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魏書 | 上頁 下頁
高允傳(5)


  尋授使持節、散騎常侍、征西將軍、懷州刺史。允秋月巡境,問民疾苦。至邵縣,見邵公廟廢毀不立,乃曰:「邵公之德,闕而不禮,為善者何望?」

  乃表聞修葺之。允于時年將九十矣,勸民學業,風化頗行。然儒者優遊,不以斷決為事。後正光中,中散大夫、中書舍人河內常景追思允,帥郡中故老,為允立祠于野王之南,樹碑紀德焉。

  太和二年,又以老乞還鄉里,十余章,上卒不聽許,遂以疾告歸。其年,詔以安車征允,敕州郡發遣。至都,拜鎮軍大將軍,領中書監。固辭不許。又扶引就內,改定《皇誥》。允上《酒訓》曰:

  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為《酒訓》。臣以朽邁,人倫所棄,而殊恩過隆,錄臣於將歿之年,勖臣於已墜之地。奉命驚惶,喜懼兼甚,不知何事可以上答!伏惟陛下以睿哲之姿,撫臨萬國,太皇太后以聖德之廣,濟育群生。普天之下,罔不稱賴。然日昃憂勤,虛求不已,思監往事,以為警戒。此之至誠,悟通百靈,而況於百官士民?不勝踴躍,謹竭其所見,作《酒訓》一篇。但臣愚短,加以荒廢,辭義鄙拙,不足觀采。伏願聖慈,體臣悾悾之情,恕臣狂瞽之意。其詞曰:

  自古聖王,其為饗也,玄酒在堂而醍酒在下,所以崇本重原,降於滋味。雖泛爵旅行,不及於亂。故能禮章而敬不虧,事畢而儀不忒。非由斯致,是失其道。將何以范時軌物,垂之於世?曆觀往代成敗之效,吉凶由人,不在數也。商辛耽酒,殷道以之亡;公旦陳誥,周德以之昌。子反昏酣而致斃,穆生不飲而身光。或長世而為戒,或百代而流芳。酒之為狀,變惑情性,雖曰哲人,孰能自競?在官者殆於政也,為下者慢於令也,聰達之士荒於聽也,柔順之倫興於諍也,久而不悛,致於病也。豈止於病,乃損其命。諺亦有雲:其益如毫,其損如刀。言所益者止於一味之益,不亦寡乎?言所損者夭年亂志,夭亂之損,不亦夥乎?無以酒荒而陷其身,無以酒狂而喪其倫。迷邦失道,流浪漂津。不師不遵,反將何因。《詩》不言乎:「如切如瑳,如琢如磨」,朋友之義也。作官以箴之,申謨以禁之,君臣之道也。其言也善,則三覆而佩之;言之不善,則哀矜而貸之。此實先王納規之意。往者有晉,士多失度,肆散誕以為不羈,縱長酣以為高達,調酒之頌,以相眩曜。稱堯舜有千鐘百觚之飲,著非法之言,引大聖為譬,以則天之明,豈其然乎?且子思有雲:夫子之飲,不能一升。以此推之,千鐘百觚皆為妄也。

  今大魏應圖,重明禦世,化之所暨,無思不服,仁風敦洽于四海。太皇太后以至德之隆,誨而不倦,憂勤備於皇情,誥訓行於無外。故能道協兩儀,功同覆載。仁恩下逮,罔有不遵,普天率土,靡不蒙賴。在朝之士,有志之人,宜克己從善,履正存貞。節酒以為度,順德以為經。悟昏飲之美疾,審敬慎之彌榮。遵孝道以致養,顯父母而揚名。蹈閔曾之前軌,遺仁風于後生。仰以答所授,俯以保其成。可不勉歟!可不勉歟!

  高祖悅之,常置左右。

  詔允乘車入殿,朝賀不拜。明年,詔允議定律令。雖年漸期頤,而志識無損,猶心存舊職,披考史書。又詔曰:「允年涉危境,而家貧養薄。可令樂部絲竹十人,五日一詣允,以娛其志。」

  特賜允蜀牛一頭,四望蜀車一乘,素幾杖各一,蜀刀一口。又賜珍味,每春秋常致之。尋詔朝晡給膳,朔望致牛酒,衣服綿絹,每月送給。允皆分之親故。是時貴臣之門,皆羅列顯官,而允子弟皆無官爵。其廉退若此。遷尚書、散騎常侍,時延入,備幾杖,問以政治。十年,加光祿大夫、金章紫綬。朝之大議,皆諮訪焉。

  魏初法嚴,朝士多見杖罰。允曆事五帝,出入三省,五十餘年,初無譴咎。初,真君中以獄訟留滯,始令中書以經義斷諸疑事。允據律評刑,三十餘載,內外稱平。允以獄者民之命也,常歎曰:「皋陶至德也,其後英蓼先亡;劉項之際,英布黥而王。經世雖久,猶有刑之餘釁。況凡人能無咎乎?」

  其年四月,有事西郊,詔以禦馬車迎允就郊所板殿觀矚。馬忽驚奔,車覆,傷眉三處。高祖、文明太后遣醫藥護治,存問相望。司駕將處重坐,允啟陳無恙,乞免其罪。先是,命中黃門蘇興壽扶持允,曾雪中遇犬驚倒,扶者大懼。允慰勉之,不令聞徹。興壽稱其允接事三年,未嘗見其忿色。恂恂善誘,誨人不倦。晝夜手常執書,吟詠尋覽。篤親念故,虛己存納。雖處貴重,志同貧素。性好音樂,每至伶人弦歌鼓舞,常擊節稱善。又雅信佛道,時設齋講,好生惡殺。性又簡至,不妄交遊。顯祖平青齊,徙其族望於代。時諸士人流移遠至,率皆饑寒。徙人之中,多允姻媾,皆徒步造門。允散財竭產,以相贍賑,慰問周至。無不感其仁厚。收其才能,表奏申用。時議者皆以新附致異,允謂取材任能,無宜抑屈。先是,允被召在方山作頌,志氣猶不多損,談說舊事,了無所遺。十一年正月卒,年九十八。

  初,允每謂人曰:「吾在中書時有陰德,濟救民命。若陽報不差,吾壽應享百年矣。」

  先卒旬外,微有不適。猶不寢臥,呼醫請藥,出入行止,吟詠如常。高祖、文明太后聞而遣醫李脩往脈視之,告以無恙。脩入,密陳允榮衛有異,懼其不久。於是遣使備賜禦膳珍羞,自酒米至於鹽醢百有餘品,皆盡時味,及床帳、衣服、茵被、幾杖,羅列於庭。王官往還,慰問相屬。允喜形於色,語人曰:「天恩以我篤老,大有所賚,得以贍客矣。」

  表謝而已,不有他慮。如是數日,夜中卒,家人莫覺。詔給絹一千匹、布二千匹、綿五百斤、錦五十匹、雜彩百匹、穀千斛以周喪用。魏初以來,存亡蒙賚者莫及焉,朝庭榮之。將葬,贈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將軍、公如故,諡曰文,賜命服一襲。允所制詩賦誄頌箴論表贊,《左氏、公羊釋》,《毛詩拾遺》,《論雜解》,《議何鄭膏肓事》,凡百餘篇,別有集行於世。允明算法,為算術三卷。子忱襲。

  忱,字士和。以父任除綏遠將軍、長樂太守。為政寬惠,民庶安之。後例降爵為侯。尋卒。

  孫貴賓,襲。除州治中,卒官。

  忱弟懷,字士仁。任城王雲郎中令、大將軍從事中郎,授中散。恬淡退靜,不競世利,在散輩十八年不易官。太和中,除太尉東陽王諮議參軍而卒。

  子綽,字僧裕。少孤,恭敏自立。身長八尺,腰帶十圍,沉雅有度量,博涉經史。太和十五年拜奉朝請、太尉法曹行參軍,尋兼尚書祠部郎。以母憂去職。久之,除治書侍御史,轉洛陽令。綽為政強直,不避豪貴,邑人憚之。又詔參議律令。遷長兼國子博士,行潁川郡事。詔假節,行涇州刺史。延昌初,遷尚書右丞,參議《壬子曆》。肅宗初,司徒清河王懌司馬、冠軍,又隨懌遷太尉司馬。其年秋,大乘賊起于冀州,都督元遙率眾討之,詔綽兼散騎常侍,持節,以白虎幡軍前招慰。綽信著州裡,降者相尋。軍還,除汲郡太守,固辭不拜。禦史中尉元匡奏高聰及綽等朋附高肇,詔並原罪。俄行滎陽郡事,以本將軍出除豫州刺史。為政清平,抑強扶弱,百姓愛之,流民歸附者二千餘戶。遷後將軍、並州刺史。正光三年冬,暴疾卒,年四十八。四年九月,詔贈安東將軍、冀州刺史,諡曰簡。

  子炳,字仲彰。太尉行參軍,稍遷征虜將軍、開府掾。早卒。

  允弟推,字仲讓,小名檀越,早有名譽。太延中,以前後南使不稱,妙簡行人。游雅薦推應選。詔兼散騎常侍,使劉義隆,南人稱其才辯。遇疾卒於建業。朝廷悼惜之。喪還,贈輔國將軍、臨邑子,諡曰恭,賜命服衣冠。允為之作誄。

  推弟燮,字季和,小字淳於,亦有文才。世祖每詔征,辭疾不應。恒譏笑允屈折久宦,棲泊京邑。常從容於家。州辟主簿。卒。

  孫市賓,奉朝請、冀州京兆王愉城局參軍。愉構逆,市賓逃歸京。後除青州安南府司馬。永熙中,冠軍將軍、開府從事中郎。

  始神麚中,允與從叔濟、族兄毗及同郡李金俱被征。

  濟,字叔民。初補中書博士,又為楚王傅。真君中,假員外常侍,賜爵浮陽子,使于劉義隆。世祖臨江,於行所除盱眙太守,後超授遊擊將軍。尋出除滄水太守。卒,年六十七。贈鎮遠將軍、冀州刺史,諡曰宣。

  子矯,襲。卒,子師襲。

  師,字孝則,有學識。曆詹事丞、太子舍人、尚書主客郎。轉通直散騎侍郎、從事正員郎。累遷光祿少卿,行涇州事。卒,贈龍驤將軍、河州刺史。

  子和仁,字德舒,襲。釋褐員外散騎侍郎,領殿中禦史。少清簡,有文才,曾為五言詩贈太尉屬盧仲宣,仲宣甚歎重之。常有高尚之志。後為洛州錄事參軍,不赴。服餌于汲郡白鹿山。未幾卒,時人悼惜之。

  和仁弟德偉,武定末,東宮齋帥。

  矯弟遵,自有《傳》。

  毗,字子翼,鄉邑稱為長者。官至從事中郎。

  孫當,尚書郎。卒,贈樂陵太守,諡曰恭。

  初,允所引劉模者,長樂信都人也。少時竊遊河表,遂至河南,尋複潛歸。頗涉經藉,微有注疏之用。允領秘書、典著作,選為校書郎。允修撰《國記》,與俱緝著。常令模持管龠,每日同入史閣,接膝對筵,屬述時事。允年已九十,目手稍衰,多遣模執筆而指授裁斷之。如此者五六歲。允所成篇卷,著論上下,模預有功焉。太和初,模遷中書博士,與李彪為僚友,並相愛好。至於訓導國胄,甄明風範,遠不及彪也。出除潁州刺史。王肅之歸闕,路經懸瓠,羈旅究悴,時人莫識。模獨給所須,吊待以禮。肅深感其意。及肅臨豫州,模猶在郡,微報復之,由是為新蔡太守。在二郡積十年,寬猛相濟,頗有治稱。正始元年,複出為陳留太守。時年七十餘矣,而飾老隱年,昧禁自效。遂家于南潁川,不復歸其舊鄉矣。

  子懷恕,聰率多囗。甚收潁川情和。至襄威將軍、本州冠軍府功曹參軍。

  懷恕弟懷遜,頗解醫術。曆位給事中。卒于左軍將軍、鎮遠將軍。

  ***

  史臣曰:依仁遊藝,執義守哲,其司空高允乎?蹈危禍之機,抗雷電之氣,處死夷然,忘身濟物,卒悟明主,保己全身。自非體鄰知命,鑒照窮達,亦何能以若此?宜其光寵四世,終享百齡!有魏以來,斯人而已。僧裕學治有聞,聿修之義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