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東方英 > 霸海心香 | 上頁 下頁
八一


  話聲微微一頓,接著又道:「再則貧僧準備的這十六雙鐵鉤,只是普湧鋼鐵打造,能否盡曆全程,亦大有問題。」言畢,又是一陣搖頭,頗為疏忽大意,不能多準備鐵鉤為歉。

  李中元緊皺著雙眉,雙目凝光仔細地在山壁之上搜來搜去。

  只見這峭壁雖然高達千仞,滑不可攀,但並不是平滑如鏡,也有隆起下凹之處,其中也有不少地方,生有一叢二叢的雜草,山壁之上,能生長雜草,下面必有泥土,既有泥土。下面更必有裂縫,如果把鐵鉤扣入石縫之中,豈不既省力。又不損耗鐵鉤。

  只是,那些雜草,東一叢西一叢,左右不一,也上下不一,在利用上,另外還有別的困難問題存在。

  李中元最初也沒考慮到石質問題,所以大言掌握了十之七八的成功希望,話是他自己說出來的,更不便改口,而且此行勢在必成。因此望著山壁,陷入了沉吟苦思。

  李中元本一個絕頂聰明的人,自機緣巧獲,得進入翠穀之後,苦練了三年,不但練成了絕世武功,而且更因秘谷之內藏有不少奇書典籍,因此智慧學識也和他的武功一樣,有著出奇的成就。

  他這一凝思苦索之下,卻給他找到了一個驚人「發現」。當時,目射驚訝奇光,「咦!」了一聲,道:「莫非這是有心人的安排?」

  他這一聲驚「咦」,聽得大家同是一怔,問道:「李檀樾有了什麼發現?」

  李中元道:「晚輩只是似有所覺,一切有待證實。」

  話聲未了,人已疾射而起,向著左前方三十多丈高下一叢草撲去。

  他身形沖天而起,高拔了十幾丈,身子向山壁上一貼,接著以壁虎遊牆神功,繼續上升。

  他壁虎遊牆神功,其快無比,只見他身貼著山壁,就沒看見他手腳運動,身子上升的速度,幾可與淩空扳升相比。

  片刻之間,便到了那叢雜草附近。

  他右手倏地向那叢草一抓而出,接著只聽他歡呼一聲,身子倒翻而起,一式金雞獨立,人已直立在那雜草之上。

  山風獵獵,李中元衣袂飄風,貼壁而立,低頭向下道:「晚輩果然沒有猜錯,有人在這草叢之中暗中插了鐵樁,我們大可因人成事,坐享其成了。」

  說著飄身而下,落在他們三人之前。

  智圓大師皺著雙眉道:「李檀樾,虧你怎樣看出來的?」

  李中元指著那草叢道:「各位老前輩請看,那些草叢生長的位置有什麼不尋常的地方?」

  智圓大師與希雲禪師玄通道長當然早就看到了那些草叢,這時又仔細打量起來,任他們用盡目力,也看不出草叢之中藏有鐵樁。

  三人都是一臉迷惘之色,搖頭道:「我們實在看不出草叢之中暗藏有鐵樁。」「晚輩乃是從草叢之間的關係位置猜測而得?」

  智圓大師仍是搖著頭道:「貧僧還是看不出其中道理何在。」

  李中元道:「他這草叢位置分佈得極是巧妙,如刻意在上升上尋求答案,那就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了。就左右上方最近的草叢,也還在四五十丈,僅憑一口丹田內力之氣,幾乎無人可達,可是各位再看右下方遠出懸崖之外那叢青草,雖然也相隔有四五十丈,但卻位置低下,只要輕身功夫到達相當火候,便不難飛掠而及,到達那草叢之處,不難又可發現另一草叢,在連鎖相關的位置上,如此一上一下,互相銜尾,如同登天之梯。」

  皺了一皺修眉,玄通道長道:「貧道看這峭壁之上,上下左右,倒有不少草叢。我想其中定然也有沒有鐵樁的草叢。萬一看錯了,後果豈不不堪設想。」

  李中元點頭道:「老前輩說得是,虛虛實實,這也是必然的安排……」

  一言未了,智圓大師截口又問道:「檀樾又怎樣知道何虛何實呢?」

  李中元微微一笑道:「晚輩出手一試,幸未落空,想來不會錯失了,現在且讓晚輩再試一試另外那一草叢吧!」

  說著,這次他卻沒有飛身相撲,而隨手裂了一塊山石,向那草叢淩空打去。

  山石打在草叢之中,發出一陣金石相擊之聲,顯見那叢青草中也有鐵樁。

  李中元接著長身而起,又飛回原來那草叢之上,隨又展開身形,時左時右,時高時低,貼著山壁,踏著草叢,跳迷宮柱子似的越升越高,最後升上了壁頂。

  奇怪的是,他踏上第二堆草叢之後,就沒再擲石試探,竟然胸有成竹地又毫未失當地,翻上了峭壁。

  只看得並立峭壁之下,翹首而看的二僧一道,目瞪口呆,說不山心中那種感慨之情,究竟是一種什麼味道。

  李中元飛上峭壁上的人影,向下招了一招手,傳聲呼道:「各位老前輩可還記得晚輩落腳之處?也請上來吧。」

  二僧一道,都當得上當代奇人之稱,李中元墊腳上升之處,自是入目能記,可是他們三人卻是相對愕然,無人答話。

  別看李中元飛身而上時,輕靈巧快,不甚費什麼力似的,其實卻全仗一口丹田內力,一鼓作氣,以竟全功,途中只要內力稍一衰竭,便莫想登上壁頂。

  這二僧一道,雖然有著過人的成就,但是他們自己都有自知之明,盡其全力,大約可以登上十之七八,如果再勉力上升、不但無法—上達壁頂,就是安然下來,都要力不從心丁。

  三人對望了一陣,希雲禪師輕歎一聲,仰頭上望,吐出一口勁力,回活道:「這片山壁太高了,我們自愧修為不夠,難以學習登越峭壁。」

  李中元說道:「各位,大約能登上多高?」

  希雲禪師與智圓大師玄通道長各自估計了一下自己實力,都在十之七八之間,希雲禪師據實回答了李中元。

  李中元估計了一下身上所帶的繩索,足敷應用,當下傳話說道:「各位無妨,但請帶著自己繩索上來,晚輩自有接應之計。」

  二僧一道,互一推讓,希雲禪師情不可卻,一笑合十道:「那麼貧僧有僭,先現醜了。」

  大袖一揮,身形疾飄而起,看他最初上升的身形,其輕快速度,雖不能和李中元相等,卻也相差無幾,只是上到半山壁之後,身形便不由得慢了下來,最後勉力又上升了幾十丈,已是真力難繼,只好貼在山壁之上調息。

  待得真氣調勻,李中元已是飛身而下,立在離他最近一叢草叢之上,甩手將一段繩頭拋了過來,要希雲禪師自己帶來繩索接上,然後,又飛身上了壁頂。

  智圓大師準備的這種繩索體積小而韌力強,一人之量約在五十丈之間,合李中元與希雲撣師二人之量,正好拉到壁頂。

  李中元把繩頭系牢在一棵樹幹上,以希雲撣師一身功力,有了繩索的幫助,餘程自是不費吹灰之力了。

  玄通道長,智圓大師次第以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