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新元史 | 上頁 下頁
趙宏偉傳


  趙宏偉,字子英,穎州人。

  至元十三年,大兵伐宋,宏偉以書謁,副元帥宋都礙奇之。從略臨江,下吉州,俱有功,署為吉州參佐官。時江淮初附,吉之亂民複聚眾抗命,宋都礙使宏偉討之,道與賊遇,宏偉設伏橋下,以火攻之,賊敗走趨橋,伏發,盡殲之。乘勝搗其巢穴,賊悉眾來拒。宏偉諜知賊已過,還襲其背,大敗之,禽斬賊首,一州遂安。宋廂軍將王昌、張雲誘新附五營兵為亂,事覺,昌就禽,宏偉夜襲雲斬之,俘其黨五百人。宋都礙欲盡誅之,宏偉曰:「此屬詿誤,非得已誅之,無以安反側。」眾得免死。以功授泰和縣尹。宋相文天祥部將羅開禮、葉良臣謀攻吉、贛諸州,宏偉斬良臣,俘開禮,而釋其餘眾。

  十五年,賜金符,提舉瓜洲渡。頃之,以例免,改衡州路總管府治中。宏偉大興屯墾,亂民皆去盜為農,州以寧謐。後以疾告歸。

  大德五年,用中丞董士恒薦,起儉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先是,鎮江大旱,蠲民租九萬五千石,已而吏畏飛語,複征之,民無所出。行台移宏偉核其事,宏偉卒蠲之。大風海溢,常、潤等州民多凍溺,宏偉欲發粟賑之,有司以未得報為辭。宏偉曰:「擅發之罪,坐我一人。」由是全活者十余萬。官調所部造船,自淮入河至臨清,時山東饑,宏偉建議:「此有餘粟,彼有饑民,宜以有餘救民不足。」行省韙其言,漕粟五萬石于山東。遷江南行台都事。

  十一年,江南饑,宏偉請以贓罰銀賑之,同僚猶豫未決,宏偉正色力爭。中丞廉恂歎曰:「吾佐得趙君,尚何憂國事哉!」卒如宏偉議。

  召拜禦史台都事,疏言:「朝廷百官,宜各供其職,以襄時政。」

  士論稱之。仁宗在東宮,聞其名,禮遇甚厚,常以字呼之。居一歲,宏偉複告歸,出為浙東海右道廉訪副使,詣東宮辭,仁宗出衣緞,使自擇而賜之。擢江南行台侍御史。皇慶二年,以年及七十致仕。延祐二年,複起為福建道肅政廉訪使,以疾辭。泰定三年,卒。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上輕車都慰,追封天水郡侯,謐貞獻。

  子思恭、思敬。

  思敬有文行,以處士征為教授。

  孫璉、琬。

  ※

  璉,字伯器。至治元年,登進士第,授嵩州判官。再調汴梁路祥符縣尹。入為國子助教,累遷湖廣行省左右司郎中,除杭州路總管。杭州地大事繁,長吏多不稱其職。璉為人強毅開敏,精力絕人,吏莫不服其明決。浙右病於徭役,民充坊、裡正者,皆破其家。朝廷令行省召八郡守集議便民之法,璉獻議,以屬縣坊正為雇役,裡正,用田賦以均之,民鹹以為便。有盜誘其同惡,持刃斫市人以索金,人無敢言者。璉曰:「此不可恕也。」遣卒掩捕之,盡戮於市。逾年,召拜吏部侍郎,杭人思之,刊其政績於碑。曆中書左司郎中,除禮部尚書,尋遷戶部,拜參議中書省事,出為山北遼東道廉訪使。

  是時河南兵起,兩淮亦騷動,朝廷乃析河南,立淮南江北行省於揚州,以璉參知政事。璉方病水腫,即輿疾而行。既至分省,鎮淮安,又移鎮真州。會張士誠為亂,陷泰州興化,行省遣兵討之不克,命高郵知府李齊招諭之。士誠請降,行省授以民職,且乞從征討以自效。遂移璉鎮泰州。璉乃趣士誠,治戈船趨濠、泗,士誠疑憚不肯發,又覘知璉無備,遂複反。夜四鼓,縱火登城。璉力疾捫佩刀上馬,與賊鬥。賊圍璉,邀至其船。璉詰之曰:「汝輩罪在不赦,今既宥汝,又錫以名爵,朝廷何負於汝?乃既降複反邪!汝棄信逆天,滅不旋踵。我執政大臣,豈為汝賊輩屈乎!」賊以槊撞璉墮地,欲舁登其舟。璉瞋目大罵,遂死之。其僕揚兒以身蔽璉,亦俱死。事聞,賻鈔三百錠,仍官其子錡。

  璉弟琬,字仲德,仕至台州路總管。至正二十七年,方國瑛以舟挾琬至黃岩。琬潛登白龍奧,舍於民家,絕粒不食。人勸之食,輒瞑目卻之。七日而死。

  ***

  史臣曰:「李秉彝諸人,皆世祖、成宗時之臨司,其盡心民事,糾劾官邪,可謂稱其職者。白棟劾阿合馬,詹士龍劾桑哥,尤不愧於鯁亮。風雨如晦,難鳴不已,二子有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