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 | 上頁 下頁
建隆元年(1)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帝諱匡胤,姓趙氏,涿郡人。高祖朓,唐幽都令;曾祖珽,唐禦史中丞;祖敬,涿州刺史;考弘殷,周檢校司徒、天水縣男,贈太尉;母杜氏。後唐天成二年,帝生於洛陽夾馬營,赤光繞室,異香經月不散。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非常人。事周世宗,累官殿前都點檢;恭帝即位,改宋州節度使,進封開國侯,依前都點檢。

  建隆元年(遼應曆十年。庚申,960年)

  春,正月,乙巳,周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稱帝。

  先是辛醜朔,周群臣方賀正旦,鎮、定二州馳奏,遼師南下,與北漢合兵,周帝命匡胤率宿衛諸將禦之。匡胤掌軍政六年,得士卒心,數從世宗征伐,屢著功績,為人望所歸。至是主少國疑,將士陰謀推戴。

  壬寅,殿前副點檢、鎮甯軍節度使太原慕容延釗將前軍先發;癸卯,大軍繼之。時京師多聚語雲:「策點檢為天子。」軍中知星者河中苗訓,見日下複有一日,黑光摩蕩,指謂匡胤親吏楚昭輔曰:「此天命也。」

  是夕,次陳橋驛,將士相與謀曰:「主上幼弱,我輩出死力破敵,誰則知之!不如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都押衙李處耘,具以其事白匡胤弟內殿祗候供奉官都知匡義及歸德節度掌書記薊人趙普,語未竟,諸將露刃突入,大言曰:「軍中定議,欲策太尉為天子。」匡義因曉之曰:「興王異姓,雖雲天命,實系人心。汝等各能嚴飭軍士,勿令剽掠,都城人心安,則四方自定,汝等亦可共保富貴矣。」眾許諾,乃共部分。夜遣衙隊軍使郭延贇馳告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審琦,守信、審琦皆素歸心匡胤者。將士環列待旦。

  匡胤醉臥,初不省。甲辰,遲明,諸將擐甲執兵,直叩寢門曰:「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匡胤驚起,未及應,即被以黃袍,羅拜,呼萬歲,掖乘馬南行。匡胤度不能免,乃攬轡誓諸將曰:「汝等貪富貴,立我為天子,我有號令,汝等能稟乎?」眾下馬曰:「唯命。」匡胤曰:「太后、主上,吾北面事之;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汝等不得驚犯宮闕、侵淩朝貴及犯府庫。用命有厚賚,違則孥戮。」皆應曰:「諾。」乃整軍自仁和門入,秋毫無所犯。翼日,先遣客省使大名潘美見執政喻意,又遣楚昭輔慰安家人。

  時宰相大名范質,太原王溥,早朝未退,聞變,質下殿執溥手曰:「倉卒遣將,吾輩之罪也。」爪入溥手幾出血。溥噤不能對。

  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太原韓通,自內庭惶遽奔歸,將率眾備禦。散員都指揮使洛陽王彥升遇通于路,躍馬逐之,馳入其第,殺通及其妻子。

  諸將翼匡胤登明德門,匡胤令甲士還營,退歸公署,釋黃袍。有頃,諸將擁範質等至,匡胤嗚咽流涕曰:「吾受世宗厚恩,為六軍所迫,一旦至此,慚負天地,將若之何?」質等未及對,散指揮都虞候太原羅彥瑰按劍厲聲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質等相顧不知所為;王溥降階先拜,質不得已亦拜。

  遂請匡胤詣崇元殿行禪代禮。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學士承旨新平陶穀,袖中出周帝禪詔,宣徽使高唐昝居潤,引匡胤就龍墀北面拜受。宰相掖升崇元殿,服兗冕,即皇帝位。群臣拜賀。奉周帝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遷居西宮。詔定有天下之號曰宋,因所領節度州名也。改元,大赦。內外馬步軍士等第優給,命官分告天地、社稷。遣中使乘傳齎詔諭天下;其諸道節度使,別以詔賜焉。華山隱士陳摶聞帝代周,曰:「天下自此定矣!」

  汴都仰給漕運,河渠最為急務。先是歲調丁夫開濬淤淺,糗糧皆民自備;丁未,詔悉從官給,遂著為令。又以河北歲稔穀賤,命高其價以糴之。

  戊申,贈周韓通為中書令,以禮葬之。初,通與帝同掌宿衛,軍政多決於通。通性剛而寡謀,言多忤物,人謂韓瞠眼。其子頗有志略,見帝得人望,勸通早為之所,通不聽,卒及於難。帝怒王彥升專殺,以開國初,隱忍不及罪。

  賜南唐主詔書。先是,南唐中書舍人北海韓熙載使于周,及歸,南唐主曆問周之將帥,熙載曰:「趙點檢顧視非常,殆難測也。」至是,人服其識。

  辛亥,論翊戴功,以周義成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為歸德節度使、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以甯江節度使、馬軍都指揮使常山高懷德為義成節度使、殿前副都點檢,以武信節度使、步軍都指揮使厭次張令鐸為鎮安節度使、馬步軍都虞候,以殿前都虞候、睦州防禦使王審琦為泰甯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以虎捷左廂都指揮使、嘉州防禦使遼人張光翰為甯江節度使、馬軍都指揮使,以虎捷右廂都指揮使、岳州防禦使安喜趙彥徽為武信節度使、步軍都指揮使,餘領軍者並進爵。

  癸醜,放周顯德中江南降將周成等三十四人歸於南唐。

  乙卯,遣使分賑諸州。

  丁巳,命周宗正少卿郭玘祀周廟及嵩、慶二陵,因著令,以時朝拜。

  先是,周侍衛馬步軍都虞候、武安韓令坤領兵巡北邊,慕容延釗複率前軍至真定。帝既自立,遣使諭延釗、令坤各以便宜從事,兩人皆聽命。己未,加延釗殿前都點檢、昭化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二品,令坤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

  宰相表請以二月十六日為長春節,帝生日也。

  壬戌,以趙普為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初,帝領宋鎮,普為書記,與節度判官甯陵劉熙古、觀察判官安次呂餘慶、攝推官太康沈義倫皆在幕府。至是普以佐命功遷,乃召熙古為左諫議大夫,餘慶為給事中、端明殿學士,義倫為戶部郎中。

  癸亥,以天雄節度使宛丘符彥卿守太師,雄武節度使掖人王景守太保,封原郡王,定難節度使西平王李彝殷守太尉,荊南節度使高保融守太傅,餘領節鎮者普進爵。

  甲子,皇弟匡義加睦州防禦使,賜名光義。

  幸國子監。

  將立宗廟,詔百官集議。己巳,兵部尚書濮陽張昭等奏曰:「堯、舜、禹皆立五廟,蓋二昭二穆與其始祖也。有商改國,始立六廟,蓋昭穆之外祀契與湯也。周立七廟,蓋親廟之外,祀太祖及文王、武王也。漢初立廟,悉不如禮。魏、晉始複七廟之制,江左相承不改;然七廟之中,猶虛太祖之室。隋文但立高、曾、祖、禰四廟而已。唐因隋制,立四親廟,梁氏而下,不易其法,稽古之道,斯為折衷。伏請追尊高、曾、祖、禰四代號諡,崇建廟室。」制可。於是定宗廟之制,歲以四孟月及季冬凡五享,朔、望薦食、薦新。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皆兵部侍郎漁陽竇儀所定也。

  鎮州報遼及北漢兵自退。

  北漢戶部侍郎平章事滎陽趙華罷為左僕射。

  南唐主遣使誅鐘謨于饒州,詰之曰:「卿與孫晟同使北,晟死而卿還,何也?」謨頓首伏罪。縊殺之,並誅張巒于宣州。

  二月,乙亥,尊母南陽郡夫人杜氏為皇太后。後,安喜人。陳橋之變,後聞之曰:「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矣。」及尊為皇太后,帝拜於殿上,群臣稱賀,太后愀然不樂。左右進曰:「臣聞母以子貴,今子為天子,胡為不樂?」太后曰:「吾聞為君難。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則此位誠尊;苟或失馭,求為匹夫而不可得,是吾所憂也。」帝再拜曰:「謹受教。」

  加宰相范質、王溥、魏仁浦等官。仁浦,汲郡人也。帝待周三相,並以優禮:質自司徒、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參知樞密院事,加侍中;溥自右僕射、平章事、監修國史、參知樞密院事,加司空;仁浦自樞密使、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加右僕射。自唐以來,三大館職皆宰相兼之,首相昭文,次監修,次集賢,宋因之。質、溥尋皆罷參知樞密。又命樞密使太原吳廷祚仍加同中書門下二品。

  舊制,凡大政事,必命宰臣坐議,常從容賜茶乃退。唐及五代,猶遵此制。及質等為相,自以周室舊臣,內存形跡,又憚帝英睿,乃請每事具劄子進呈取旨,帝從之。由是坐論之禮遂廢。

  己卯,以天下兵馬都元帥呈越國王錢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俶名上一字犯宋諱,故去之。

  丙戌,長春節,賜群臣衣各一襲。宰相率百官上壽,賜宴相國寺。

  中書舍人安次扈蒙權知貢舉,庚寅,奏進士合格者京兆楊礪等十九人。自是歲以為常。

  辛卯,大宴於廣德殿。凡誕節後擇日大宴自此始。

  三月,乙巳,改天下郡縣之犯禦名、廟諱者。

  丙辰,南唐主遣使來賀登極。

  南漢宦者陳延壽言于南漢主曰:「陛下所以得立,由先帝盡殺群弟故也。」南漢主以為然,丁巳,殺其弟桂王璿興。

  吳越王俶遣使來賀登極。南唐主複遣使來賀長春節。

  宿州火,燔民廬舍萬餘區,遣中使安撫之。

  壬戌,追尊祖考為皇帝,妣為皇后。諡高祖朓曰文獻,廟號僖祖,陵曰欽陵;妣崔曰文懿。諡曾祖珽曰惠元,廟號順祖,陵曰康陵;妣桑曰惠明。諡皇祖敬曰簡恭,廟號翼祖,陵曰定陵;妣劉曰簡穆。諡皇考弘殷曰昭武,廟號宣祖,陵曰安陵。

  定國運受周木德,因以火德王,色尚赤,臘用戌。

  癸亥,命武勝節度使洛陽宋延渥領舟師巡撫江徼,舒州團練使元城司超副之,仍貽書南唐主諭意。

  己巳,以皇弟光美為嘉州防禦使。

  先是,北漢誘代北諸部侵掠河西,詔諸鎮會兵以禦之。是月,定難節度使李彝興,言遣都將李彝玉進援麟州,北漢引眾去。彝興,即彝殷也,避宣祖諱,改為興。

  夏,四月,癸酉,兼判太常寺竇儼請改周樂文舞崇德之舞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為武功之舞,改樂章十二順為十二安,蓋取「治世之音安以樂」之意;詔行之。儼,儀之弟也。

  鐵騎左廂都指揮使王彥升,夜抵宰相王溥私第,溥驚悸而出。既坐,乃曰:「巡警而困甚,聊就公一醉耳。」然彥升意在求貨,溥佯不悟,置酒數行而罷。翌日,溥密奏其事,帝益惡之,丁醜,出彥升為唐州團練使。唐本刺史州,於是始改焉。

  遼人侵棣州,刺史河南何繼筠追破其眾于固安,獲馬四百匹。

  帝加周昭義軍節度使太原李筠中書令。使者至潞州,筠即欲拒命。左右切諫,乃延使者,置酒張樂,旋取周祖畫象懸廳壁,涕泣不已。賓佐惶懼,告使者曰:「令公被酒失常,幸毋怪。」北漢主鈞聞之,乃以蠟書結筠同舉兵,筠長子守節泣諫,筠不聽。

  帝手詔慰撫,且召守節為皇城使。筠遂遣守節人朝伺動靜,帝迎謂曰:「太子,汝何故來?」守節矍然,頭擊地曰:「陛下何言?此必有讒人間臣父也。」帝曰:「吾聞汝數諫,汝父不聽,故遣汝來,欲吾殺汝耳。汝歸語汝父:我未為天子時,任自為之;我既為天子,汝獨不能小讓我邪?」守節馳歸告筠,筠遂令幕府檄數帝罪,癸未,執監軍周光遜等,遣牙將劉繼沖等送北漢納款求援,又遣兵襲澤州,殺刺史張福,據其城。

  從事閭丘仲卿說筠曰:「公孤軍舉事,其勢甚危,雖倚河東之援,恐亦不得其力。大樑兵甲精銳,難與爭鋒。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懷、孟,塞虎牢,據洛邑,東向而爭天下,計之上也。」筠曰:「吾周朝宿將,與世宗義同兄弟,禁衛之士,皆吾舊人,聞吾至,必倒戈歸我,何患不濟乎!」不用其計。

  丙戌,昭義變聞。樞密使吳廷祚言於帝曰:「潞州岩險,賊若固守,未可以歲月破。然李筠素驕易無謀,宜速引兵擊之。」戊子,遣石守信、高懷德率前軍進討,帝敕守信等曰:「勿縱筠下太行,急引兵扼其隘,破之必矣。」

  帝召三司使清河張美調兵食,美言:「懷州刺史大名馬令琮,度李筠必反,日夜儲偫以待王師。」帝亟令授令琮團練使。宰相范質曰:「大軍北伐,藉令琮供億,不可移它郡。」遂升懷州為團練,以令琮充使。

  五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庚子,命宣徽南院使昝居潤赴澶州巡檢;殿前都點檢、鎮甯節度使慕容延釗,彰德軍留後太原王餘斌,率兵由東路與石守信、高懷德會。

  辛醜,以洺州團練使博野郭進為本州防禦使,兼西山巡檢,備北漢也。

  北漢主遣內園使李弼以詔書、金帛、善馬賜李筠,筠複遣劉繼沖詣晉陽,請北漢主舉軍南下,己為前導。北漢主遣使請兵於遼,遼師未集,繼沖述筠意,請無用契丹兵。北漢主即日大閱,傾國自將出團柏穀。群臣餞之汾水,左僕射趙華諫曰:「李筠舉事輕易,事必無成,陛下掃境內赴之,臣未見其可也。」北漢主不聽。

  行至太平驛,筠身率官屬迎謁,北漢主命筠贊拜不名,坐于宰相衛融之上,封西平王。筠見北漢主儀衛寡弱,內甚悔之,又自言受周氏恩不忍負。而北漢主與周世仇,聞筠言,亦不悅。筠將還,北漢主遣宣徽使盧贊監其軍,筠心益不平。贊嘗見筠計事,筠不應,贊怒,拂衣起。北漢主聞贊與筠有隙,遣衛融詣軍中和解之。

  筠留其長子守節守上黨,而自率眾三萬南出。癸卯,石守信等破之于長平,又攻拔其大會寨。

  甲辰,詔奪李筠官爵。

  乙巳,遼主謁懷陵,太宗陵也。

  己酉,西京作週六廟成,遣光祿卿郭玘奉遷神主。

  乙卯,忠正節度使兼侍中楊承信來朝,設宴於廣政殿。自是為例。

  丁巳,詔親征。以樞密使吳廷祚為東京留守,知開封府呂餘慶副之,皇弟光義為大內都點檢。遣韓令坤率兵屯河陽。

  己未,帝發大樑;壬戌,次滎陽。西京留守河內向拱勸帝:「濟河,踰太行,乘賊未集而擊之。稽留浹旬,則其鋒益熾矣。」樞密直學士趙普亦言:「賊意國家新造,未能出征;若倍道兼行,掩其不備,可一戰而克。」帝納其言。丁卯,石守信、高懷德破李筠軍三萬餘于澤州南,獲北漢河陽節度使范守圖,殺盧贊。筠遁入澤州,嬰城自固。

  是月,永安節度使支中折德扆破北漢沙石寨,斬首五百級。德扆,從阮之子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