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長編 | 上頁 下頁 |
元符元年十一月 |
|
十一月乙巳朔,承議郎都貺為金部員外郎,許幾為虞部員外郎。 新彰信軍節度推官方天若試正字。 先是,天若初得召對,曾布言天若不可進。上曰:「誰舉之?」布曰:「不知。」上曰:「徐鐸也。」布曰:「天若凶慝,眾之所惡。林豫嘗言:『閩中有二凶人,一在館閣,乃林旦;一中高科,乃天若。此朝廷不幸也。』昨程文中欲禁錮元祐人子弟,籍沒其家產。此乃迎合之語,非敢言也,願加察。」上曰:「須且令上殿。」布曰:「已召對不可已,但於進擢之際,願更留聖意審察。」上頷之。(布錄十月壬辰,今附此。) 西作坊使、英州刺史、知瀘州王獻可再任滿,遷左騏驥使,又再任,上諭曾布曰:「獻可元祐中亦有章疏。」(獻可二年五月十八日竟責。) 布嘗敘訴理事雲:「先是,章惇進呈餘爽書,出惇家,人頗疑之。上遂搜閱於禁中,得真本,又得其乞還政書。然宣仁六月已服藥,爽七月十三日乞復辟,九月三日升遐矣,故不能救前貶。上因檢尋餘爽文字,遂見張敦禮、王師約所上書。已而兩人皆貶。(師約貶於此月六日。)上又言,周鼎、李許輩亦皆有書,又言許附陳衍,可罷閣職。及進呈,乃雲事狀不明,且已,而周鼎輩文字亦不出,此可以知聖德之仁厚也。然自爽事後迄今,紛紛未已,而蹇序辰及安惇又數以訴理事文致緣飾,乞施行。惟上意終緩,故被禍害者亦鮮,但群小兇焰,未肯收斂爾。」 丙午,御批:「勘會近降指揮,禦輦院將來南郊,差撥下都輦官五十人般擎御前物色,自可相度閑慢去處,申明抽那應副。其本院被受聖旨,經宿乃奏,仍複引用常條,更不施行。所有合幹官吏,可送大理寺疾速取勘聞奏。」(禦集十一月三日事,究竟當考。)又批:「禦輦院官系進乘輿,最為親近。今梁吉者,出自軍伍,似非所宜,可下吏部審會,別行選差。自今闕官,准此。」 丁未,權殿中侍御史鄧棐言:「嘗論右司郎中孫杞察訪河北,首薦執政大臣親党門人,聞有詔罷杞右司,除小郡。請早降責命,以示天下。」會杞卒,詔杞緣右司郎中身亡,合得恩例勿行。(九月四日安惇云云,可考。) 戶部言祿令「致仕官若本身遇特恩轉官者,並依所轉官給料錢」字下,請增入注文內「該請衣賜者准此」。從之。(新無。) 戊申,工部上鑄錢監監官任滿得替殿最法,戶部上捕蝗法,並從之。(舊本特詳,今從新本。) 己酉,禦史中丞安惇言,近奏翰林學士蔣之奇,于元祐初奏雪知亳州李莘前任江西提刑日,沖替罪犯為太重事,望詳前奏,早賜處分。詔之奇贖金十斤。(鄒浩云云。) 監察禦史蔡蹈言齊、鄆、濱、滄等州大被水患,為害甚遠,良由北外都水丞司自去年七月以至今年,一歲之閑,略無措置,以備捍禦,馴致今日之患。詔權北外都水丞竇訥罰金三十斤。仍令梁鑄根究河水泛溢去處,系是何官司管認及應有罪之人,具狀以聞。 權殿中侍御史鄧棐言:「河北監司同薦權北外都水丞竇訥正任。按訥乃執政大臣之壻,監司貪附貴權,急於媚醦,忘其分守,越職論薦,曾不顧忌,請正犯分附勢之罪。」詔李仲、陳系、王旉各贖金二十斤。(竇訥、章惇壻。陳瓘雲王旉提舉河北常平,實錄在三月八日。陳系提舉河北路常平,乃紹聖四年五月六日。李仲提點河北東路刑獄,亦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三省檢會元祐七年宣德郎宋保國奏請太皇太后行躬詣太廟之禮。詔故通直郎宋保國追毀出身已來文字除名。(宋保國舊特詳,今從新。) 環慶路經略司言,都鈐轄張誠等襲逐寇犯涇原西賊,獲五百餘級。詔張誠下軍兵等各賜錢有差;其得功將士等,仰經略司保明以聞。 樞密院言:「近西賊舉國侵犯涇原路,攻圍城寨,惟恃重兵,務在速戰。其本路經略司及統制官、副都總管王恩等,統領官姚雄、姚古,環慶、秦鳳統制策應兵馬種朴、王道,各能持重,不與輕戰,保全師眾,及屯據要害,張耀兵勢,使不能深入作過,致賊無利,沮喪遁歸。」詔賜王恩等銀絹有差。 朝散郎楊挺為虞部員外郎。 庚戌,吏部言請選人應合用舉主關升改官者,除依條限定員數並合用職司外,更許奏舉,不得過二員。從之。(新無。) 三省奏鎮安留後、駙馬都尉王師約,元祐閑嘗奏請令殿中一二使臣,或臣有文字,密令承受投進,利害可否一系陛下裁處。詔師約降為泰州團練使。(布錄十一月乙巳朔云云,可考。) 戶部言請在京曲院監官,每年趁辦課額及三十貫,減一年磨勘。從之。(新無。) 辛亥,上幸醴泉觀。 壬子,樞密院編修文字所言:「諸將下步軍教習事藝,並依海行法;除上名人外,以十分為率,置弓弩六分,槍牌手二分。遇結隊即依隊法;其隊內所闕槍牌手人數,卻以互習人充代。」從之。 癸醜,宣慶使、榮州防禦使、入內副都知梁從政為景福殿使。 三省言元豐末、元祐中,王鞏累上書議論朝政,表裡奸臣,欲盡變更先朝法度;張保源累上書議論朝政,附會奸臣。詔朝散郎王鞏特追毀出身以來告敕文字,除名勒停,送全州編管;通直郎張保源特勒停,仍展三期敘,於峽州居住。(元符末邸報:全州編管人、前朝奉郎、榮州僉判王鞏,元豐末及元祐中累上書議論朝政,表裡奸臣,奉聖旨,特追毀出身以來告敕,除名勒停,全州編管,奉聖旨放逐便。因此可考陳次升言章惇事,附見元符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吏部員外郎王博聞言:「按律,宗室下人從,輒以鞭棒之類爭奪馬路者,杖八十。請令百官同為一法。」從之,仍請重加二等。(新無。) 提舉永興軍等路常平等事蔡肇言:「按到邠、甯、慶三州,昨環慶路修安疆城寨木植等,於上戶收置和雇。除知邠州仇百玉已降兩官外,龍圖直學士、右中散大夫、新知熙州孫路,皇城使、文州刺史、知忻州藍從周,朝奉郎、通判太原府李公裕,奉議郎、新知曹州南華縣事韓緒,宣義郎、知涇州耿毅各降一官。」 己未,吏部侍郎黃裳言:「元豐官制,凡入品者皆給告身,其無品者給黃牒,故雖小使臣皆給告身。後來時務從簡,遂行宣劄指揮,于理未安。請自借、奉職而上,皆給告身,複循元豐官制。」從之。(舊雲複先帝給告之制,新削。) 三省言,訪聞市中石炭價高,冬寒,細民不給。詔專委吳居厚措置出賣在京石炭。(新削。) 詳定重修大禮敕令所言元豐四年十一月詔,親祠宗廟,歌者在堂,更不兼設鐘磬;宮架在庭,更不兼設琴瑟;堂下匏竹,更不寘之於階。詔登歌鐘磬,並依元豐四年詔旨。(舊錄雲複先帝禮制也,新錄削去。) 司封言:「元豐法:『中散大夫、將軍、團練使、雜學士以上母妻並封贈郡君,其餘升朝官母妻並封縣君。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少保、節度使以上郡夫人,開府儀同三司以上國夫人,並系用子官封敘。』元祐更制,遂紊前法。」詔封贈並依元豐法。(舊雲複先帝封贈法也,新削去。) 庚申,刑部言:「投換軍將人如無家業者,許將見錢五十貫已上願納赴官收管充抵當,許行投換。在京于府司檢校庫,在外於所屬州府軍資庫寄納。」從之。(新無。) 辛酉,上齋於大慶殿。 壬戌,薦饗景靈宮,詔讀冊官至禦名勿興,凡讀冊皆如之,著為令。遂齋於太廟。 癸亥,朝饗八室,齋於南郊之青城。 甲子,冬至,祭昊天上帝於圜丘,以太祖配。禮畢,群臣賀於端誠殿。還,禦宣德門,大赦天下。應見貶謫官員,除元祐餘黨及別有特旨之人外,未量移者與量移。(十月末鄒浩云云可考。) 戊辰,詔莘王俁、簡王似,依申王佖等出閣例,添賜公使錢。 庚午。(案此日原本有缺文。) 辛未,恭謝景靈宮。 壬申,詣上清儲祥宮。 是月,高麗遣使尹瓘等入貢。(二年正月二日,館伴高麗所言,高麗使尹瓘等欲十三日朝辭。詔留之。檢實錄等書,並無尹瓘入見月日。又按王雲雞林志雲:元祐五年、元符元年貢使再至。徐競圖經亦雲元祐五年。則已見十二月五日,獨元符元年須別考詳,姑附十一月末。又按,高麗使者自元祐以來,屢至京師,不知王雲何故但舉兩年,豈作書時只此貢使歟?當更考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