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新元史 | 上頁 下頁 |
董文忠傳 |
|
文忠,字彥誠,俊第八子也。入侍世祖潛邸。從討雲南。又從伐宋與兄文炳、文用敗宋兵于陽羅堡,得艨艟百艘。 世祖即位,置符寶局,以文忠為郎,授奉訓大夫,居益近密,嘗呼董八而不名。至元二年,安董以右丞相入領中書,陳十事,言忤旨。文忠曰:「丞相素有賢名,人方傾聽,所請不得,何以為政。」遂從旁代奏,條理詳明,始蒙允納。 八年,侍講學土徒單公履欲奏行貢舉,知帝於釋氏重教輕禪,乃言儒亦有之,科舉類教,道學類禪。帝怒,召姚樞、許衡與宰臣廷辨。文忠自外人,帝曰:「汝日誦《四書》,亦道學者。」文忠對曰:「陛下每言,士不治經講孔盂之道而為詩賦,何關修身,何益治國。由是海內之士,稍知從事實學。臣今所誦,皆孔孟之言,焉知所謂道學。而俗偏守亡國余習,欲行其說,故以是上惑聖所,恐非陛下教人修身治國之意也。」帝意始解。 十一年,伐宋,民田供給,文忠奏免常歲橫征,從之。又請罷官鬻田器之稅,聽民自為。時多盜,詔犯者皆殺無赦,文忠言:「殺人取貨,與竊一錢者均死,恐乖陛下好生之德。」帝悟,敕革之。或告漢人歐傷國人,及太府監屬盧摯盜剪官布。帝命殺以征眾。文忠言:「今刑曹於囚罪當死者,已有服辭,猶必詳讞。是豈可因人一言,遽加重典。宜付有司閱實,以俟後命。」乃遣文忠及近臣突滿分核之。皆得其誣狀,遂原之。帝因責侍臣曰:「方朕怒時,卿曹皆不敢言。非董文忠開司朕心,則殺二無辜之人,必取議中外矣。」因賜文忠金樽,曰:「用旌卿直。」裕宗亦語官臣曰:方天威之震,董文忠從容諫止,實人臣所難能者。」盧摯奉物詣文忠泣謝曰:「鄙人賴公複生。」文忠曰:「吾素不知子,所以相救者,為國平刑,豈望子見報哉。」卻其物不受。 自安童罷相,阿合馬獨當國柄,懼廉希憲複入相,害其私計,奏希憲以平章政事行省江陵。文忠言:「希憲,國家名臣。今宰相虛位,不可使久居外,以孤人望;且江陵卑濕,希憲病,宜早召還。」從之。十六年十月,奏曰:「陛下始以燕王為中書令、樞密使,才一至中書。自冊為太子,欲使明習軍國之事,然十有餘年,終守謙退,不肯視事者,非不奉明詔也,蓋朝廷處之未盡其道爾。夫事已奏決,而始啟太子,是使臣子而可否君父之命,故惟有避遜而已。以臣所知,不若令有司先啟太子而後奏聞,其有未安者,則以詔敕斷之,庶幾理順而分不逾。」帝即日召大臣,面諭其意行之。複語太子曰:「董八祟立國本者,其勿忘之。」 禮部尚書謝昌元請立門下省,封駁制敕,以絕近習奏請之弊。帝銳意行之,詔廷臣雜議,且怒翰林學士承旨王磐曰:「如是有益之事,汝不入告,而使南方後進言之,汝用學問何為!」廷議以文忠為侍中。近臣乘間奏曰:「陛下置門下省,今實其時。然得人則可以寬聖心,新民聽。今聞用欺詐之臣,臣實惑之。」其言多指摘文忠。文忠忿辨,帝令言者出,文忠猶訴不止。帝曰:「朕自知之,彼不言汝也。」文炳官中書左丞卒,太傅伯顏言文忠可相;文忠固辭。 十八年,升典瑞局為監,郎為卿,仍以文忠為之,授正議大夫。俄授資德大夫、僉書樞密院事,卿如故。車駕行幸,詔文忠毋扈從,留居大者,凡官苑、城門、直舍、徼道、環衛、管屯、禁兵、太府、少府、軍器、尚乘諸監,皆領焉。兵馬司舊隸中書,並付文忠。時桑哥累請奪還中書,不報。 是冬十月,卒。帝悼惜之,賻錢數十萬。 大德四年,贈光祿大夫、司徒,封壽國公,諡忠貞。後加贈體仁保德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趙國公,諡正獻。 五子,士珍、士良、士恭最知名。 ※ 士珍,字周卿。幼從許衡學,淹貫經史,通國語,善騎射。世祖命侍東宮,裕宗嘗解禦衣賜之。 至元十九年,參議樞密院事,讞軍戶康甲冤,老吏鹹服其明斷。 二十三年,進同知上都留守司事。時桑哥立尚書省,專以錢谷羨餘罔上。士珍典倉瘐,出納均平,不事掊克。世詰之,對曰:「臣收栗不以高概,多取於民,出栗不以低概,少與於軍。臣不為欺,羨餘故無自出。」帝感悟。 二十八年,除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使。 成宗即位,召為兵部尚書。大德元年,遷吏部尚書。五年,拜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賜鈔萬五千緡,以旌其廉。七年,召拜中書參知政事,與右丞相答剌罕、右丞尚文等同心軸政,有中統、至元之風。會河東地震,民多死傷,命士珍發屬郡藏粟賑之。八年,出為江西行省左丞,以疾不赴,改陝西行台中丞。至大元年,又移江南行台,皆力辭。 仁宗即位,拜河南江北行省左丞。皇慶二年,禦史中丞員缺,仁宗與台臣議其人,既而曰:方今無逾董士珍者。」驛詔還都,拜禦史中丞。仁宗性嚴教,士珍執奏或不得旨,至再三,必諭允乃己。帝輒歎曰:「董中丞直人也。」 嘗一日論事榻前,忤帝意,進曰:「臣等死生,至微臣若顧其至微,而使君有過,舉國有缺政,何面目立朝廷之上。」中書以四方災異,欲遣使者巡行郡國,士珍曰:「此時急務,選賢能,任守令,省刑薄斂,其民自安。使者巡行郡國,徒增擾耳。」事遂寢。省、台議禁圍獵,欲置犯者極刑。士珍曰:「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可乎?」其人語塞。 士珍在言路,蹇蹇自矢,有古直臣風,為它官則務持大體。居中書時,帝議討西南夷,台臣力諫不納,士珍侍左右,從容進曰:「台臣言是。」帝意解,遂寢其事。 延祐元年卒,年五十九,諡清獻。 士珍三子:守中、守庸、守簡。 守庸,禦史中丞,坐黨附逆臣鐵失,免官。 ※ 守中,字子平。始入太學,世祖召問時政,條對詳敏,如素習吏事者,世祖稱之。年二十二,以世胄供奉內廷。曆尚服院,出為懷慶路判官,坐事左遷河南行省理問。丁父憂,起為典瑞院丞、僉典瑞院事,不赴。服闋,除集賢侍讀學士,出為浙江道廉訪使。以弟守庸為禦史,改河南行省參知政事。河北饑,部使者下令逐流民南渡,守中止而賑之,全活無算。遷湖廣行省參知政事。江西歲給蒙山銀冶糧四萬余石,輸銀三萬五千兩,興國路龍閣諸山亦產銀,有請包辦興國銀冶者。守中曰:「此奸利之民。」斥弗聽。旋改漢中道廉訪使。時泰定帝崩,燕鐵木兒迎懷王於江陵,使河南行省平章伯顏簡兵扈從。 守中赴漢中任,過河南,伯顏留之,與聞密議。伯顏遣孛羅守潼關,守中諫,不聽。已而潼關果失守。懷王至,召賜白金百兩,除河南道廉訪使,使將兵守武關。事平,遷湖北道廉訪使,晉階正奉大夫。歲大饑,豪發控米商閉糴城中,斗米至萬錢。守中適至,杖其党與七十余人,米大賤。撥貢士莊錢入學養士,俾不至以饑廢學。又刻朱子戊申封事於南陽書院,以教學者,士論翕然頌之。後以病乞歸。至順四年,卒於家,年六十一。 贈樞密副使,追封趙郡公,諡清獻。 三子:錇、鉉、鑰,僉群玉內司事。鑰,監察禦史。 ※ 守簡,守子敬,士珍第三子也。甫冠,入直宿衛,仁宗察其忠謹,授集賢待讀學士。守簡辭,帝曰:「朕知卿家法,崇禮讓,宜成卿之美。」乃以守簡兄守中代之。換守簡僉典瑞院事。帝賜守簡《大學衍義》,適近侍進酒,守簡引《衍義》之說以諫,帝大悅。 英宗即位,命守簡代祀秦蜀山川。陝西饑,守簡移行省開倉廩賑之,覆命謝專擅之罪。帝曰:「卿朕之汲黯也。」除淮安路總管。歲早,條荒政便且奏之。未及報,先以祿廩,倡官民輸錢粟流民,為粥食之,土著則給以錢,使不失其業,邗溝涸,發官帑浚之,使饑民得食其力,公私皆以為便。未幾,遷汴梁路總管,郡人挽留不得行,由他道而去。 有吏於汴而不返葬者,弟利其資,逼寡嫂啟塚歸其柩,嫂匿其骨之一體,弟訴之,下嫂于獄,豪家又覬以賤價,售其田宅,共賄獄卒殺嫂,以瘐死聞。守簡廉得其實,豪家、獄卒與民弟皆論死。 陳州有惡少,為族人所殺,且誘其妻以逃。事覺,有司逮其族人論死。守簡詰吏曰:「惡少死,其妻安在?」吏不能對。乃捕其妻至,一訊而服。汴人以為神明。 擢海北海南廉訪使。廣西徭人竊發,官軍不能制,守簡劾其總兵官罷之。諸將皆肅然聽命,徭患遂平。 累擢江東廉訪使,以疾告歸。召為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尹,辭不就。遣中使賜上樽,強起之。旋除樞密院判官。 至正元年,出為山東廉訪使,未行,拜中奉大夫、陝西行省參知政事,複以疾辭。改浙西廉訪使,擢湖廣行省左丞,又改江南行台禦史中丞。 先是,建集慶寺,取官沒田宅給之,內有故平章政事張珪別業,未幾敕複歸張氏,有司猶觀望。守簡至,立命歸之。召還,拜禦史中丞。 至正四年九月,遷中書左丞,尋命知經筵事。新進士授官,吏部奏,恐礙入粟補官者。守簡曰:「朝廷下詔求賢,將儲為公卿也。苟急於此,而緩於彼,人將謂讀書不如獻栗,恐貽笑於天下後世。」乃授進士官如故事。 有司患盜,欲重法以懲之。守簡曰:「民貧故為盜,不思保民而淫刑以逞,可乎?」或謂去歲汴中亂,連坐者猶未竟其獄,此盜所以起也。守簡曰:「罪人已得州縣奉行文書,容有不能辨其真偽者,未可以首從論,且事在赦前,使國家失信,何以安反側?」於是系獄者百餘人皆釋不問。 延議以盜發,禁漢人挾弓矢。帝曰:「董左丞祖父佐祖宗征伐四方,豈得以漢人待之。」賜良弓二,命其族人皆得挾弓矢。 四月,惠宗北巡,命守簡留守京師,賜禦衣一襲。未幾,以左丞總裁遼、金、宋三史,複拜禦史中丞,升榮祿大夫。 至正六年卒,年五十五。 贈推誠佐治濟美功臣、榮祿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上柱國,追封冀國公,諡忠肅。 子鎧。 ※ 士良,文忠第二子。由曲陽尹累遷開州尹。文忠卒,世祖召見諸子。士良偕其弟士恭入見,帝熟視之,指士良語左右曰:「此兒甚肖其父。」遂命入直宿衛,以母疾謝歸。再起為曲陽尹,縣陶縹瓷歲貢之。是年,變色為赤,士良曰:「禮奇器,不入公宮。」悉毀之。人服其有識。士良嘗以公事至曲阜,孔氏有相爭之獄,累年不決,聞士良至,鹹愧而相告曰:「吾輩所為,何以見董公?」遂罷訟。泰定四年卒。 ※ 士恭,字肅卿,文忠第五子。幼瑞重,未嘗見其嬉笑。文忠卒,世祖召見諸子。士恭年甫十三,命往返步於廷中,正色斂容,周旋中度。帝甚奇之,問學射否?對以漢人挾兵有禁。帝即以弓矢賜之,仍命董氏一族馳挾兵之禁。後入直宿衛,從成宗至三不刺,命代祀嶽瀆,覆命奏對稱旨。世祖常呼文忠為八哥,帝因呼士恭為察罕八哥,其見親禮如此。大德九年,授典瑞少監。 十一年,有位士恭下者,中書奏遷太監。帝怒曰:「董少監不遷何耶?」特命擢典瑞太監,階正議大夫。 成宗崩,安西王阿難答覬覦神器,亟索符璽,士恭持不與。仁宗入平內難,士恭奉禦寶以進。 武宗即位,賜黃僉帶以旌之。典瑞升為院,拜中奉大夫、同知典瑞院事。 四年,出為江南行合侍御史,蒞事不務苛細,人服其知大體。 皇慶二年,典瑞複為監,授典瑞卿,使屬吏佩金字圓牌馳驛召之。有宗室位士恭下,固讓之。帝不允,士恭始拜命。帝問民所疾苦,以省刑薄斂對。問臣子之道,以忠孝對。帝大悅。 延祐二年,拜陝西行合禦史中丞。丞相阿斯罕迎詔便服不拜,又肩輿登堂北在坐。士恭厲色責之,叱左右去其肩輿。翌日,諸禦史踵門謝曰:「微公,台綱幾墜。」未幾,謝病歸。累除河南江北、淮東西道廉訪使,俱不赴。 至順元年卒,年五十三。 子守讓,東昌路總管,守訓,中書工部司程;守誠,衡水尹,有惠政,縣人立碑頌之。 *** 史臣曰:「槁城董氏與永清史氏、定興張氏,皆為功臣之胄。董氏被服儒術,家法尤嚴,父子兄弟世濟其美,出任干城,入為腹心。《詩》雲:『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其董氏之謂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