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長編 | 上頁 下頁 |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 |
|
冬十月戊子朔,上謂王旦等曰:「朕以封禪非常祀,自今日素膳。」旦等曰:「陛下方將冒寒冱,涉道塗,保衛聖體,恐未得宜。況南郊亦祀天地,不聞預禁葷茹。望於致齋,或散齋後議進蔬食。」遂三上表懇請,終不許。 詔內臣傳宣、取索並齎禦寶文字為號,仍先降式,赴所由司以辨詐妄。 知夔州侯延賞言,西南溪洞諸蠻素未修貢,今以方物來賀,請赴泰山,從之。 庚寅,詔以禦史中丞王嗣宗攝御史大夫,為考制度使,右正言、知制誥周起攝中丞,為副使,所經州縣,採訪民間不便事並市物之價,車服、權衡、度量不如法者,舉儀制禁之;有奇才異行隱淪不仕者,與所屬長吏論薦,鰥寡惸獨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官吏政績尤異、民受其惠,及不守廉隅、昧於政理者,孝子順孫義夫節婦為鄉里所稱者,並條析以聞;官吏知民間利病者,亦為錄奏。 司天言五星順行同色。 辛卯,有司宿設天書仗位於乾元門。晝漏未上三刻,自宮中奉天書出乾元門,升玉輅,黃麾仗、前後部鼓吹、道門威儀、扶侍使等導從而行,從臣望拜于殿下。有頃,上服通天冠、絳紗袍,禦大輦發京師,次含芳園之行宮。 詔行事官、職掌人盡恭奉祀,有涉懈慢,令憲台及監祭使糾舉,遇赦不原。 壬辰,次陳橋驛,命宮苑使趙承煦等檢視山上下諸壇牢饌。 詔行在諸色人有犯罪並赴行宮都部署馬知節,諸軍即送殿前副都指揮使劉謙量罪區斷,情理重者以軍法從事,不須奏聞;所在州縣犯罪人送軍頭司,未得引見,令樞密院詳度指揮。上虔心祀事,不欲決罰,且虞小民輕冒禁法,故預戒之。自降詔至訖事,未嘗戮一人,惟二人犯徒流者。 癸巳,次長垣縣。 甲午,次韋城縣。王欽若等言泰山芝草再生者甚眾,黃河水今歲上流多雨,雖時泛溢,正在中道,不臨兩岸,其堤防比常歲用度工役約省數百萬。 河北緣邊安撫司言契丹防邊人馬,自承牒命,悉已引去,人戶安居,商旅不絕。 乙未,次衛南縣。 丙申,次澶州。命殿前副都指揮使劉謙、西京左藏庫副使趙守倫於山門閱視升嶽之人,著籍,乃許上。 丁酉,次永定驛。詔應乘輿儀仗如城門不可入者,由城外而過。時大輦至澶州,有司以城門卑下,將撤之,上不許,因降是詔。 戊戌,次濮州。詔鄆、齊、單、淄等州長吏赴泰山陪位。車駕所經,黃河護埽軍士,並優與特支。 己亥,次範縣。 庚子,次壽張縣。 辛醜,次鄆州。 壬寅,駐蹕。知制詔朱巽言奉玉牒、玉冊至翔鑾驛,有神光起昊天玉冊上,亟遣翰林學士李宗諤馳往致謝。 詔諸州旬設駐泊禁軍諸校,其本軍員皆不獲預,自今宜並及之。 癸卯,命入內高班鄧守恩覆視諸壇牢饌。 甲辰,詔扈從人宿頓之所,無壞民舍、什器、樹木,犯者重寘其罪。 詔緣路急腳遞鋪,止當傳送文字,如聞使臣或遣負重以馳,鹹不堪命,自今非宣旨,不得輒私役使。 乙巳,發鄆州,夕次迎鑾驛。 丙午,次翔鑾驛。命行宮都部署馬知節於山門駐泊,都大管勾山下公事殿前副都指揮使劉謙、都大提舉山下軍馬馬軍都虞候張旻、步軍都虞候鄭誠扈從升山,提舉宿衛兵。 行在三司使丁謂言:「自京至泰山,金帛、糧草咸有羨餘。又民間以官司無所配率,芻藳每圍不及三五錢,粟麥每鬥不及十錢。」 丁未,法駕入乾封縣奉高宮,上即詣昊天玉冊前焚香再拜,以謝神光之貺。 占城、大食諸蕃國使以方物迎獻道左。大食蕃客李麻勿獻玉圭,長一尺二寸,自言五代祖得自西天屈長者,傳雲「謹守此,俟中國聖君行封禪禮,即馳貢之」。 戊申,上齋於穆清殿。王欽若等獻泰山芝草三萬八千二百五十本。 己酉,五色雲起嶽頂,上與近臣登後亭望之,名亭曰瑞雲。知制誥朱巽奉玉冊、牒及圜台行事官並先升山,上以回馬嶺至天門路險絕,人給橫板各二,兩首施彩帛,選親從卒推引而上。 詔河北、京東轉運使及使還京朝官未見者,許門見陪位。 庚戌,晝漏未上五刻,上服通天冠、絳紗袍,乘金輅,備法駕,至山門,改服鞾袍,乘步輦以登,鹵簿、仗衛列於山下。黃麾仗衛士、親從卒,自山址盤道至太平頂,凡兩步一人,彩繡相間。供奉馬止于中路禦帳。亞獻甯王元偓、終獻舒王元偁、鹵簿使陳堯叟從登。有黃雲覆輦,上道經險峻,必降輦步進。有司議益侍衛,皆卻之。導從者或至疲頓,而上辭氣益壯。至禦幄,召近臣觀玉女泉及唐高宗、明皇二碑。前一夕,山上大風,裂帟幕,遲明未已。及上至,天氣溫和,纖羅不動,奉祀官、點饌習儀於圜台,祥光瑞雲,交相輝映。是夕,山下罷警場。 辛亥,享昊天上帝於圜台,以太祖、太宗配。命群官享五方帝諸神于封祀壇,儀衛使奉天書于上帝之左。上服兗冕奠獻,侍從、導衛悉減去拂翟,止於壝門,籠燭前導亦撤之。攝中書侍郎周起讀玉冊、玉牒文。上飲福,攝中書令王旦跪稱曰:「天賜皇帝太一神策,周而復始,永綏兆人。」三獻畢,封金、玉匱。王旦奉玉匱置於石鐾,攝太尉馮拯奉金匱以降,將作監領徒封鐾。上複登臺閱視訖,還禦幄。司天監奏慶雲遶壇,月有黃輝氣。宰臣率從官稱賀,山上下傳呼萬歲,振動山谷。上即日還奉高宮,百官奉迎于穀口,日有冠戴,黃氣紛鬱。 壬子,禪祭皇地祗於社首山,如封祀之儀。上至山下,服鞾袍,步出大次。侍臣言山路峻滑,請乘步輦。上曰:「接神在邇,敢不徒行!」五使等複固請,終不許。前夕陰晦,風勢勁猛,不能然燭。及行事,風頓止,天宇澄霽,燭焰凝然。封鐾訖,紫氣蒙壇,黃光如帛繞天書匣。悉縱四方所獻珍禽奇獸於山下。法駕還奉高宮,日重輪,五色雲見。鼓吹振作,觀者塞路,歡呼動天地。詔以奉高宮為會真宮,增葺殿屋,務從嚴潔。九天司命上卿加號保生天尊,青帝加號廣生帝君,天齊王加號仁聖,各遣使致告。(司命加號,以王中正之言故也,事見二年二月辛卯。) 癸醜,有司設仗衛、宮懸於朝覲壇下,壇在奉高宮之南,方九丈六尺,高九尺,四出陛,其南兩陛。上服袞冕,禦壇上之壽昌殿受朝賀,中書門下文武百官、皇親、諸軍校、四方朝賀使、貢舉人、蕃客、父老、僧道皆在列。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鹹赦除之。內外諸軍將士,比南郊例特與加給。文武官並進秩,賜致仕官本品全俸一季,京朝官衣緋、綠十五年者,改賜服色。兗、鄆州免來年夏秋稅及屋稅,仍免二年支移稅賦工役。所過州縣免來年夏屋稅十之五,河北、京東軍州供應東封者免十之四,兩京、河北免十之三,諸路免十之二,屋稅並永免折科。德清,通利軍例外更給複一年。令開封府及車駕所過州軍考送服勤詞學經明行修舉人,其懷材抱器淪于下位及高年不仕德行可稱者,所在以聞。三班使臣經五年者與考課。兩浙錢氏泉州陳氏近親、偽蜀孟氏江南李氏湖南馬氏荊南高氏廣南河東劉氏子孫未食祿者聽用。賜天下酺三日。改乾封縣為奉符縣。泰山下七裡內禁樵采。大宴穆清殿,又宴近臣及泰山父老於殿門,賜父老時服、茶帛。 始議肆赦,上謂宰相曰:「此赦與常赦不同,但常赦所不能行者,卿等並錄出條目共議之,務令實惠及民也。」上齋于行宮,晁迥進所草赦書。故事,召對學士,天子著帽,而學士止系鞵。迥以方行大禮,乃秉笏請對,上入,改服見之。 甲寅,車駕發奉符縣,次太平驛。是日,始複常膳。賜從官辟寒丸、紫花茸袍。上勞王旦等以久食蔬,旦等皆再拜,簽署樞密院事馬知節獨言:「蔬食唯陛下一人耳,臣等在道,未嘗不私食肉。」上顧旦等曰:「知節言是否?」又再拜曰:「誠如知節之言。」知節為人,質直類此。(此據司馬光記聞。) 詔以十一月朔旦幸曲阜縣謁文宣王。 乙卯,次回鑾驛。京東西、河北、陝西、淮南、江南等轉運司並言,自有詔封禪以來,諸州進奉使、蠻夷入貢及公私往來,晝夜相繼,鄉邑肅靜,物價至賤,是時京師至泰山道路駢擁,絕無攘竊。 丙辰,次兗州,以州為大都督府,特賜酺三日。 詔選人簽符並破官物書寫給付,舊例納官錢,特免之。(會要十月事,簽符當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