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魏書 | 上頁 下頁 |
畢眾敬傳 |
|
畢眾敬,小名捺,東平須昌人。少好弓馬射獵,交結輕果,常於疆境盜掠為業。劉駿為徐兗刺史,辟為部從事。駿既竊號,曆其泰山太守、冗從僕射。 及劉彧殺子業而自立,遣眾敬出詣兗州募人。到彭城,刺史薛安都召與密謀,雲:「晉安有上流之名,且孝武第三子,當共卿為計西從。」 乃矯彧命,以眾敬行兗州事,眾敬從之。時兗州刺史殷孝祖留其妻子,率文武二千人赴彧,使司馬劉文石守城。眾敬率眾取瑕丘,殺文石。安都與孝祖先不相協,命眾敬誅孝祖諸子,眾敬不得已,遂殺之。州內悉附,唯東平太守申纂據無鹽城不與之同。及彧平子勳,授纂兗州刺史。會安都引國授軍經其城下,纂閉門城守,深恨眾敬。會有人發眾敬父墓,遂令其母骸首散落。眾敬發哀行服,拷掠近墓細民,死者十余人。又疑纂所為,弟眾愛為安都長史,亦遣人密至齊,陰掘纂父墓以相報答。 及安都以城入國,眾敬不同其謀。子元賓以母並百口悉在彭城,恐交致禍,日夜啼泣,遣請眾敬,眾敬猶未從之。眾敬先已遣表謝彧,彧授眾敬兗州刺史,而以元賓有他罪,猶不舍之。眾敬拔刀斫柱曰:「皓首之年,唯有此子。今不原貸,何用獨全!」 及尉元至,遂以城降。元遣將入城,事定,眾敬悔恚,數日不食。皇興初,就拜散騎常侍、甯南將軍、兗州刺史,賜爵東平公,與中書侍郎李璨對為刺史。 慕容白曜攻克無鹽,申纂為亂兵所傷,走出被擒,送于白曜。白曜無殺纂之意,而城中火起,纂創重不能避,為火所燒死。眾敬聞克無鹽,懼不殺纂,乃與白曜書,並表朝廷,雲「家之禍酷,皆由於纂」。聞纂死,乃悅。二年,與薛安都朝于京師,因留之,賜甲第一區。後複為兗州刺史,將軍如故,征還京師。 眾敬善自奉養,食膳豐華,必致他方遠味。年已七十,鬢髮皓白,而氣力未衰,跨鞍馳騁,有若少壯。篤於姻類,深有國士之風;張讜之亡,躬往營視,有若至親。太和中,高祖賓禮舊老,眾敬與咸陽公高允引至方山,雖文武奢儉,好尚不同,然亦與允甚相愛敬,接膝談款,有若平生。後以篤老,乞還桑梓,朝廷許之。眾敬臨還,獻真珠璫四具、銀裝劍一口、刺虎矛一枚、仙人文綾一百匹。文明太后、高祖引見于皇信堂,賜以酒饌,車一乘、馬三匹、絹三百匹,勞遣之。十五年十月卒。詔於兗州賜絹一千匹,以供葬事。 子元賓,少而豪俠,有武幹,涉獵書史。為劉駿正員將軍,與父同建勳誠。及至京師,俱為上客,賜爵須昌侯,加平遠將軍。後以元賓勳重,拜使持節、平南將軍、兗州刺史,假彭城公。父子相代為本州,當世榮之。時眾敬以老還鄉,常呼元賓為使君。每于元賓聽政之時,乘輿出至元賓所,先遣左右敕不聽起,觀其斷決,忻忻然喜見顏色。眾敬善持家業,尤能督課田產,大致儲積。元賓為政清平,善撫民物,百姓愛樂之。以父憂解任,喪中遙授長兼殿中尚書。其年冬末卒。贈撫軍將軍、衛尉卿,諡曰平。賜帛八百匹。 元賓入國,初娶東平劉氏,有四子:祖朽、祖髦、祖歸、祖旋;賜妻元氏生二子:祖榮、祖暉。祖朽最長,祖暉次祖髦。故事,前妻雖先有子,後賜之妻子皆承嫡。所以劉氏先亡,祖暉不服重;元氏後卒,祖朽等三年終禮。 祖榮早卒。子義允,襲祖爵東平公,例降為侯。陵江將軍、給事中,卒。子僧安襲。 祖朽,身長八尺,腰帶十圍。曆涉經史,好為文詠。性寬厚,善與人交。襲父爵須昌侯,例降為伯。起家員外郎。尚書郎、治書侍御史,加甯遠將軍、本州中正。 正始三年,蕭衍將蕭及先率步騎二萬人寇兗州,及先令別帥角念屯于蒙山。以祖朽為統軍,假甯朔將軍,隸邢巒討之。祖朽開誘有方,降者相繼。賊出逆戰,祖朽大破之;賊走還柵,祖朽夜又焚擊,賊徒潰散。追討百餘裡,斬獲及赴沂水死者四千余人,斬龍驤將軍矯道儀、甯朔將軍王季秀。以功封南城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曆散騎侍郎、中書侍郎,加龍驤將軍。延昌末,安南王志出討荊沔,以祖朽為志軍司,兼給事黃門侍郎,尋遷司空長史。神龜末,除持節、東豫州刺史,將軍如故。祖朽善撫邊人,清平有信,務在安靜,百姓稱之。還,除前將軍、太尉長史、兼尚書北道行台。孝昌初,除持節、本將軍、南兗州刺史。尋授度支尚書,行定州。未之職,改授安東將軍、瀛州刺史。為賊帥鮮于修禮攻圍積旬,拒守自固。病卒於州。贈衛將軍、吏部尚書、兗州刺史。祖朽無子,以弟祖歸子義暢為後,襲爵。 義暢,傾巧無士業,善通時要。曆尚書郎中、侍郎、兗州刺史、大中正、中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太昌初,車騎將軍,尋除散騎常侍。太平中,坐與北豫州山賊張儉通,伏法。 祖髦,起家奉朝請。兄祖朽別封南城,以須昌侯回授之。神龜初,累遷揚烈將軍、東平太守。後為本州別駕,卒於官。 子義和,襲。卒于右將軍、太中大夫。贈散騎常侍、安東將軍、兗州刺史。子仁超。 義和第六弟義亮,性豪疏。曆尚書郎、中書舍人。天平中,與舍人韋鴻坐洩密,賜盡於宅。 祖暉,早有器幹。自奉朝請,稍遷鎮遠將軍、前軍將軍、直後。正始中,除龍驤將軍、東郡太守。入為驍騎將軍,加征虜將軍。後試守渤海郡。熙平中,拜潁川太守。神龜初,除右將軍、豳州刺史。入為平東將軍、光祿大夫。正光五年,豳州民反,招引隴賊,攻逼州城。以祖暉前在州日得民情和,複授平西將軍、豳州刺史,假安西將軍,為別將以討之。祖暉且戰且前,突圍入治。孝昌初,北海王顥救至,城圍始解。以全城之勳,封新昌縣開國子,食邑四百戶。後值蕭寶夤退敗,祖暉乃拔城東趣華州,坐免官爵。尋假征虜將軍,行豳州事。建義中,詔複州爵,加撫軍將軍。永安中,祖暉從大嶺柵規入州城。于時賊帥叱幹麒麟保太子壁,祖暉擊破之。而賊宿勤明達複攻祖暉,祖暉兵少糧竭,軍援不至,為賊所乘,遂歿,時年五十。 長子義勰,襲爵。武定中,開府中郎。齊受禪,爵例降。 義勰弟義雲,尚書騎兵郎中。 祖歸,官至建甯太守。 子義遠,武定中,平原太守。 義遠弟義顯、義俊,性並豪率。天平已後,蕭衍使人還往,經歷兗城,前後州將以義俊兄弟善營鮭膳,器物鮮華,常兼長史,接宴賓客。義顯,左將軍、太中大夫。義俊,曆司空主簿、兗州別駕而卒。 祖旋,太尉行參軍、鎮遠將軍。卒,贈都官尚書、齊兗二州刺史。 子義真,太尉行參軍。 眾敬弟眾愛,隨兄歸國。以勳為第一客,賜爵钜平侯。卒,贈冠軍將軍、徐州刺史,諡曰康。 子聞慰,字子安,有器幹。襲爵,例降為伯。拜泰山太守,入為尚書郎、本州中正,加威遠將軍。出為徐州平東府長史,帶彭城內史。永平中,遷中散大夫,加龍驤將軍。延昌初,除清河內史,因以疾辭,複為龍驤、中散。又試守廣平內史。正光初,相州刺史、中山王熙起兵謀誅元義,聞慰斬其使,發兵拒之。在任寬謹,百姓愛附。後義以聞慰忠於己,遷持節、平東將軍、滄州刺史,甚有政績。後以本軍除散騎常侍、東道行台,尋為都督、安樂王鑒軍司。孝昌元年春,徐州刺史元法僧反,聞慰與鑒攻之,為法僧所敗,奔還京師。被劾,遇赦免。其年卒,年五十七。贈散騎常侍、安東將軍、兗州刺史,伯如故,諡曰恭。 子祖彥,字修賢。涉獵書傳,風度閒雅,為時所知。以侍御史為元法僧監軍。法僧反,逼祖彥南入,永安中,得還。曆中書侍郎,襲爵钜平伯,中軍將軍、光祿大夫。天平四年卒,年五十。贈都督兗濟二州諸軍事、征東將軍、尚書左僕射、兗州刺史。 祖彥弟哲,永安末,秘書郎。 諸畢當朝,不乏榮貴,但幃薄不修,為時所鄙。 申纂者,本魏郡人申鐘曾孫也。皇始初,太祖平中山,纂宗室南奔,家于濟陰。及在無鹽,劉彧用為兗州刺史。顯祖曰:「申纂既不識機,又不量力,進不能歸正朔,退不能還江南,守孤城於危亡之地,欲建功立節豈可得乎!」 纂既敗,子景義入國,太和中,為散員士、宋王劉昶國侍郎。景明初,試守濟陰郡、揚州車騎府錄事參軍、右司馬。 常珍奇者,汝南人也。為劉駿司州刺史,亦與薛安都等推立劉子勳。子勳敗,遣使馳告長社鎮請降,顯祖遣殿中尚書元石為都將,率眾赴之,中書博士鄭羲參右軍事。進至上蔡,珍奇率文武來迎,羲說石令徑入城,語在《羲傳》。事定,以珍奇為持節、平南將軍、豫州刺史、河內公。珍奇表曰:「臣昔蒙劉氏生成之恩,感義亡身,志陳報答,遂與雍州刺史袁顗、豫州刺史殷琰等共唱大義,奉戴子勳,纂承彼曆。大運未集,遂至分崩。而劉彧滔天,殺主篡立,蒼生殄悴,危於綴旒。伏惟陛下,龍姿鳳儀,光格四表,凡在黔黎,延屬象魏。所願天地垂仁,亟圖南服,宜遣文檄,喻以吉凶。使江東之地,離心草靡;荊雍九州,北面請吏。乞高臣官名,更遣雄將,秣馬五千,助臣經討,並賜威儀,震動江外。長江已北,必可定矣。臣雖不武,乞備前驅,進據之宜,更在處分。敢冒愚款,推誠上聞,機運可乘,實在茲日。」 珍奇雖有虛表,而誠款未純。歲餘,征其子超,超母胡氏不欲超赴京師,密懷南叛。時汝徐未平,元石自出攻之。珍奇乘虛於懸瓠反叛,燒城東門,斬三百餘人,虜掠上蔡、安城、平輿三縣居民,屯于灌水。石馳往討擊,大破之。會日暗,放火燒其營,珍奇乃匹馬逃免。其子超走到苦城,為人所殺。小子沙彌囚送京師,刑為閹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