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熹 > 二程遺書 | 上頁 下頁 |
卷十一 明道先生語一(3) |
|
乾,陽(一有物字)也,不動則不剛;「其靜也專(專一),其動也直(直遂)」,不專一則不能直遂。坤,陰(一有物字)也,不靜則不柔(不柔,一作歸);「其靜也翕(翕聚),其動也辟」(發散),不翕聚則不能發散。 「致知在格物。」格,至也。或以格為止物,是二本矣。人須知自慊之道。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性情猶言資質體段。亭毒化育皆利也。不有其功,常久而不已者,貞也。《詩》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者,貞也。 天地日月一般。月受日光而日不為之虧,然月之光乃日之光也。地氣不上騰,則天氣不下降。天氣降而至於地,地中生物者,皆天氣也。惟無成而代有終者,地之道也。 識變知化為難。古今風氣不同,故器用亦異宜。是以聖人通其變,使民不倦,各隨其時而已矣。後世雖有作者,虞帝為不可及已。蓋當是時,風氣未開,而虞帝之德又如此,故後世莫可及也。若三代之治,後世決可複。不以三代為治者,終苟道也。 動乎血氣者,其怒必遷。若鑒之照物,妍媸在彼,隨物以應之,怒不在此,何遷之有?聖人之言,沖(一作中)和之氣也,貫徹上下。 人須學顏子。有顏子之德,則孟子之事功自有(一作立)。孟子者,禹、稷之事功也。《中庸》之言,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孔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者也。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皆不累於己爾。 「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悅」,與聖人同爾。 人須知自慊之道。自慊者,無不足也。若有所不足,則張子厚所謂「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者也。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不識不知,順帝之則(不作聰明,順天理也)。」 「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幾幾。」取狼為興者,狼前後停,興周公之德終始一也。稱公孫雲者,言其積德之厚。「赤舄幾幾」,盛德之容也。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有節故有餘,止乎禮義者節也 月不受日光故食。不受日光者,月正相當,陰盛亢陽也。鼓者所以助陽。然則日月之眚,皆可鼓也(月不下日,與日正相對,故食)。 季冬行春令,命之曰逆者,子克母也。太玄中首中:陽氣潛萌于黃宮,信無不在乎中。養首一:藏心於淵,美厥靈根。測曰:藏心於淵,神不外也。楊子雲之學,蓋嘗至此地位也。 顏子短命之類,以一人言之,謂之不幸可也;以大目觀之,天地之間無損益,無進退。譬如一家之事,有子五人焉,三人富貴而二人貧賤,以二人言之則不足,以父母一家言之則有餘矣。若孔子之至德,又處盛位,則是化工之全爾。以孔、顏言之,於一人有所不足,以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群聖人言之,則天地之間亦富有餘(一作亦雲富有)也(「惠迪吉,從逆凶」,常行之理也)。 視聽思慮動作皆天也,人但於其中要識得真與妄爾。 東周之亂,無君臣上下,故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言不為東周也。 「素履」者,雅素之履也。初九剛陽,素履已定,但行其志爾,故曰「獨行願」也。 「視履考祥」,居履之終,反觀吉凶之祥,周至則善吉也,故曰「其旋元吉」。 「比之無首凶」,比之始不善則凶。 「豶豕之牙吉」,不去其牙而豶其勢,則自善矣。治民者不止其爭而教之讓之,類是也。 「介於石」,理素定也。理素定,故見幾而作,何俟終日哉? 豫者備豫也,逸豫也。事豫故逸樂,其義一也。 謙者治盈之道,故曰:「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凡為人言者,理勝則事明,氣勝則招怫。一本作氣忿則招怫。 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為難。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道無體,義有方也。 「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間,亭亭當當,直上直下之正理,出則不是,唯敬而無失最盡。 孟子謂「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正是著意,忘則無物。 天者理也,神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 易要玩索,「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學只要鞭辟(一作約)。近裡,著己而已,故「切問而近思」,則「仁在其中矣」。「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裡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只此是學質美者,明得盡,查滓便渾化,卻與天地同體。其次惟莊敬持養,及其至則一也。 人最可畏者是便做,要在燭理(一本此下雲:「子路有聞,未之能行,惟恐有聞」)。 宰予晝寢,以其質惡,因是而言。 顏子屢空,空中(一作心)。受道。子貢不受天命而貨殖,億則屢中,役(一作億)。聰明億度而知,此子貢始時事,至於言「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乃後來事。其言如此,則必不至於不受命而貨殖也。 「天生德於予」,及「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此聖人極斷置以理。 「文不在茲」,言文未嘗亡。倡道在孔子,聖人以為己任。 「詩、書、執禮皆雅言。」雅素所言也,至於性與天道,則子貢亦不可得而聞,蓋要在默而識之也。 君子坦蕩蕩,心廣體胖。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發己自盡為忠,循物無違謂信,表裡之義也。 理義,體用也(理義之說我心)。 居之以正,行之以和。 「艮其止,止其所也。」各止其所,父子止于恩,君臣止於義之謂。「艮其背」,止於所不見也。 至誠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贊者,參贊之義,「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之謂也,非謂贊助。只有一個誠,何助之有? 知至則便意誠,若有知而不誠者,皆知未至爾。知至而至之者,知至而往至之,乃吉之先見,故曰「可與幾」也。知終而終之,則「可與存義」也(「知至至之」主知,「知終終之」主終)。 「忠信所以進德,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者,乾道也。「敬以直內,義以方外」者,坤道也。 「修辭立其誠」,文質之義。 「天下皆憂,吾獨得不憂;天下皆疑,吾獨得不疑」;與「樂天知命吾何憂,窮理盡性吾何疑」,皆心也。自分「心」「跡」以下一段皆非。 息訓為生者,蓋息則生矣。一事息,則一事生,中無間斷。碩果不食,則便為複也。「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陰陽不測之謂神。」要思而得之。 為政須要有綱紀文章,先有司、鄉官讀法、平價、謹權量,皆不可闕也。人各親其親,然後能不獨親其親。仲弓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便見仲弓與聖人用心之大小。推此義,則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 子夏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子夏之病,常在近小。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子張常過高而未仁,故以切己之事答之。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道有沖漠之氣象。 「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