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馮夢龍 > 喻世明言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歸極樂(4)


  次日朝罷,與眾僧議設盂蘭盆大齋,又造梁皇寶懺。說這盂蘭盆大齋者,猶中國言普食也,蓋為無主餓鬼而設也;梁皇懺者,梁主所造,專為郗後懺悔惡業,兼為眾生解釋其罪。冥府罪人,因梁主設齋、造經二事,即得超救一切罪業,地獄為彼一空。夢見郗後如生前裝束,欣然來謝道:「妾得陛下寶懺之力,已脫蟒身生天,特來拜謝。」又夢見百萬獄囚,皆朝著梁主拜謝,齊道:「皆賴陛下功德,幸得脫離地獄。」

  梁主以此奉佛益專,屢詔尋訪高僧禮拜,闡明其教,未得其人。聞得有個榼頭和尚,精通釋典,遣內侍降敕,召來相見。榼頭和尚隨著使命而來。武帝在便殿,正與侍中沈約弈棋。內侍稟道:「奉敕喚榼頭師已在午門外聽旨。」適值武帝用心在圍棋上,算計要殺一段棋子,這裡連稟三次,武帝全不聽得,手持一個棋子下去,口裡說道:「殺了他罷。」武帝是說殺那棋子,內侍只道要殺榼頭和尚。應道:「得旨。」便傳旨出午門外,將榼頭和尚斬訖。武帝完了這局圍棋,沈約奏道:「榼頭師已喚至,聽宣久矣。」武帝忙呼內侍,教請和尚進殿相見。

  內侍奏道:「已奉旨殺了。」武帝大驚!方悟殺棋時誤聽之故。乃問內侍道:「和尚臨刑,有何言語?」內侍奏道:「和尚說前劫為小沙彌時,將鋤去草,誤傷一曲蟮之命。帝那時正做曲蟮。今生合償他命,乃理之當然也。」武帝嘆惜良久,益信輪回報應之理。乃傳旨厚葬榼頭和尚。一連數日,心中怏怏不樂。

  沈約窺知帝意,乃遣人遍訪名僧。忽聞得有個聖僧,法號道林支長老,在建康十裡外結茅而居,在那裡修行。乃奏知梁主,梁主即命侍中沈約去訪其僧。約旌旗車馬,僕從都盛,勢如山嶽,慌動遠近,一路傳呼。道林自在庵中打坐,寂然不動。沈約走到榻前說道:「和尚知侍中來乎?」道林張目說道:「侍中知和尚坐乎?」沈約又說道:「和尚安身處所,那裡得來的?」道林回話道:「出家人去住無礙。」只說得這一聲,這個庵,連裡面僧人,一切都不見了,只剩得一片白地。

  沈約吃這一驚不小,曉得真是聖僧,慌忙望空下拜道:「弟子肉眼凡庸,煩望吾師慈悲。非約僣妄,乃朝廷所使,約不得不如此。」支公仍見沈約,就留沈約吃些齋飯。沈約懇求彈旨指迷,支公與沈約口號公:「栗事護前,斷舌何緣?欲解陰事,赤章奏天。」紙後又寫十來個「隱」字。

  為何支公有此四句口號?一日,豫州獻二寸五分大栗子,梁主與沈約各默書栗子故事。沈約故意少書三事,乃雲:「不及陛下。」出朝語人曰:「此公護前。」

  蓋言梁主護短也。後樑主知道,以此憾約。斷舌之事:約與范雲勸武帝受禪,約病中夢齊和帝以劍割其舌。約恐懼,命道士密為赤章奏天,以禳其孽。都是沈約的心事,無人知得,被支公說著了,沈約驚得一身冷汗,魂不附體。木呆了一會,又再三拜問「隱」字之義。支公為何連寫這十來個「隱」字?日後沈約身死,朝議欲諡沈約為文侯。梁主恨約,不肯諡為文侯,說道:「情懷不盡為『隱』。」

  改其諡為隱侯。支公所書前二事,是沈約已往之事;後諡法一事,是沈約未來之事,沈約如何便悟得出來?再三拜求,定要支公明示。支公說道:「天機不可盡泄,侍中日後自應。」說罷,依先閉著眼坐去了。

  沈約悵然而歸。回見武帝,把支公變化之事,備細奏上武帝。武帝說道:「世上真有仙佛,但俗人未曉耳。」武帝傳旨:來日鑾輿幸其庵。命集文武大臣,起二萬護衛兵,儀從鹵簿,旗幡鼓吹,一齊出城,竟到庵裡來迎支公。支公已先知了,庵裡都收拾停當,似有個起行的模樣。武帝與沈約到得庵裡,相見支公,武帝屈尊下拜,尊禮支公為師。行禮已畢,支公說道:「陛下請坐,受和尚的拜。」

  武帝說道:「那曾見師拜弟?」支公答道:「亦不曾見妻抗夫!」只這一句話頭,武帝聽了,就如提一桶冷水,從頂門上澆下來,遍身蘇麻。

  此時武帝心地不知怎地忽然開明,就省悟前世黃複仁、童小姐之事。二人點頭解意,眷眷不已。武帝就請支公一同在鑾輿裡回朝,供養在便殿齋閣裡。武帝每日退朝,便到閣子中,與支公參究禪理,求解了悟。支公與武帝道:「我在此終是不便,與陛下別了,仍到庵裡去住。」武帝道:「離此間三十裡,有個白鶴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個寺刹,請師傅到那裡去住。」支公應允了。

  武帝差官督造這個山寺,大興工作,極土木之美。殿刹禪房,數千百間,資費百萬,取名同泰寺,夫婦同登佛地之意。四方僧人來就食者,千百餘人。支公供養在同泰寺,一年有餘。

  梁主有個昭明太子,年方六歲,能默誦五經,聰明仁孝。一日,忽然四肢不舉,口眼緊閉,不知人事。合宮慌張,來告梁主。遍召諸醫,皆不能治。梁主道:「朕得此子聰明,若是不醒,朕亦不願生了。」舉朝驚恐。東宮一班宮嬪宮屬奏道:「太子雖然不省人事,身體猶溫,陛下何不去見支太師,問個備細如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