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紫煙 > 南疆飛龍記 | 上頁 下頁
七八


  忽必烈寶藏之主權應屬大明百姓,故決定歸獻朝廷用以造福百姓,原圖已毀,此圖為愚兄親手所繪,其中隱語多為昔年兄弟笑諺,除吾弟外,再無他人得解。

  再者,此圖密交珠娘,如吾弟略有不測,餘囑彼立毀此圖,以數百億之寶藏為吾弟為殉,亦可聊酬于萬一云云……

  余已決心終身於海外為歸宿,若聖光寺仍不得安身,餘決意擁三弟遠離中土,所念者,惟吾弟而已,弟上有高堂,實不適於流亡海外,飄流異邦,為吾弟計,仍宜在中原立足……

  梅玉看得雙眼一陣模糊,原來永樂帝對自己的那番器重,還是大哥的力量。

  對建文帝的好意,他不知是感激好還是埋怨好,因為他厭棄富貴,實在不想做官,但是建文帝對他的話也很有力量——吾弟不幸,生為公侯之家,不僅上有父母且下有弱妹,親朋戚友不下百人之多,若吾弟率性而行,必至淪為叛逆,此百餘人不免為之族連株滅,弟於心何忍!人生在世,殊多不得已,愚兄如此,吾弟如此,唯有勉為其難,為他人而生,待時日長久,事過境遷後,以吾弟之聰明,必有自處之道……

  看到這些話,梅玉還有什麼話說呢,他把地圖收了起來,沉思片刻才問道:「大哥還有什麼吩咐的?」

  李珠問道:「梅叔叔,主上要我問你,你是否能明白他信中的每一句話。」

  「我想我明白了。」

  「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主上說那很重要。」

  「假如我不能全懂,大哥還有什麼補充的?」

  「主上說,你們以前常玩一種遊戲,十分機密,只有你們弟兄三個人知道,所以你們可以瞞著人去做許多有意思的事情,他說那一套都是你想出來的。」

  梅玉笑道:「我知道,難為大哥把那些瑣碎的東西還記得。」

  「主上對梅叔叔和方叔叔兩個人的手足之情,是無以比擬的,方叔叔的全家都毀了,主上只有十分抱歉,但是問題較少,他可以把方三叔常邀在身邊,只有對梅叔叔他常感不安……」

  「那也沒什麼,是大哥過慮,其實從家父開始,我們都已作了決定……」

  李珠莊容地道:「對老侯爺,主上只有感激,卻不多說什麼,老侯爺抱定求仁之心,也不容主上多客氣,只是府上還有一大家人,尤其是梅叔叔結親之後,又帶上了姚家妹子的一大家人……」

  姚秀姑剛要開口,李珠正色道:「秀姑妹子,你是江湖女傑,不在乎牽扯,可是姚家的人受你的牽累未免太冤枉,人家也是一個大族……」

  姚秀姑也不說話了,她是個改嫁的婦人,姚是她前夫的姓,姚家雖是江湖中人,卻是一個大族,梅玉如果忤觸永樂帝,所犯的將是斥九族的叛逆大罪,雖然到現在,永樂帝對梅玉還很客氣,但是梅玉如果表現得太過分,那還是很難說的,永樂帝登基後,對建文帝手下的大臣掀起過好幾起大獄了。

  李珠又道:「主上吩咐過了,如果梅叔叔又蒙重用,必將有一次遠行,叫我跟著去聽候指揮。」

  「這……如何敢當,大嫂該陪大哥去。」

  李珠道:「不,主上說了,照理他應該自己去的,可是他不能輕動,否則問題更多,聖光寺雖然在西南夷中居於神聖地位,但朝廷在那兒一定有耳目,他如果有所行動,必將上下不安,所以他留下做抵押,只有把我派出來做代表,主上還說,梅叔叔會需要幾個自己的人,尤其有些事,萬不能讓信不過的人跟在身邊……」

  梅玉知道這必然是指起出藏寶的行動,想想倒也是對的,財帛動人心,到時候很難說誰是可信的了,惟一靠得住的,大概只有姚秀姑和李珠了。

  過了兩天,永樂帝的旨意下來了,首先是把李景隆判了個斬立決,家人流配。其次是宣佈谷王朱穗暴疾身故,王爵由世子承襲,其所兼一切職務均予解除。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所謂暴疾身故是怎麼一回事,假如真正是得了暴病,該由家人報到朝廷,由皇帝指定了治喪大臣,公開發喪,這才是親王的喪禮,只有出了事的親王才草草由朝廷發佈一聲就罷!

  李景隆的職務沒補人,密探部門,由錦衣衛指揮使鄭文龍兼了,監督一職也由鄭和兼了。

  明顯的,他們手中的密探勢力已經全歸到鄭和手中了。不過梅玉的西洋都護一職也發表了,梅玉的汝南侯晉二等汝國公,由內廷總監鄭和率軍護送,前往緬甸仰光,建府履任……

  這道旨意公佈之日,引起的震驚是可以想見的,尤其是谷王和李景隆雙雙敗事的廷旨見於同一天。

  誰都知道谷王和李景隆一直不放過梅玉,前兩年那兩人的手下一直都在追捕梅玉,現在居然一個晉登公爵,而一位親王及一位御前大臣居然倒了下來,這是誰都無法想像的。

  那些先前疏遠了梅家的人,又開始登門了,恭賀晉登公爵,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但是梅玉卻一律來個閉門不理,他不是架子大,而是看不得這些小人的嘴臉。再者,他是沒有空,因為他要跟鄭和商量動身取寶藏的事。

  永樂帝另有一道密諭給梅玉,責成他為全權特使,去挖取忽必烈寶藏,並且派鄭和為副手,率前征西大軍歸梅玉全權指揮。

  原來那筆忽必烈寶藏居然是藏在麻六甲國的內陸,金馬嶺高原的大漠之下。

  這個消息倒是確實的,昔年元世祖忽必烈大帝派遣大軍,西征蠻夷,大軍越過亞洲大陸直入歐洲,一直到達威尼斯,並在歐亞大陸上建了四大汗國,都由蒙古人統治著,他將歷次征戰所擄獲的珍寶聚集起來,準備送回來的,也是因為那筆珠寶太大了,他怕有人會在半途下手,所以改乘水路,在威尼斯準備了一條大海船,放回中原來。

  這件事被拖了很久,一直到元順帝時,才付之成行,那時因為國內已有不穩之象,連年征伐,國庫空虛,才想到要用這筆錢,計畫是由威尼斯上船,直到天津衛,取道海河,可以一直送到大都附近才送京城。

  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為了穩妥起見,元順帝雖然派了個蒙古將軍主其事,但還派了三個漢人高手隨行護衛。

  結果因為當時的航海技術尚未十分成熟進步,他們的航道發生了錯誤,偏了一點,又因為遇上了颶風,使船隻損壞,飄流到麻六甲的怡保港,那時怡保還住了一些荷蘭的海盜,他們要搶劫這條船,跟船上的元軍發生了戰鬥。

  結果,元將和官兵都戰死了,海盜也被殺得一個不剩,只留下了那三個漢人高手。

  他們役使當地的土人,把船上的藏珍抬著,埋藏進深山處的金馬嶺高原的大漢山下,把藏寶的地點繪製成圖,分成了三份,各人保管一份,然後翻山越嶺,取道暹羅、安南,由陸路回到中原。

  他們每個人都只帶了一把珠寶,經過了一年多的跋涉,才回到中原,然後就分散了。

  因為那時還是蒙古人入主中華,他們都改變了形象;易姓換名,變賣了身邊的珍寶,買了土地,安頓下來過日子了,一時他們不敢去動忽必烈藏珍的腦筋,因為那筆財富太大了,無端出現在任何地方,都將引起注意。

  元順帝久等沒有下落,以為他們是沉海而死了,當然對這三個人的家鄉還是在密切的注意中,他們也不敢回家去。

  這時,天下諸雄已紛起,揚竿抗元,這三個人也都分別地加入了抗元行列,他們十分熱心,最主要的是想借此快點趕走蒙古人,好去享受那筆藏珍。

  他們三個人很有計劃,分別投入了三個較大的勢力。一個投靠了吳王張士誠,一個投了漢王陳友諒,另一個投了朱元璋,他們是想不管哪一個人成事,都有一個能取得相當的地位而完成取寶的行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