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 > 徐渭 | 上頁 下頁 |
徐渭傳 |
|
同郡陶望齡撰 徐渭,字文長,山陰人。幼孤,性絕警,故九歲能屬文。年十余,仿楊雄《解嘲》作《釋毀》。二十,為邑諸生,試屢雋。胡少保宗憲總督浙江,或薦渭善古文詞者,招致幕府,筦書記。時方獲白鹿海上,表以獻。表成,召渭視之,渭覽罷,瞠視不答。胡公曰:生有不足耶?試為之。退具槁進。公故豪武,不甚能別識,乃寫為兩函,戒使者以視所善諸學士董公份等,謂孰優者,即上之。至都,諸學士見之,果賞渭,作表進,上大嘉悅。其文旬月間遍誦人口,公以是始重渭寵禮獨甚。 時都禦史武進唐公順之以古文負重名,胡公嘗袖出渭所代,謬之曰:公謂予文若何?唐公驚曰:此文殆輩吾。後又出他人文,唐公曰:向固謂非公作,然其人誰耶?願一見之。公乃呼渭偕飲,唐公深獎歎,與結驩而去。歸安茅副使坤時游於軍府,素重唐公。嘗大酒會,文士畢集,胡公又隱渭文語曰:能識是為誰筆乎?茅公讀未半,遽曰:此非吾荊川必不能。胡公笑謂渭:茅公雅意師荊川,今北面於子矣。茅公慚慍面赤,勉卒讀,謬曰:惜後不逮耳。其為名輩所賞服如此。渭性通脫,多與群少年昵飲市肆,幕中有急需,召渭不得,夜深開戟門以待之。偵者得狀,報曰:徐秀才方大醉嚎囂,不可致也。公聞,反稱甚善。 時督府勢嚴重,文武將吏庭見,懼誅責,無敢仰者。而渭戴敝烏巾,衣白布澣衣,直闖門入,示無忌諱,公常優容之。而渭亦矯節自好,無所顧請。然性豪恣,間或藉氣勢以酬所不快,人亦畏而怨焉。 及宗憲被逮,渭慮禍及,遂發狂,引巨錐剚耳,刺深數寸,流血幾殆。又以椎擊腎囊,碎之,不死。 渭為人猜而妬,妻死後有所娶,輒以嫌棄。至是又擊殺其後婦,遂坐法系獄中。憤懣欲自決,為文自銘其墓曰:山陰徐渭者,少慕古文詞,及長益力。既而有慕於道,往從前長沙守季先生究王氏宗旨,謂道類禪,又去扣於禪,久之,人稍許之,然文與道終兩無得也。賤而惰且直,故憚貴交似傲,與眾處不凂,袒裸似玩,人或病之,然傲與玩亦終兩不得其情也。舉於鄉者八,而不一售,僦數掾儲瓶粟者十年。一旦客于幕府,典文章,數赴而數辭,投筆出門,人爭愚而危之而已,深以為安。其後公愈折節等布衣,留者兩期,贈金以數百計,人爭榮而安之,而己深以為危。 至是,忽自覓死人,曰:渭文士,且操潔,可無死。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渭則自死,孰與人死之?渭為人,度於義無所關時,輒疏縱,不為儒縛,一涉義所否,雖斷頭不可奪。故其死也,親莫制,友莫解焉。平生有過不肯掩,有不知恥以為知,斯言蓋不妄者,其自名如此。然卒以援者力獲免。既出獄,縱游金陵,北客于上谷,居京師者數年。獄事之解,張宮諭元忭力為多,渭心德之,館其舍旁,甚驩好。然性縱誕,而所與處者頗引禮法。久之,心不樂,時大言曰:吾殺人當死,頸一茹刃耳,今乃碎磔吾肉,遂病發棄歸。 既歸,病時作時止,日閉門與狎者數人飲噱,而深惡諸富貴人,自郡守丞以下求與見者,皆不得也。嘗有詣者,伺便排戶半入,渭遽手拒扉,口應曰:某不在。人多以是恠恨之。晚絕谷食者十餘歲,人問何居,曰:吾噉之久,偶厭不食耳,無他也。尤不事生業,客幕時有饋之絨十許匹者,遂大制衣被,下及所嬖私褻之服,靡不備者,一日都盡。及老貧甚,鬻乎自給。然人操金請詩文書繪者,值其稍裕,即百方不得,遇窘時乃肯為之。所受物人人題識,必償已乃以給費,不即餒餓不妄用也。有書數千卷,後斥賣殆盡,幬莞破弊,不能再易,至藉槁寢。年七十三卒。 渭為諸生時,提學副使薛公應旗閱所試論,異之,置第一,判牘尾曰:句句鬼語,李長吉之流也。及被遇胡公,值比歲,公思為渭地,諸簾官入謁,屬之曰:徐渭,異才也,諸君校士而得渭者,吾為報之。時胡公權震天下,所出口無不欲爭得以媚者。而偶一令晚謁,其人貢士也,公心輕之,忘不與語。及試渭牘,適屬令,事將竣,諸人乃大索獲之,則彈擿遍紙矣。人以是歎渭無命,而服薛公知人焉。 渭于行草書尤精奇偉傑,嘗言: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識者許之。其論書主於運筆,大槩昉諸米氏雲。所著《文長集》、《闕篇》、《櫻桃館》集各若干卷,今合刻之。注《莊子內篇》、《參同契》、《黃帝素問》、《郭璞葬書》各若干卷,《四書解》、《首楞嚴經》解各數篇,皆有新意。 渭父鏓,以龍裡衛戍籍領貴州鄉薦。始至龍裡也,土人嘩之,鏓以教讀自晦,授童子孝經,故謬其讀。土人笑曰:是不足逐也。已而得薦,仕至夔州府同知。 渭貌修偉肥白,音朗然如唳鶴,常中夜呼嘯,有群鶴應焉。 二子曰枚、枳。 陶望齡曰:越之文士著名者,前惟陸務觀最善,後則文長。自古業盛行,操翰者羞言唐宋,知務觀者鮮矣,況文長乎?文長負才性,不能謹飾節目,然跡其初終,蓋有處士之氣。其詩與文亦然,雖未免瑕纇,咸以成其為文長者而已。中被詬辱,老而病廢,名不出於鄉黨。然其才力所詣,質諸古人,傳于來禩,有必不可廢者。秋潦縮原泉,見彼豗喧汜溢者須臾耳,安能與文長道修短哉!文長沒數載,有楚人袁宏道中郎者來會稽,於望齡齋中見所刻《初集》,稱為奇絕,謂有明一人,聞者駭之。若中郎者,其亦渭之桓譚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