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長編 | 上頁 下頁 |
嘉祐三年三月 |
|
三月辛未朔,翰林學士歐陽修兼侍讀學士。修言:「侍讀最為親近,祖宗時不過一兩人。今與經筵者十四人,而侍讀十人,外議皆雲經筵無坐處矣。臣既辱在翰林,又充史館修撰、太常禮儀、秘閣、秘書省、尚書禮部、刊修唐書,兼職已多,而經筵固不闕人,忽蒙除授,蓋近年學士相承,多兼此職,朝廷以為成例,不惜推恩。外議則雲學士俸薄,特與添請給爾。官以人輕,一至於此。欲乞罷臣此命,不使朝廷遴選之清職,遂同例授之宂員。」詔不許。修固辭不拜。 修又言:「竊以學士、待制,號為侍從之臣,所以承宴閑,備顧問,以論思獻納為職。自祖宗以來,尤所精擇,苟非清德美行,藹然眾譽,高文博學,獨出一時,則不得與其選。是以選用至艱,員數至少。官以難得為貴,人以得職為榮。搢紳之望既隆,則朝廷之體增重。其後用人頗易,員數漸多。往時學士、待制至六七十員,近年以來,稍吝除拜,即今猶及四十餘員。臣以為愛惜名器,不輕授人,朝廷已知之,為國計者亦宜及今創立經制。今惟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知制誥各有定員,其餘學士、待制未有定數。欲乞檢詳前史及國朝故事,自觀文殿大學士至待制,並各立定員數。遇有員闕,則精擇賢才,以充其選。苟無其人,尚可虛位以待。如允臣所請,乞賜詳議施行。」修後疏附見,其從違當考。 壬申,光祿卿張子憲、趙良規、掌禹錫、齊廓、張子思並直秘閣。先是,子憲等並為太常少卿兼館職,當進諫議大夫,而執政靳之,止遷太卿。故事,卿不兼職,故皆罷。於是,特請而還之。子憲遷光祿卿,已見至和元年十二月,今兩出之。良規去年二月以少常、直集為光祿。禹錫去年十一月以少常、直集、崇文檢討為光祿。廓正月以少常、直史為光祿。子思二月以少常、直秘為光祿。 癸酉,勾當禦廚、駕部員外郎李象中、供備庫副使張茂之、內殿承制韓從禮,並貸命配江南、京西等處衙前編管,入內供奉官盧待問追兩官勒停,皆坐自盜禦食也。象中等未敗以前,日宰二百八十羊,以後日宰四十羊爾。此據江休複雜志。雜誌雲禦廚自李象中得罪後,日宰四十羊,已前日宰二百八十羊。又雲雷簡夫判設案日,禦廚日支面一萬斤,後點檢得乃日剩支六千斤。 甲戌,詔禮部貢舉。 己卯,起居舍人、集賢殿修撰、同修起居注範鎮知制誥,太常丞、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判都磨勘司馮京為右正言、龍圖閣待制。 鎮與京同試中書,而京乃富弼子壻,故以待制命之。鎮自罷言職,每因事未嘗不以儲嗣為言,冀上心感動。及知制誥,正謝,又面論之,曰:「陛下許臣複三年矣,願早定大計。」 辛巳,禮部貢院言:「奉詔再詳定科舉條制,應天下進士、諸科解額各減半。明經別試而系諸科解名,無諸科處許解一人。開封府進士二百一十人,諸科一百六十人;國子監進士一百人,諸科十五人;明經各一十人,並為定額。禮部奏名進士二百人,諸科、明經不得過進士之數。別頭試每路百人解一十五人,五人以上解一人,不及五人送鄰路試。凡戶貫及七年者,若無田舍而有祖、父墳者,並聽。」從之。 癸未,戶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呂景初判尚書刑部,仍賜五品服。景初衣綠入謝。既改賜章服,乃詔自今知雜禦史衣綠者,告謝日令閤門取旨。 丁亥,工部郎中、集賢殿修撰李昭遘為天章閣待制、知滄州。諫官吳及言昭遘不可用,尋改知陝州。 辛卯,刑部郎中、直龍圖閣、知兗州王逵追一任官,勒停;都官員外郎、通判兗州馬預罰銅二十斤,徙小處通判。 初,逵以公用蠟燭及墨遺京師要官,又課人收枯骨而葬之,以故塚墓多被發者;及離細民夫婦,而自主其家昬嫁。馬預訟其事。預亦以鬻所得酒於部中,故皆坐之。 癸巳,詔三司,禁中所降物帛送雜賣場,其令判官一員監勒平估之,毋得抑配人戶。 丙申,詔三司編天下驛券則例,從樞密使韓琦之請也。四年正月張方平上其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