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新元史 | 上頁 下頁
遼陽行省


  遼陽等處行中書省,領路七、府一,屬州十二,屬縣十。至元二十四年置。

  遼陽路。上。金遼陽府,領遼陽、鶴野、宜豐、石城四縣。後改為東京,領澄、複、蓋、沈、貴德、來遠六州,婆娑府一路。元初,澄州《事文類聚》:遼陽路有澄州,知澄州當廢於大德以後。及所屬臨溟、析木二縣,複州及所屬永康、化成二縣,貴德州及所貴德、奉集二縣,沈州、來遠州,宜豐縣、石城縣俱廢,以婆娑府、廣甯府、蓋州、懿州為四路,直隸中書省。至元六年,置東京總管府,降廣甯路為散府,懿州路為州,以隸之。省鶴野縣入遼陽。十五年,析廣甯,仍自行路事。十七年,又以婆娑府來屬。二十五年,改東京為遼陽路。後廢婆娑府為巡檢司。戶三千七百八,口萬三千二百三十一。壬子年抄籍數。領縣一:

  遼陽。下。倚郭。至元六年。省警巡院及鶴野縣入之。

  州二:

  蓋州。下。金故州,屬東京路。元初,升蓋州路。至元六年,降為州,隸東京總管府,省所屬熊嶽、湯池、秀岩三縣入建安。八年,又省建安縣入本州。舊史《成宗紀》元貞元年六月,蓋州明山縣螟。舊志無明山,未知何時省並。

  懿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元初,升懿州路。至元六年,降為州,隸東京總管府,省所領順安,靈山二縣及義州之同昌縣入本州。至正二年,又升懿州為路,以興中、義州屬之。

  廣甯府路。下。金廣寧府,屬北京路。元初,置廣甯行帥府事。後以地遠,遷治臨潢,改總管府。至元六年,以戶口少,降為散府,隸東京路。十五年,複分為路,行總管府事。舊領廣甯、望平、閭陽、鐘秀金志無此縣。據王圻《續文獻通考》增。四縣。廣寧已廢。至元六年,省鐘秀縣入望平。戶四千五百九十五。至順錢稂戶數。領縣二:

  閭陽,下。初立千戶所。至元十五年,以戶口繁,複立行千戶所。後改為縣。望平。下。至元十五年,改為望平軍民千戶所。後複為縣。

  舊志廣甯府路下有肇州。按《金史·地理志》,肇州屬上京路,領縣一:始興。《寰宇通志》與《明一統志》均引元志:開元城西南曰寧遠縣,又西南曰南京,又南曰合蘭府,又南曰雙城,直抵伊麗王都。正西曰穀州,西北曰上京。上京之南曰建州,西曰濱州。又西曰黃龍府,金改為利涉軍。又西曰信州,治信武縣。北曰肇州,治始興縣。東曰永州,曰昌州,曰延州。東北曰哈州,曰奴兒干城。皆渤海、遼、金所建,元廢。是肇州入元已廢。世祖于阿八剌忽立城名曰肇州,特以肇州為城名,非置經制州也。舊史載之,非是。

  山北遼東道肅政廉訪司

  山北遼東道開元等路宣慰司。元初置行中書省于北京路,又置開元路宣撫司隸北京行省。中統四年,罷開元路宣撫司。至元二年,罷北京行省,置山北遼東道開元等路宣撫司。十五年,改宣撫司為宣慰司。二十三年罷。是年七月,複置。至正十一年,罷海西遼東道巡防捕盜所,立鎮寧州。

  大寧路。上。金大定府,屬北京路。元初為北京路總管府。舊領興中府及義、瑞、興、高、錦、利、惠、川、建、和十州。中統三年,割興州及松山縣屬上都路。至元五年,並和州入利州,為永和鄉。七年,興中府降為州,仍隸北京,改北京為大寧路。二十五年,改武平路。後複為大寧路。舊領大定、長興、富庶、松山、神山、惠和、金源、和眾、武平、靜封,三韓十一縣。神山、靜封二縣久廢。中統二年,省長興縣入大定,升三韓縣為高州,升松山縣為松州。戶四萬六千六,口四十四萬八千一百九十三。壬子年數。領司一:

  錄事司。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年改置錄事司。

  縣七:大定,下。龍山,下。至元四年,改屬利州。後複來屬。富庶。下。至元三年,省入中興州。後複置。和眾,下。金源,下。惠和,下。武平。下。

  州九:

  義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至元七年,改隸婆娑府。後府廢,仍隸本路。至正二年,改屬懿州路。舊領宏政、開義、同昌三縣。至元六年,省同昌縣入懿州,宏政、開義二縣省入本州。

  又置興中州。舊領興中、永德、興城、宜氏四縣。元初,俱省入本州。至正二年,改隸懿州路。

  瑞州。下。金故州。屬北京鉻。元初因之。舊領瑞安、海陽、海濱三縣。元初,俱省入本州。

  高州。下。金三韓縣,屬大定府。中統二年,升為高州,隸大寧路。

  錦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元初因之。舊領永樂、安昌、神水、興城四縣,元初俱省入本州。

  利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元初因之,舊領阜俗、龍山二縣。元初,省阜俗縣入本州,龍山縣改隸大寧路。

  惠州,下。遼故州。屬大定府。金皇統三年,廢。元初,複置。

  川州。下。遼故州,金廢。元初複置。

  建州。下。金故州,屬北京路。元因之。舊領建平、永霸二縣。元初,俱省入本州。

  東甯路。本高麗西京。至元六年,高麗人崔垣等以西京府州縣鎮六十餘城來降。八年,且東寧府。興高麗畫慈悲嶺為界。十三年,升東甯路總管府,設錄事司。以靜州、義州、麟州、威遠鎮隸婆娑府。二十七年,罷東甯路,悉歸本路所屬諸城於高麗。此事舊史遺之。據《高麗史》補。本路領司一:

  錄事司。

  縣二:土山,下。中和。下。

  鎮一:

  歸化鎮。按洪福源之叛,高麗徙余民於海島,西京遂為邱墟。至崔垣以西京內屬,所獻六十餘城,以徙民之故,多湮廢。然據《高麗史》所載,龍州、靈州、鐵州等處守臣皆為垣等所殺;則諸州尚置官吏。不盡為廢郡也。

  崔垣等所獻之六十餘城,其地名之可考者,曰:定遠府,郭州、撫州、黃州、領安嶽、三和、龍岡、鹹從、江西五縣,長命一鎮。靈州、慈州、嘉州、遼隸顯州。順州、遼頭下城,在顯州東北。殿州、宿州、德州、領江東、永清、通海、順化四縣,寧遠、柔遠、安戎三鎮。昌州、鐵州、領定戎一鎮。唐安市州,遼隸東京道。泰州、遼隸上京道,金移治長春州。價州、朔州、宣州、遼隸會州,領甯朔、席島二鎮。成州、遼頭下城,領樹德一鎮。熙州、孟州、領三登一縣,椒島、椵島、寧得三鎮。延州,領陽嚴一鎮。雲州。

  瀋陽路。金為沈州,屬東京路。舊領樂郊、章義、遼濱、挹婁四縣,因兵亂俱廢。太宗四年,高麗人洪福源率西京都護龜州四十餘城來降,立鎮守司以撫其眾。六年,徙其眾于遼陽,僑治遼陽故城,中統二年,改為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三年,又立沈州,以高麗質子為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分領二千餘戶,治沈州。元貞二年,並為沈州等路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仍治遼陽故城,領總管五,千戶二十四,百戶百二十五。戶五千一百八十。至順錢糧戶數。

  總管府所轄者曰:新城州,遼城州,哥忽州,建安州,南蘇州,木底州,蓋羊州,代那州,滄藤州,磨米州,積利州,黎山州,延津州,安市州。以上十四州,並無城郭,是高麗降眾,各以其酋長領之。

  開元路,金會寧府,屬上京路。舊領會寧、曲江、宜春三縣,後俱廢。太宗七年,即其地置開元、南京二萬戶府。至元四年,改遼東路總管府。二十三年,又改開元路,領咸平府。後析咸平為散府,俱隸遼東道宣慰司。至元二十七年,開元路寧遠縣饑。是本路有寧遠一屬,其省並年分闕。戶四千三百六十七。至順錢糧戶數。

  咸平府。金舊府,屬咸平路。舊領平郭、銅山、新興、慶雲、清安、榮安、歸仁、玉山八縣,兵亂俱廢。元初隸開元路。後改隸宣慰司。至正二年,降為咸平縣。

  合蘭府水達達等路。金蒲與、合懶、恤品、曷蘇館、胡裡改五路之地。元初設軍民萬戶府五:一曰桃溫,距上都四千里;一曰胡裡改,距上都四千二百里,大都三千八百里;一曰斡朵憐;一曰孛苦江;分領混同江南北之地。其人皆水達達,無城郭,逐水草為居。戶二萬九百六。至順錢糧戶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