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武俠小說 > 神偷天下 | 上頁 下頁
一〇四


  楚瀚連忙道:「不急,不急,女娃兒性命暫時沒有危險。他們明日便上山來,不差這幾個時辰。」他見到揚鐘山情急關心的模樣,不禁想起在京城揚家祖宅那時,揚鐘山為人看病從不收診金,還總掏腰包替病家買藥,弄得家中住了一大群存心佔便宜的病家,賴著不走。沒想到事隔多年,揚鐘山的性情半點沒變,仍是一心只為病家著想,呆氣依舊,關懷急切也依舊,心中甚是感動。

  楚瀚見夜色已晚,自己得儘快趕下山去,告知王鳳祥和雪豔揚鐘山確實在山上這個好消息,便向揚鐘山告辭。揚鐘山拉著他的手,誠摯地道:「楚小兄弟,你當年幫助我逃走,我好生感激。然而我最感激你的,還是你替我早早收起了先父留下的重要劄記和醫書,沒被那些豺狼虎豹搜去或毀掉。今日不管你帶了誰來求醫,我都一定盡心救治,不論需花上多少時間精神,我定會努力治好了這位小姑娘。」

  楚瀚聽了,十分感激,說道:「如此多謝大夫了。我身有要事,明日我指點王大俠和雪豔兩位上山找您求醫,自己便不再來叨擾了。」當下與揚鐘山作別,趕下山去。

  次日清晨,楚瀚便將昨夜造訪揚鐘山的經過告訴了王鳳祥和雪豔,二人喜出望外,一齊向楚瀚拜謝,楚瀚連忙避開不受,他指點了二人上山的路徑,三人便灑淚作別。

  楚瀚知道揚鐘山定會盡心醫治儀兒,放下了一樁心事,送走了王鳳祥等後,便帶著小影子徑往北去,趕赴京城。

  【注:本冊中提到的大越國是漢化非常深的中國屬國,在明朝永樂、洪熙、宣德的二十年間,曾被明朝出兵征服,直接受明朝統治,稱為「交趾」,設府、州、縣,由中央直轄。明廷統治期間,在交趾大力推行儒學教化。後來大越人民不堪明朝官員的壓榨,起兵抵抗,其中清化豪族黎利勢力甚大,多年潛藏於老撾,暗中儲備抗明。因明朝派去大越的文官武將皆所用非人,黎利多次大敗明軍,明宣宗皇帝終於決定撤兵,黎利便建立了「後黎朝」,後世稱他為「黎太祖」。宣宗很不願意封他為王,不斷飭令他尋訪前朝陳氏後裔,但黎利堅稱尋訪不著,並上表稱各頭目耆老皆推舉他為王,宣宗始終不許。直到宣宗賓天,黎利也死去,他的兒子黎麟才被繼位的英宗封為「安南國王」,自此對明朝朝貢不絕。

  《大越史記全書》是越南的編年體通史,以文言漢文寫成。據記載,黎聖宗洪德十年,皇帝命禮部右侍郎兼國子監司業吳士連編修《大越史記全書》。編史的起因,是因黎聖宗「稟睿智之資,厲英雄之志,拓土開疆,創法定制,尤能留意史籍。」亦即這位皇帝武功也有了,文治也有了,轉而留心歷史文化,因此下令修史。

  可能由於《大越史記全書》是由聖宗下旨起編,書中對他的褒辭特別多。除了前述仙童托生的故事外,還有說到他年輕之時樣貌神俊異常,「帝之生也,天姿日表,神彩英異,岐岐然,嶷嶷然,煌煌然,穆穆然,真作後之聰明,保邦之智勇也。」一出生就端莊得如天神一般。又說他後來奉藩入京師,「日與諸王同經筵肆學,時經筵官陳風等見帝容止端重,聰睿過人,心中異之。帝愈自韜晦,不露英氣,惟以古今經籍、聖賢義理為娛。」從小就喜愛讀書,樂於學習聖賢道理,真乃孺子可教。而且還懂得韜光養晦,謙虛退讓,不引人妒忌。

  臣子對皇帝拍馬屁是沒有底線的。書中繼而說他「天性生知,而夙夜未嘗釋卷,天才高邁,而製作尤所留情。樂善好賢,舋舋不倦,宣慈太后視若己生,仁宗推為難弟。」不但將黎聖宗說成生而知之的聖人,更稱許他熱愛讀書,早晚書不離手,擅長作詩填辭,兼且熱心慈善,親近賢人,勤奮不懈,連跟他毫無血緣關係的當朝攝政太后宣慈太后,他三哥的母親,也對他特別好,當他親生兒子一般;甚至跟他是競爭對手的三哥,也當他是難弟(即賢弟之意),真是非常成功完美的一個人。

  然而無論黎灝有多麼聰慧賢明英俊,他排行老四,上面有三個哥哥,原本作皇帝絕沒有他的份兒,按理這皇位是輪不到他的。而他為何能當上皇帝,關鍵在於他的大哥黎宜民。

  黎灝的父親黎太宗名叫黎元龍,亦名黎麟,是黎太祖黎利的次子。他十一歲即位,是個沉緬酒色,不怎麼成材的皇帝,最後死於女色,得年二十歲。他十六歲時生了長子黎宜民,黎宜民一出生就被封為皇太子,但其母楊氏賁母以子貴,驕縱不堪,少年皇帝一怒之下,將楊氏賁廢為庶婦,順帶將皇太子之位也革掉了。太宗死後,二兒子不知是早死還是母親不夠厲害,總之繼位的是三子黎邦基,當時才兩歲,由母親宣慈太后阮氏英攝政。那時四子黎灝才剛滿一歲。

  許多年後,始終不服氣的廢太子黎宜民二十歲了,竟然發動叛變,率兵攻入升龍,殺了十八歲的三弟仁宗皇帝,他的母親宣慈太后自殺,黎宜民便當上了皇帝。但他篡位不過八個月,就被大臣阮熾、丁列等發兵聲討誅殺,史稱廢帝。眾臣見太祖二子皆死,只好迎立天縱英明,剛滿十八歲的四子黎灝為帝,黎灝便在兄長的自相殘殺下當上了皇帝。從太宗到廢帝到仁宗以至聖宗即位,二十六年間連換了四個皇帝,都是父子兄弟,而且不是兒童就是青少年,年紀最大的才剛滿二十歲。

  大越國的皇帝稱號一本正經,與中國如出一轍,從太祖、太宗、仁宗、聖宗、憲宗、肅宗,以至德宗、明宗、昭宗,而到每況愈下的神宗、真宗、玄宗、湣宗,凡曆二十八帝,三百六十一年,比明朝的十六個皇帝、兩百七十六年還要長久。即使撇開史書中對黎灝的加意吹捧,客觀地說,黎灝乃是在位較久,而文治武功都卓有成就的一位皇帝。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中對他的評價為:「帝創制立度,文物可觀,拓土開厚,真英雄才略之主!雖漢之武帝唐之太宗莫能過矣。然土木之興,逾于古制,兄弟之義,失于友于,此其所短也。」說他的功績連漢武帝唐太宗都比不上,這在我們看來,大約是很有疑義的。最後跟中國史書一樣,仍舊冠冕堂皇地損了他兩句,說他也有短處,就是太愛營造華美的新式建築,而且對兄弟不怎麼友愛,但這點不禁令人懷疑,他又能如何友愛兄弟呢?大哥篡位叛亂被誅,二哥史書沒提,三哥被大哥殺害,最後就剩他自己孤伶伶的一個,要讓他友愛誰呢?

  附帶說一句:後黎朝首都升龍,又稱東京,即今之河內。升龍在當時乃是大越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與中國和爪哇等地有蓬勃的海上貿易,人口眾多,物產豐饒,交通發達。

  大越國素為中國各朝代的藩屬國,文化交流密切,典章制度和文字都以中國為宗。至今我們仍能從以漢文寫成的《大越史記全書》中一窺明代大越國的歷史,而早已捨棄漢文傳統,使用新創越文的今日越南人,卻只能從翻譯中得知自己的歷史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