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魏書 | 上頁 下頁
高允傳(1)


  高允,字伯恭,勃海人也。祖泰,在叔父湖《傳》。父韜,少以英朗知名,同郡封懿雅相敬慕。為慕容垂太尉從事中郎。太祖平中山,以韜為丞相參軍。早卒。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見而異之,歎曰:「高子黃中內潤,文明外照,必為一代偉器,但恐吾不見耳。」

  年十余,奉祖父喪還本郡,推財與二弟而為沙門,名法淨。未久而罷。性好文學,擔笈負書,千里就業。博通經史天文術數,尤好《春秋公羊》。郡召功曹。

  神麚三年,世祖舅陽平王杜超行征南大將軍,鎮鄴,以允為從事中郎,年四十餘矣。超以方春而諸州囚多不決,乃表允與中郎呂熙等分詣諸州,共評獄事。熙等皆以貪穢得罪,唯允以清平獲賞。府解,還家教授,受業者千餘人。四年,與盧玄等俱被征,拜中書博士。遷侍郎,與太原張偉並以本官領衛大將軍、樂安王范從事中郎。范,世祖之寵弟,西鎮長安,允甚有匡益,秦人稱之。尋被征還,允曾作《塞上翁詩》,有混欣戚,遺得喪之致。驃騎大將軍、樂平王丕西討上邽,複以本官參丕軍事。語在《丕傳》。涼州平,以參謀之勳,賜爵汶陽子,加建武將軍。

  後詔允與司徒崔浩述成《國記》,以本官領著作郎。時浩集諸術士,考校漢元以來,日月薄蝕、五星行度,並識前史之失,別為魏曆,以示允。允曰:「天文歷數不可空論。夫善言遠者必先驗於近。且漢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東井,此乃曆術之淺。今譏漢史,而不覺此謬,恐後人譏今猶今之譏古。」

  浩曰:「所謬雲何?」

  允曰:「案《星傳》,金水二星常附日而行。冬十月,日在尾箕,昏沒于申南,而東井方出於寅北。二星何因背日而行?是史官欲神其事,不復推之於理。」

  浩曰:「欲為變者何所不可,君獨不疑三星之聚,而怪二星之來?」

  允曰:「此不可以空言爭,宜更審之。」

  時坐者鹹怪,唯東宮少傅遊雅曰:「高君長於歷數,當不虛也。」

  後歲餘,浩謂允曰:「先所論者,本不注心,及更考究,果如君語,以前三月聚于東井,非十月也。」

  又謂雅曰:「高允之術,陽元之射也。」

  眾乃嘆服。允雖明于歷數,初不推步,有所論說。唯遊雅數以災異問允,允曰:「昔人有言,知之甚難,既知複恐漏泄,不如不知也。天下妙理至多,何遽問此?」

  雅乃止。

  尋以本官為秦王翰傅。後敕以經授恭宗,甚見禮待。又詔允與侍郎公孫質、李虛、胡方回共定律令。世祖引允與論刑政,言甚稱旨。因問允曰:「萬機之務,何者為先?」

  是時多禁封良田,又京師遊食者眾。允因言曰:「臣少也賤,所知唯田,請言農事。古人雲:方一裡則為田三頃七十畝,百里則田三萬七千頃。若勤之,則畝益三鬥,不勤則畝損三鬥。方百里損益之率,為粟二百二十二萬斛,況以天下之廣乎?若公私有儲,雖遇饑年,複何憂哉?」

  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初,崔浩薦冀、定、相、幽、並五州之士數十人,各起家郡守。恭宗謂浩曰:「先召之人,亦州郡選也,在職已久,勤勞未答。今可先補前召外任郡縣,以新召者代為郎吏。又守令宰民,宜使更事者。」

  浩固爭而遣之。允聞之,謂東宮博士管恬曰:「崔公其不免乎!苟逞其非,而校勝於上,何以勝濟?」

  遼東公翟黑子有寵于世祖,奉使並州,受布千匹,事尋發覺。黑子請計於允曰:「主上問我,為首為諱乎?」

  允曰:「公帷幄寵臣,答詔宜實。又自告忠誠,罪必無慮。」

  中書侍郎崔覽、公孫質等鹹言首實罪不可測,宜諱之。黑子以覽等為親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誘我死,何其不直!」

  遂與允絕。黑子以不實對,竟為世祖所疏,終獲罪戮。

  是時,著作令史閔湛、郤檦性巧佞,為浩信待。見浩所注《詩》、《論語》、《尚書》、《易》,遂上疏,言馬、鄭、王、賈雖注述《六經》,並多疏謬,不如浩之精微。乞收境內諸書,藏之秘府。班浩所注,命天下習業。並求敕浩注《禮傳》,令後生得觀正義。浩亦表薦湛有著述之才。既而勸浩刊所撰國史于石,用垂不朽,欲以彰浩直筆之跡。允聞之,謂著作郎宗欽曰:「閔湛所營,貧寸之間,恐為崔門萬世之禍。吾徒無類矣。」

  未幾而難作。

  初,浩之被收也,允直中書省。恭宗使東宮侍郎吳延召允,仍留宿宮內。翌日,恭宗入奏世祖,命允驂乘。至宮門,謂曰:「入當見至尊,吾自導卿。脫至尊有問,但依吾語。」

  允請曰:「為何等事也?」

  恭宗曰:「入自知之。」

  既入見帝。恭宗曰:「中書侍郎高允自在臣宮,同處累年,小心密慎,臣所委悉。雖與浩同事,然允微賤,制由於浩。請赦其命。」

  世祖召允,謂曰:「《國書》皆崔浩作不?」

  允對曰:「《太祖記》,前著作郎鄧淵所撰。《先帝記》及《今記》,臣與浩同作。然浩綜務處多,總裁而已。至於注疏,臣多於浩。」

  世祖大怒曰:「此甚于浩,安有生路!」

  恭宗曰:「天威嚴重,允是小臣,迷亂失次耳。臣向備問,皆雲浩作。」

  世祖問:「如東宮言不?」

  允曰:「臣以下才,謬參著作,犯逆天威,罪應滅族,今已分死,不敢虛妄。殿下以臣侍講日久,哀臣乞命耳。實不問臣,臣無此言。臣以實對,不敢迷亂。」

  世祖謂恭宗曰:「直哉!此亦人情所難,而能臨死不移,不亦難乎!且對君以實,貞臣也。如此言,寧失一有罪,宜宥之。」

  允竟得免。於是召浩前,使人詰浩。惶惑不能對。允事事申明,皆有條理。時世祖怒甚,敕允為詔,自浩已下、僮吏已上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為,頻詔催切。允乞更一見,然後為詔。詔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餘釁,非臣敢知。直以犯觸,罪不至死。」

  世祖怒,命介士執允。恭宗拜請。世祖曰:「無此人忿朕,當有數千口死矣。」

  浩竟族滅,餘皆身死。宗欽臨刑,歎曰:「高允其殆聖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