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通鑒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
梁魏爭淮堰 |
|
梁武帝天監十二年夏五月,壽陽久雨,大水入城,廬舍皆沒。魏揚州刺史李崇勒兵泊於城上,水增未已,乃乘船附於女牆,城不沒者二板。將佐勸崇棄壽陽保北山,崇曰:「吾忝守藩岳,德薄致災。淮南萬里,系於吾身,一旦動足,百姓瓦解,揚州之地,恐非國物。吾豈愛一身,取愧王尊,但憐此士民無辜同死。可結筏隨高,人規自脫,吾必與此城俱沒,幸諸君勿言。」 揚州治中裴絢帥城南民數千家泛舟南走,避水高原。謂崇還北,因自稱豫州刺史,與別駕鄭祖起等送任子來請降。馬仙琕遣兵赴之。 崇聞絢叛,未測虛實,遣國侍郎韓方興單舸召之。絢聞崇在,悵然驚恨,報曰:「比因大水顛狽,為眾所推。今大計已爾,勢不可追,恐民非公民,吏非公吏,願公早行,無犯將士。」崇遣從弟甯朔將軍神等將水軍討之,絢戰敗,神追拔其營。絢走,為村民所執,還至尉升湖,曰:「吾何面見李公乎。」乃投水死。絢,叔業之兄孫也。鄭祖起等皆伏誅。崇上表以水災求解州任,魏主不許。 崇沈深寬厚,有方略,得士眾心。在壽春十年,常養壯士數千人,寇來無不摧破,鄰敵謂之「臥虎」。上屢設反間以疑之,又授崇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萬戶郡公,諸子皆為縣侯。而魏主素知其忠篤,委信不疑。 十三年冬十月,魏降人王足陳計,求堰淮水以灌壽陽。上以為然,使水工陳承伯、材官將軍祖暅視地形,鹹謂「淮內沙土漂輕不堅實,功不可就」。上弗聽,發徐、揚民率二十戶取五丁以築之,假太子右衛率康絢都督淮上諸軍事,並護堰作于鐘離。役人及戰士合二十萬,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築土,合脊于中流。 十四年春三月,魏左僕射郭祚表稱「蕭衍狂悖,謀斷川瀆,役苦民勞,危亡已兆。宜命將出師,長驅撲討。」魏詔平南將軍楊大眼督諸軍鎮荊山。夏四月,浮山堰成而複潰。或言蛟龍能乘風雨破堰,其性惡鐵,乃運東西冶鐵器數千萬斤沈之,亦不能合。乃伐樹為井幹,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緣淮百里內,木石無巨細皆盡,負簷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蠅蟲晝夜聲合。 秋九月,左遊擊將軍趙祖悅襲魏西硤石,據之以逼壽陽。更築其城,徙緣淮之民以實城內。將軍田道龍等散攻諸戍,魏揚州刺史李崇分遣諸將拒之。癸亥,魏遣假鎮南將軍崔亮攻西硤石,又遣鎮東將軍蕭寶寅決淮堰。 冬十二月己酉,魏崔亮至硤石,趙祖悅逆戰而敗,閉城自守,亮進圍之。是冬寒甚,淮、泗盡凍,浮山堰士卒死者什七八。 十五年春正月,魏崔亮攻硤石未下,與李崇約水陸並進,崇屢違期不至。胡太后以諸將不壹,乃以吏部尚書李平為使持節、鎮軍大將軍兼尚書右僕射,將步騎二千赴壽陽,別為行台,節度諸軍,如有乖異,以軍法從事。蕭寶寅遣輕車將軍劉智文等渡淮攻破三壘。二月乙巳,又敗將軍垣孟孫等於淮北。李平至硤石,督李崇、崔亮等刻日水陸進攻,無敢乖互,戰屢有功。 上使左衛將軍昌義之將兵救浮山,未至,康絢已擊魏兵,卻之。上使義之與直閣王神念溯淮救硤石。崔亮遣將軍博陵崔延伯守下蔡,延伯與別將伊甕生夾淮為營。延伯取車輪去輞,削銳其輻,兩兩接對,揉竹為緪,貫連相屬,並十餘道,橫水為橋,兩頭施大鹿盧,出沒隨意,不可燒斫。既斷趙祖悅走路,又令戰艦不通,義之、神念屯梁城不得進。李平部分水陸攻硤石,克其外城。乙丑,祖悅出降,斬之,盡俘其眾。 胡太后賜崔亮書,使乘勝深入。平部分諸將,水陸並進,攻浮山堰。亮違平節度,以疾請還,隨表輒發。平奏處亮死刑,太后令曰:「亮去留自擅,違我經略,雖有小捷,豈免大咎。但吾攝禦萬機,庶幾惡殺,可特聽以功補過。」魏師遂還。 三月,魏論西硤石之功,辛未,以李崇為驃騎將軍,加儀同三司。李平為尚書右僕射。崔亮進號鎮北將軍。亮與平爭功於禁中,太后以亮為殿中尚書。 魏蕭寶寅在淮堰,上為手書誘之,使襲彭城,許送其國廟及室家諸從還北。寶寅表上其書于魏朝。 夏四月,淮堰成,長九裡,下廣一百四十丈,上廣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樹以杞柳,軍壘列居其上。 或謂康絢曰:「四瀆,天所以節宣其氣,不可久塞。若鑿湬東注,則遊波寬緩,堰得不壞。」絢乃開湬東注。又縱反間于魏曰:「梁人所懼開湬,不畏野戰。」蕭寶寅信之,鑿山深五丈,開湬北注,水日夜分流猶不減,魏軍竟罷歸。水之所及,夾淮方數百里。李崇作浮橋于硤石戍間,又築魏昌城於八公山東南,以備壽陽城壞,居民散就岡壟。其水清澈,俯視廬舍塚墓,了然在下。 初,堰起於徐州境內,刺史張豹子宣言,謂已必掌其事。既而康絢以他官來監作,豹子甚慚。俄而敕豹子受絢節度,豹子遂譖絢與魏交通。上雖不納,猶以事畢,征絢還。 秋八月,康絢既還,張豹子不復修淮堰。九月丁醜,淮水暴漲,堰壞,其聲如雷,聞三百里,緣淮城戍村落十餘萬口皆漂入海。初,魏人患淮堰,以任城王澄為上將軍、大都督南討諸軍事,勒眾十萬,將出徐州來攻堰。尚書右僕射李平以為「不假兵力,終當自壞」。及聞破,太后大喜,賞平甚厚,澄遂不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