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通鑒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
高氏據荊南 |
|
唐昭宗天覆二年秋九月,朱全忠表親從指揮使高季昌為宋州團練使。季昌,硤石人,本朱友恭之僕夫也。 昭宣帝天祐三年冬十月,武貞節度使雷彥恭屢寇荊南,留後賀環閉城自守。朱全忠以為怯,以潁州防禦使高季昌代之。又遣駕前指揮使倪可福將兵五千戍荊南以備吳、蜀,朗兵引去。 後樑太祖開平元年夏五月癸未,以權知荊南留後高季昌為節度使。荊南舊統八州,乾符以來,寇亂相繼,諸州皆為鄰道所據,獨餘江陵。季昌到官,城邑殘毀,戶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複業。 六月,武貞節度使雷彥恭會楚兵攻江陵。事見《馬氏據湖南》。 二年夏四月,淮南遣其將李厚將水軍萬五千趣荊南,高季昌逆戰,敗之於馬頭。 冬十月,依政進士梁震,唐末登第,至是歸蜀。過江陵,高季昌愛其才識,留之,欲奏為判官。震恥之,欲去,恐及禍,乃曰:「震素不慕榮宦,明公不以震為愚,必欲使之參謀議,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許之。震終身止稱前進士,不受高氏辟署。季昌甚重之,以為謀主,呼曰先輩。 乾化二年閏五月,高季昌潛有據荊南之志,乃奏築江陵外郭,增廣之。 是歲,高季昌出兵,聲言助梁伐晉,進攻襄州,山南東道節度使孔勍擊敗之。自是朝貢路絕。勍,兗州人也。 均王乾化三年秋八月,賜高季昌爵勃海王。九月,高季昌造戰艦五百艘,治城塹,繕器械,為攻守之具。招聚亡命,交通吳、蜀,朝廷浸不能制。 四年春正月,高季昌以蜀夔、萬、忠、涪四州舊隸荊南,興兵取之,先以水軍攻夔州。時鎮江節度使兼侍中嘉王宗壽鎮忠州,夔州刺史王成先請甲,宗壽但以白布袍給之。成先帥之逆戰,季昌縱火船焚蜀浮橋,招討副使張武舉鐵緪拒之,船不得進。會風反,荊南兵焚溺死者甚眾。季昌乘戰艦,蒙以牛革,飛石中之,折其尾,季昌易小舟以遁。荊南兵大敗,俘斬五千級。成先密遣人奏宗壽不給甲之狀,宗壽獲之,召成先,斬之。 貞明三年。高季昌與孔勍修好,複通貢獻。 五年夏五月,楚人攻荊南,高季昌求救于吳。吳命鎮南節度使劉信等帥洪、吉、撫、信步兵自瀏陽趣渾州,武昌節度使李簡等帥水軍攻複州。信等至潭州東境,楚兵釋荊南引歸。簡等入複州,執其知州鮑唐。 龍德元年冬十二月,高季昌遣都指揮使倪可福以卒萬人修江陵外郭,季昌行視,責功程之慢,杖之。季昌女為可福子知進婦,季昌謂其女曰:「歸語汝舅,吾欲威眾辦事耳。」以白金數百兩遺之。 後唐莊宗同光元年。荊南節度使高季昌聞帝滅梁,避唐廟諱,更名季興,欲自入朝。梁震曰:「唐有吞天下之志,嚴兵守險,猶恐不自保,況數千里入朝乎。且公朱氏舊將,安知彼不以仇敵相遇乎。」季興不從。 十一月己未,加高季興守中書令。時高季興入朝,上待之甚厚。高季興在洛陽,帝左右伶官求貨無厭,季興忿之。帝欲留季興,郭崇韜諫曰:「陛下新得天下,諸侯不過遣子弟將佐入貢,惟高季興身自入朝,當褒賞以勸來者。乃羈留不遣,棄信虧義,沮四海之心,非計也。」乃遣之。季興倍道而去,至許州,謂左右曰:「此行有二失:來朝一失,縱我去一失。」過襄州,節度使孔勍留宴,中夜斬關而去。十二月丁酉,至江陵,握梁震手曰:「不用君言,幾不免虎口。」 二年春三月丙午,加高季興兼尚書令,進封南平王。 三年冬十月,高季興常欲取三峽,畏蜀峽路招討使張武威名,不敢進。至是,乘唐兵勢,使其子行軍司馬從誨權軍府事,自將水軍上峽取施州。張武以鐵鎖斷江路,季興遣勇士乘舟斫之。會風大起,舟絓於鎖,不能進退,矢石交下,壞其戰艦,季興輕舟遁去。既而聞北路陷敗,以夔、忠、萬三州遣使詣魏王降。是歲,莊宗滅蜀。 明宗天成元年夏四月,梁震薦前陵州判官貴平孫光憲于季興,使掌書記。季興大治戰艦,欲攻楚。光憲諫曰:「荊南亂離之後,賴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與楚國交惡,他國乘吾之弊,良可憂也。」季興乃止。 六月,高季興表求夔、忠、萬三州為屬郡,詔許之。 二年春二月,高季興既得三州,請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為之,不許。及夔州刺史潘炕罷官,季興輒遣兵突入州城,殺戍兵而據之。朝廷除奉聖指揮使西方鄴為刺史,不受。又遣兵襲涪州,不克。魏王繼岌遣押牙韓珙等部送蜀珍貨金帛四十萬,浮江而下,季興殺珙等於峽口,盡掠取之。朝廷詰之,對曰:「珙等舟行下峽,涉數千里,欲知覆溺之故,自宜按問水神。」帝怒,壬寅,制削奪季興官爵,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劉訓為南面招討使、知荊南行府事,忠武節度使夏魯奇為副招討使,將步騎四萬討之。東川節度使董璋充東南面招討使,新夔州刺史西方鄴副之,將蜀兵下峽。仍會湖南軍三面進攻。 三月,劉訓兵至荊南,楚王殷遣都指揮使許德勳等將水軍屯嶽州。高季興堅壁不戰,求救于吳,吳人遣水軍救之。 江陵卑濕,複值久雨,糧道不繼,將士疾疫,劉訓亦寢疾。四月癸卯,帝遣樞密使孔循往視之,且審攻戰之宜。五月,孔循至江陵,攻之不克。遣人入城說高季興,季興不遜。丙寅,遣使賜湖南行營夏衣萬襲。丁卯,又遣使賜楚王殷鞍馬玉帶,督饋糧於行營,竟不能得。庚午,詔劉訓等引兵還。 楚王殷遣中軍使史光憲入貢帝賜之駿馬十,美女二。過江陵,高季興執光憲而奪之,且請舉鎮自附于吳。徐溫曰:「為國者當務實效而去虛名。高氏事唐久矣,洛陽去江陵不遠,唐人步騎襲之甚易,我以舟師溯流救之甚難。夫臣人而弗能救,使之危亡,能無愧乎。」乃受其貢物,辭其稱臣,聽其自附于唐。 六月,西方鄴敗荊南水軍於峽中,複取夔、忠、萬三州。秋七月丙寅,升夔州為甯江軍,以西方鄴為節度使。 癸酉,以與高季興夔、忠、萬三州為豆盧革、韋說之罪,皆賜死。 三年春三月,楚王殷如嶽州,遣六軍使袁銓、副使王環、監軍馬希贍將水軍擊荊南,高季興以水軍逆戰。至劉郎洑,希贍夜匿戰艦數十艘於港中。詰旦,兩軍合戰,希贍出戰艦橫擊之,季興大敗,俘斬以千數,進逼江陵。季興請和,歸史光憲于楚。軍還,楚王殷讓環不遂取荊南,環曰:「江陵在中朝及吳、蜀之間,四戰之地也,宜存之以為吾捍蔽。」殷悅。 夏六月辛巳,高季興複請稱藩于吳,吳進季興爵秦王,帝詔楚王殷討之。殷遣許德勳將兵攻荊南,以其子希範為監軍,次沙頭。季興從子雲猛指揮使從嗣單騎造楚壁,請與希範挑戰決勝,副指揮使廖匡齊出與之鬥,拉殺之。季興懼,明日,請和,德勳還。匡齊,贛人也。 秋九月辛巳,荊南敗楚兵于白田,執楚岳州刺史李廷規,歸於吳。 己亥,以武甯節度使房知溫兼荊南行營招討使,知荊南行府事。分遣中使發諸道兵赴襄陽,以討高季興。 冬十二月,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寢疾,命其子行軍司馬、忠義節度使、同平章事從誨權知軍府事。丙辰,季興卒。吳主以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四年夏四月丙午,楚六軍副使王環敗荊南兵于石首。 高季興之叛也,其子從誨切諫,不聽。從誨既襲位,謂僚佐曰:「唐近而吳遠,舍近臣遠,非計也。」乃因楚王殷以謝罪于唐。又遺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元信書,求保奏,複修職貢。丙申,元信以從誨書聞,帝許之。 六月庚申,高從誨自稱前荊南行軍司馬、歸州刺史,上表求內附。秋七月甲申,以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己醜,罷荊南招討使。 長興元年春三月,高從誨遣使奉表詣吳,告以墳墓在中國,恐為唐所討,吳兵援之不及,謝絕之。吳遣兵擊之,不克。三年春二月,賜高從誨爵勃海王。 潞王清泰元年春正月壬辰,以荊南節度使高從誨為南平王。 二年。荊南節度使高從誨,性明遠,親禮賢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震常謂從誨為郎君。楚王希範好奢靡,游談者共誇其盛。從誨謂僚佐曰:「如馬王,可謂大丈夫矣。」孫光憲對曰:「天子諸侯,禮有等差。彼乳臭子驕侈僭汰,取快一時,不為遠慮,危亡無日,又足慕乎。」從誨久而悟曰:「公言是也。」他日,謂梁震曰:「吾自念平生奉養,固已過矣。」乃捐去玩好,以經史自娛,省刑薄賦,境內以安。 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屬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墜其業,吾老矣,不復事人矣。」遂固請退居。從誨不能留,乃為之築室於土洲。震披鶴氅,自稱荊台隱士,每詣府,跨黃牛至聽事。從誨時過其家,四時賜與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屬孫光憲。 臣光曰:孫光憲見微而能諫,高從誨聞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國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國敗家喪身之有。 後晉高祖天福六年。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謀反,求援于荊南,高從誨遺從進書,諭以禍福。從進怒,反誣奏從誨。荊南行軍司馬王保義勸從誨具奏其狀,且請發兵助朝廷討之,從誨從之。 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春正月,荊南節度使高從誨遣使入貢於契丹,契丹遣使以馬賜之。從誨亦遣使詣河東勸進。 夏六月,帝遣使告諭荊南。高從誨上表賀,且求郢州,帝不許。及加恩使至,拒而不受。秋八月,高從誨聞杜重威叛,發水軍數千襲襄州,山南東道節度 使安審琦擊卻之。又寇郢州,刺史尹實大破之。乃絕漢,附于唐、蜀。 初,荊南介居湖南、嶺南、福建之間,地狹兵弱,自武信王季興時,諸道入貢過其境者,多掠奪其貨幣。及諸道移書詰讓,或加以兵,不得已,複歸之,曾不為愧。及從誨立,唐、晉、契丹、漢更據中原,南漢、閩、吳、蜀皆稱帝,從誨利其賜予,所向稱臣。諸國賤之,謂之「高無賴」。 乾祐元年夏六月,高從誨既與漢絕,北方商旅不至,境內貧乏,乃遣使上表謝罪,乞修職貢。詔遣使慰撫之。 冬十月,荊南節度使兼中書令、南平文獻王高從誨寢疾,以其子節度副使高保融判內外兵馬事。癸卯,從誨卒,保融知留後。十二月丁醜,以高保融為荊南節度使、同平章事。 隱帝乾祐二年冬十月丙戌,加荊南節度使高保融兼侍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