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新元史 | 上頁 下頁 |
銓法(2) |
|
凡稅務官升轉:至元二十一年,省議:「應敘辦課官分三等。一百錠之上,設提領一員、使一員。五十錠之上,設務使一員。五十錠之下,設都監一員。十錠以下,從各路差人管辦。都監曆三界,升務使,一周歲為滿,月日不及者通理。務使曆三界,升提領。提領曆三界,受省劄錢谷官,再曆三界,始於資品錢谷官並雜職任用。各處就差相副官,增及兩酬者,聽各處官司再差。增及三酬以上及後界又增者。申部定奪。」 二十九年,省判所辦諸課增虧分數,升降人員。增六分升二等,增三分升一等。其增不及分數,比全無增者,到選量與從優。虧兌一份,降一等。 三十年,省擬:「提領二年為滿,省部於流官內銓注,一萬錠之上擬從六品,五千錠之下擬正七品,二千錠之上擬從七品,一千錠之上正八品,五百錠之上從八品。大使、副使俱周歲交代,大使從行省吏部于解由合敘相應人內遷調,副使從各路於本處系籍近上戶內公選。」 至大三年,詔定立辦課例。一百錠之下院務官分為三等:五十錠之上為上等,設提領一員,受省劄,大使一員,受部劄;二十錠之上為中等,設大使、副使各一員;二十錠之下為下等。設都監、同監各一員,俱受部劄。並以一年為滿,齊界交代。都監、同監四界升副使,又四界升大使。又三界升捉領,又三界入資品錢谷官並雜職內遷用。行省差設人員,各添兩界升轉,仍自立界以後為始,理算月日,並於有升轉出身人員內定奪,不許濫用白身。議得例前都劄,提領于大使內銓注,都監、同監本等擬注,止依曆一十二界。至大三年例後,創入錢谷人員,及正從六品七品取蔭子孫,亦依先例升轉,不須添界外,其餘雜進之人,依今次定例遷用,通曆一十四界,依上例升轉。 至元九年,部議:「凡總府續置提控案牘,多系入仕年深,似比巡檢例同考滿轉入從九。緣從九系銓注巡檢闕,提領案牘吏員文資出職,難應捕捉,兼從九員多闕少,本等人員不敷銓注。凡升轉資考,從九三任升從八,正九兩任升從八,巡檢提領案牘等考滿轉入從九,從九再曆三考升從八,通理一百二十月升。巡檢依己擬,提領闕易就。都、吏目,擬吏目一考,轉充都目,一考轉充提領案牘,考滿依上轉入流品。都、吏目應升無闕,止注本等職名,驗理升轉。」 二十年,部擬:「提控案牘九十月升九品。」 二十五年,部擬:「各路司吏實曆六十月,吏目兩考升都目,曆一考升提控案牘,兩考升正九。若依路司吏九十月,吏目曆一考與都目,餘皆依上升轉。」省議:「江南提控案牘,除各路司吏比咐腹裡路司吏至元二十五年呈准定例遷除,其餘已行直補,並自行踏逐曆案牘兩考者,再添資遷除。」 三十年,省准:「提控案牘補注巡檢,升轉資品,不相爭懸,如已曆提控案牘月日者,任回止於提控案牘內遷敘。」 三十一年,省議:「都目、巡檢員闕,雖不相就,若不從宜調用,似涉壅滯,下部先盡到進巡檢,余闕准告銓注,任回各理本等月日。」 大德二年,省准:「京城內外省倉典吏,例于大都路州司、縣典史內勾補,二周歲轉升吏目。除行省所轄外,腹裡下州並雜職等衙門,計設吏目一百餘處,其籍記未注者,以次銓注,俱擬三十月為滿,任回本等內不次銓注。」 三年,部擬:「提控案牘、都吏目有三周歲、二周歲、一周歲為滿者,俱以三十月為滿。」 八年,省准:「和林兵馬司掌管案牘人等,比依下州,合設吏目一員,於籍記吏目外發補,任回從九品遷用,添一資升轉。司吏量擬四名,從本司選補通吏業者,六十月,提控案牘內任用。」 九年,部呈:「都、吏自己于典史內銓注,宜將籍記案牘驗曆仕,以遠就近,于吏目闕內參注,各理本等月日。」 十一年,江浙省臣言:「各路捉控案牘改受敕牒,不見通例。」部照:「江北提控案牘,皆自府州司縣轉充路吏,請俸九十月方得吏目,一考升都目,都目一考,升提控案牘,兩考正九品,通理二百一十月入流,其行省所委者,九十月與九品。今議行省委用例革提控案牘,合依于散府諸州案牘、都吏目並雜職錢谷官內,行省依例銓注,通理月日升轉,之後行省所設提控案牘、都吏目,合依江北由司縣府州摶充路史,通理月日,考滿方許入流。」 凡選取宣使奏差:至元十九年,部擬:「六部奏差額設數目,每一十名內,令各部選取四名,九十月與從九品,餘外合設數目,俱於到部巡檢、提領案牘、都吏目內進取,侯考滿日,驗下項資品銓注。」省准:「解由到部,關會完備人員內選取。應入吏目,選充奏差,三考與從九品。吏目一考,應入都目人員,選充奏差,兩考與從九品。都目一考,應入提領案牘人員,選充奏差,一考與從九品。巡檢、提領案牘一考,選充奏差,一考與正九品。」 二十六年,省准:「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典吏出身,曆九十月,比通政院例,合轉補本司宣使,考滿依例定奪。」 二十九年,省議:「行省、行院宣使於正從九品有解由職官內進取,如是不敷,于各道宣慰司一考之上奏差、本衙門三考典吏目選取。不敷,于各道廉訪司三考奏差內並本衙門三考典史內進取,仍須色目、漢人相參選取。自行踏逐者,亦須相應人員,考滿例降一等,須曆九十月,方許出職。內外諸衙門宣使,以色目、漢人相參,九十月為滿。自行踏逐者,降一等。凡內外諸衙門宣使、通事、知印、奏差、都省宜使有闕,於台院等衙門一考之上宣使、並有解由正從八品職官內選補,如系都省直選人員,不拘此例,仍須色目、漢人相參選取。自行踏逐者,考滿例降一等,須曆九十月,方許出職。樞密院宣使,正從九品職官內選取。仍須色目、漢人相參選用。自行踏逐者,亦須相應人員,考滿例降一等,須曆九十月,方許出職。禦史台宣使,正從九品職官內選取。自行踏逐者,考滿例降一等,須曆九十月,方許出職。宣政院宣使,選補同。宜慰司奏差,於本衙門三考典史內選取。自行踏逐者,考滿降等敘,須色目、漢人參用,曆九十月,方許出職。山東運司奏差,九十月,於近下錢谷官內任用。大都運司,一體定奪。」 七年,省准:「鞏昌等處便宜都總帥府令史人等,已擬依各追宣慰司令史人等一體出身。自行踏逐者降等敘,有闕于本司三考典吏內選取。」 八年,部呈:「各寺監保本處典吏補奏差,若元系請俸典吏、本把人等補充者,考滿同自行踏逐者,降等敘。」 九年,擬宣徽院典吏九十月補宣使。並所轄寺監令史。 十年,省擬:「中政院宜使於本衙門三考之上典吏及正從九品職官內進用,以色目、漢人相參,自行踏逐者降等。」 十一年,省擬,「燕南廉訪司奏差,州吏內選補,考滿於都目內遷用。」 延祐三年,省議:「各衍門典吏,須曆九十月,方許轉補奏差。」 至治元年,部議:「縣尉巡檢,近年以漢人不習弓馬,腹裡添設色目縣尉巡檢。若以蔭授人員,不充其選,止於各衙門通譯史、奏差人內委用,其考滿應注者,百無一二,員闕不能相就,有礙銓選。擬於到選正從八品內,驗其曆仕根腳,年三十以上,六十以下,不限地方遴選注投。若境內盜息民安,特加升擢,其巡捕不嚴者,依例黜降。」 凡匠官:至元九年,工部驗各管戶數,二千戶之上至一百戶之上,隨路管匠官品級。省議:除在都總提舉司去處,依准所擬。東平雜造提舉司並隨路織染提舉司,二千戶之上,提舉正五品。同提舉從六品,副提舉從七品。一千戶之上,提舉從五品,同提舉正七品,副提舉正八品。五百戶之上至一千戶之下,提舉正六品。同提舉從七品,副提舉從八品。三百戶之上,大使正七品,副使正八品。一百戶之上,大使從七品,副使從八品。一百戶之下,院長一員,同院務,例不入流品,量紿食錢。凡一百戶之下營匠官資品,受上司劄付者,依已擬充院長。已受宣牌充局使者,比附一百戶之上局使資品遞降,量作正九資品。」 二十二年,凡選取升轉匠官資格,元定品給員數,提舉司二千戶之上者,無之。一千戶之上,提舉從五品,同提舉正七品,副提舉正八品。五百戶之上、一千戶之下,提舉正六品,同提舉從七品,副提舉從八品。使副,三百戶之上,局使正七品,副使正八品。一百戶之上,局使從七品,副使從八品。一百戶之下,院長一員,比同務院,例不入流品。工部議:「三百戶之上局副從八,一百戶之上局副正九,遇有闕,於一百戶之下院長內選充。院長一百二十月升正九,正九兩考升從八,從八三考、正八兩考,俱升從七。如正八有闕,別無資品相應人員,于已授從八匠官內選注,通曆九十月,升從七。從七三考升正七,正七兩考升從六。從七三考、正六兩考,俱升從五。為所轄司屬無從六,名闕,如已曆正七兩考,擬升加從六散官,止於正七匠官內遷轉,九十月升從五。如正六匠官有闕,於已授從六散官人員內進注,通曆九十月升從五。從五三考擬升正五,別無正五匠官,名闕,升加正五散官,止於從五匠官內遷轉。如曆仕年深,至日斟酌定奪。至元十二年以前受宣敕省劄人員,依管民官例,擬准已受資品。十三年以後受宣敕省劄人員,若有超升越等者,驗實曆俸月定擬,合得資品上例存一等遷用。管匠官遇有闕員去處,如無資品相應之人,擬於雜職資品相應到進人內銓用。凡中原、江淮匠官,正從五品子從九品匠官內蔭敘,六品、七品子于院長內敘用。以匠官無從九品,闕,擬正從五品子應蔭者,於正九匠官內銓注,任回,理等從九月日。」 二十三年,詔:「管匠官,其造作有好務虧少,勿令遷轉。」 二十四年,部言:「管匠衙門首領官,宜於本衙門內選委知會造作相應人員區用,勿令遷轉,合依舊例,從本部于常選內進差相應人員掌管案牘,任滿交代遷敘。」 凡諸王分地與所受湯沐邑,得自舉其人,以名聞朝廷,而後授其職。至元二年,詔以各投下總管府長官不遷外,其所屬州縣長官,于本投下分到城邑內遷轉。 四年,省准:「應給印官員,若受宜命及諸王令旨,或投下官員批劄、省府樞密院制府左右部劄付者,驗戶紿印。」 五年,詔:「凡投下官,必須用蒙古人員。」 六年,以隨路見伍並各投下創差達魯花赤內,多女直、契丹、漢人,除回回、畏吾兒、乃蠻、唐兀同蒙古例許敘用,其餘擬合革罷,曾曆仕者,于管民官內敘用。 省臣奏:「江南諸王分地長官,己令如例遷轉,其間若有兼管軍鎮守為達魯花赤者,一體代之,似為不宜。合令于投下長官之上署字,一同蒞事。」 三十年,各投下州縣長官,三年一次給由互相遷轉,如無可遷轉,依例給由申呈省部,仍牒廉訪司體訪。 大德元年,諸投下達奮花赤從七以下者,依例類選。 皇慶二年,詔:「各投下分地城邑長官,其常選所用者,居眾人之上,投下所委者為添設,其常選內路府州及各縣內減一員。」 延祐三年,昭:「有姓漢人達魯花赤,追奪宣敕。」各投下有闕用人,自於其投下內選用,不許冒用常選內人。 凡壕寨官:至元十九年,省部擬:「都水監併入本部,其壕寨官比依各部奏差出身。」大德二年。擬考滿除從九品。」 凡獲盜賞官,大德五年,詔:「獲強盜五人,與一官。捕盜官及應捕人,本境失盜而獲他境盜者,聽功過相補。獲強盜過五人,捕盜官減一資,至十五人升一等,應捕人與一官,不在論賞之列。」 凡控鶴傘子:至元二十二年,擬:「控鶴受省劄,保充御前傘子者,除充抉衛都直指揮使司鈐轄,官進義副尉。」 二十八年,控鶴提控受敕進義副尉、管控鶴百戶,及一考,擬元除散官從八,職事正九,於從八內遷注。 元貞元年,控鶴提控奉旨充速古兒赤一年,受省劄充御前傘子,曆三百三十二月,詔於從六品內遷用。大德六年,控鶴百戶。部議於巡檢內任用。其離役百戶人等擬從八品,傘子從七品。延祐三年,控鶴百戶曆兩考之上,擬於正九品遷用。 凡玉典赤:至元二十七年,定擬曆三十月至九十月者,並與縣達魯花赤、進義副尉。一百月以上者,官孰武校尉。至大二年,令玉典赤權於州判、縣丞內銓注。三年,令依舊例,九十月除從七下縣達魯花赤,任回添一資。 凡蠻夷官,議:「播州宣撫司保蠻夷地分副長官,系遠方蠻夷,不拘常調之職,合准所保。其蠻失地方。雖不拘常調之處,而所保之人,多有泛溢。今後除襲替土官外,急闕久任者,依仍以相應人舉用,不許預報,違者罪及所由官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