歇爾高興的是,他喚起了人們對道德因素的重視,使經濟學重新煥發出應有的人道主義精神,而與此同時,這一切卻未損及這本書的學術價值。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本書所蘊含的精神品質對英國的經濟學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一過程在悄無聲息中進行著,沒有引發任何的喧嘩與騷動,以致於人們常常會感受不到。 然而另一方面,這種寫作方法也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後果。本書落墨時輕重欠分明,除了那些堪稱重大突破的地方,對於一般的突出之處只是一筆帶過,讀者就很容易隨便放過這些地方。困難都被隱藏起來了,棘手的問題也都放在腳注中加以解決,原本涵義雋永、富於創見的內容被平平淡淡地表述出來。 如果說讀者的頭腦是一個衣櫥的話,作者根本沒有為他的思想貼上品牌名稱,甚至也沒有設計衣鉤。學生在閱讀《經濟學原理》的時候,可以因為它的明白曉暢而著迷,以為自己弄懂了一切,而一周之後,卻發現自己幾乎一無所知,就連那些在《經濟學原理》的哺育中長大的學生,偶然碰到某個新問題和新的解決方法,回頭再查閱這部著作時,發現這個問題和一個更好的解法明明已在書中,而自己竟然一直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已經屢見不鮮了。讀者只有在經過勤奮的學習和獨立的思考之後,他才可能窺視到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這一知識寶庫之門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