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資治通鑒音注 | 上頁 下頁
提要


  《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宋司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

  光以治平二年受詔撰《通鑒》,以元豐七年十二月戊辰書成奏上,凡越十九年而後畢。光《進表》稱精力盡於此書。其採用之書,正史之外,雜史至三百二十二種。其殘稿在洛陽者尚盈兩屋。既非掇拾殘剩者可比。又助其事者,《史記》、前《後漢書》屬劉攽;三國、南北朝屬劉恕;唐、五代屬范祖禹。又皆通儒碩學,非空談性命之流。故其書網羅宏富,體大思精,為前古之所未有。而名物訓詁,浩博奧衍,亦非淺學所能通。

  光門人劉安世嘗撰《音義》十卷,世已無傳。南渡後注者紛紛,而乖謬彌甚。至三省乃匯合群書,訂訛補漏,以成此注。元袁桷《清容集》載先友《淵源錄》,稱三省天臺人,寶佑進士,賈相館之。釋《通鑒》三十年,兵難稿三失。乙酉歲,留袁氏家塾,日手抄《定注》。己醜寇作,以書藏窖中得免。案三省《自序》,稱乙酉徹編,與桷所記正合。惟桷稱《定注》,而今本題作《音注》,疑出三省所自改。三省又稱,初依經典釋文例,為廣注九十七卷。後失其書,複為之注。始以考異及所注者散入《通鑒》各文之下。曆法、天文則隨《目錄》所書而附注焉。此本惟《考異》散入各文下,而《目錄》所有之曆法、天文書中並未附注一條。當為後人所刪削,或三省有此意而未及為歟。

  《通鑒》文繁義博,貫穿最難。三省所釋,於象緯推測,地形建置,制度沿革諸大端,極為賅備。故《唐紀》開元十二年內注雲:「溫公作《通鑒》,不特紀治亂之跡而已。至於禮樂、歷數、天文、地理尤致其詳。讀者如飲河之鼠,各充其量。」蓋本其命意所在,而於此特發其凡,可謂能見其大矣。至《通鑒》中或小有抵牾,亦必明著其故。如《周顯王紀》「秦大良造伐魏」條注雲「大良造下當有『衛鞅』二字」。《唐代宗紀》「董晉使回紇」條注雲「此韓愈狀晉之辭,容有溢美」。又「嚴武三鎮劍南」條注雲「武只再鎮劍南,蓋因杜甫詩語致誤」。《唐穆宗紀》「冊回鶻嗣君」條注雲「《通鑒》例,回鶻新可汗未嘗稱嗣君」。《文宗紀》「鄭注代杜悰鎮鳳翔」條注雲「如上卷所書杜悰鎮忠武,不在鳳翔」。凡若此類,並能參證明確,而不附會以求其合,深得注書之體。較尹起莘《綱目發明》附和回護,如諧臣媚子所為者,心術之公私,學術之真偽,尤相去九牛毛也。

  雖征摭既廣,不免檢點偶疏。如景延廣之名,出師表敗軍之事,庾亮此手何可著賊之語,沈懷珍之軍洋水,阿那瑰之趨下口,烏丸軌宇文孝伯之誤句,周太祖詔今兄之作「令兄」,顧炎武《日知錄》並糾其失。近時陳景雲亦摘地理訛舛者作《舉正》數十條。然以二三百卷之書,而蹉失者僅止於此,則其大體之精密,益可概見。

  黃溥《簡籍遺聞》稱是書元末刊於臨海,洪武初取其版藏南京國學。其見重於後來,固非偶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